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基于PZT压电陶瓷驱动的单自由席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模型采用压电阻抗技术对材料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并以螺栓连接的铝板为例,在板的四角各置三片小PZT片传感器,导线与驱动电路相连,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根据输出的阻抗变化,通过定性估计健康指数,判断结构变化和损伤.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导弹发射车在实战化操作和综合保障方面的迫切需求,在分析该型发射车技术现状基础上,基于插入法进行信息化改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适合该型发射车的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CAN总线进行架构设计,便于分布式信息采集和功能扩展。采用高阻抗射极跟随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实现原有车载系统数字、模拟、串行通信等多种信号的采集,不影响原有系统的可靠性。经试验验证,该状态监测系统能够实现该型发射车在机动行驶、导弹发射流程中车载分系统的状态实时监测、数据记录和分析。该系统的应用可提高该型发射车在车载信息应用、作战流程可视化以及综合保障等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性能,通过分析磁致伸缩弹性波产生机理,设计了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基于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设计了一种差分式压电陶瓷拾音器,通过合理设计放大、滤波电路,并使用双磁铁峰值检测法进行温度补偿,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及抑制了温度漂移。分析结果表明:该信号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传感器性能,对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药的实时状态,因此对装药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固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和使用可靠性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环境状态监测、化学状态监测、力学状态监测以及监测数据综合应用4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装药状态监测的必要性,多方面总结了装药状态监测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并针对监测技术手段及监测数据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构想。分析认为,监测技术应聚焦在嵌入式传感器相容性技术、新理念传感技术以及长寿命技术等方面,监测数据应用方面应大力建设数据库、诊断和预测健康管理系统,以期借助有限元模型更新方法推动固体火箭发动机全寿命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压电智能材料以其优良的机电耦合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当中,首先分析了压电材料的应用和配置,最后对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主动控制发展趋势和急需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电火工品射频阻抗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锦荣 《火工品》1995,(1):11-14
叙述了电火工品射频阻抗的测量方法-阻抗电桥测试端口延伸法和测量线探针馈电法,传输线端接电火工品后输入射频阻抗的计算以及电火工品射频阻抗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Cz法生长出Φ30mm×30mm的单晶体,对其原料配置、晶体生长工艺,压电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研究,从压电性能,晶体谐振器和压控振荡器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晶体是一种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新型压电晶体材料.  相似文献   

8.
固体推进剂贮存老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4,自引:3,他引:94  
张兴高  张炜  朱慧  王春华 《含能材料》2008,16(2):232-237
介绍了双基、NEPE推进剂和丁羟推进剂等固体推进剂国内外贮存老化的研究进展.国外采用光谱学和在推进剂中埋入微型传感器等方法来监测老化,监测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实用阶段,国内在此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定应变或定应力下的老化、界面"脱湿"、寿命监测系统、老化模拟与仿真是该研究领域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硕  王宁飞  张平 《含能材料》2007,15(3):273-276
开发了基于VC .NET的红外图像识别系统。应用该系统对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排气羽焰图像进行了数字图像处理,得到了排气羽焰的亮度分布,实现了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排气羽焰的分析与参数识别。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对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排气羽焰图像总体分析与参数识别的目的,为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排气羽焰的分析与参数识别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船舶电网的实际运行环境,提出了船舶电网中基于DSP+ARM在线绝缘监测和故障定位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系统硬、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易于维护、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可较好满足绝缘监测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应用要求,对相关方面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高性能计算机上所进行的包含几百万个原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够在原子尺度提供对于含能材料中爆轰过程的直观理解,本文综述应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固体炸药冲击起爆问题的历史及现状。首先简要回顾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发展;然后重点介绍应用这一方法研究固体炸药起爆问题的三个主要方面——固体炸药的冲击起爆机理、爆轰波的性质与能量转换机制、固体炸药的势函数;最后对固体炸药冲击起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由于过于理想化的含能材料模型以及计算能力不足这两方面的限制,在可预见的未来,固体炸药起爆的经典分子动力学研究主要保持在建立模型以及定性研究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压电舵机微位移放大机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志远  姚晓先  戴闰志  吴松平 《兵工学报》2009,30(12):1653-1657
针对一种新型压电舵机的微位移放大机构,提出一种基于刚度分析的设计方法。阐述了压电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推导出压电舵机数学模型,分析微位移放大机构结构参数对压电舵机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柔性铰链的设计原则。对5种单轴柔性铰链的刚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柔性铰链刚度比的变化曲线,并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微位移放大机构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对于压电舵机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3.
高燃速推进剂研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燃速固体推进剂研制采用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六类提高推进剂燃速的方法,包括燃烧催化剂法、增加热传导法、采用纳米微粉或超细固体粒子法、新型含能材料法、金属粉/氧化剂复合粒子法和基于对流燃烧机理的方法。找出了在高燃速推进剂达到的燃速水平、提高燃速所采用的技术途径方面存在的差距,指出基于对流燃烧机理的快燃物方法具有对推进剂配方能量影响小、燃速提高幅度大、适应性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增材制造技术是国外重点发展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近些年逐步拓展应用到固体推进剂制备领域,并取得重大创新发展。为全面了解固体推进剂增材制造技术最新研发状况,在系统跟踪国外动态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固体推进剂增材制造技术的优势与特色,阐述了国外固体推进剂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策略、最新进展,并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国内外固体润滑膜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材料发展中有关"多相材料"的新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固体润滑膜沉积方法--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法(NCUPP).采用该法成功地对几种材料(Ti、N、Mo、S等)进行精细的纳米复合,制备的固体润滑膜TiN-MoS2/Ti是多相纳米复合膜,其中的MoS2基本上呈准非晶态,掺杂物Ti与MoS2多相复合,形成了多相的纳米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即摩擦系数低;耐磨损寿命长;抗潮湿氧化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压电效应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被广泛应用于能量转换系统中,通过压电传感器将火炮发射过程中的冲击能量转换为电能,并输送给储能电路,形成引信电源的压电传感器供电方案;将弹丸内的压电振动转换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研究了振动系统的物理与数学模型,并由该模型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研究了结构刚度、阻尼以及等效质量等振动参数的设计规律,可为引信压电电源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在中远程空空导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中远程空空导弹及其动力装置的概况与发展趋势,对于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和其在空空导弹上应用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空空导弹用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业CT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直线加速器工业CT技术原理与设备组成,应用此方法在国内率先检测了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直线加速器工业CT技术检测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有效的、可靠的,并对直线加速器工业CT设备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业CT设备改进和发展建议,预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业CT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直线加速器工业CT技术原理与设备组成,应用此方法在国内率先检测了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直线加速器工业CT技术检测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有效的、可靠的,并对直线加速器工业CT设备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业CT设备改进和发展建议,预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业CT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飞行时间法(Time-of-Flight,TOF)的红外相机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小巧、可提取目标3D数据的立体成像设备;它可以高效实时的捕获运动或静止目标的深度信息和灰度信息,目前已经成为测量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对TOF的发展做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分析了该相机的成像原理,相机标定以及测量误差;归纳了TOF红外相机的特点以及应用情况,阐述了TOF红外相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