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重点阐述了弹簧型自力式压力调节既可稳压又可断阀介质的双重功能,并通过特殊工况下的实际应用来进一步分析弹簧型自力式压力调节实现双重功能的压力分配原则、选型计算及设计特点;并详细叙述了弹簧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中关键零件的作用及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外工程中临界机组火力发电厂对FCB功能的需求,为更科学、安全地实现机组在满负荷状态下的FCB试验,对印尼芝拉扎电站1×660 MW超临界机组FCB工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机组的特点,对主蒸汽压力控制、高低压旁路控制、给水系统控制、汽机转速控制等关键策略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相关的预备性试验,以验证优化效果。根据预备性试验的效果,对FCB工况时高压旁路调节阀及高压旁路减温水调节阀的响应开度进行了精准的计算定位,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甩负荷工况对系统的冲击,保持主、再热蒸汽的稳定,并最终成功完成了超临界机组100%负荷状态下的FCB试验。通过对FCB试验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了一套针对未配置100%旁路的超临界机组的FCB控制策略,并对有FCB功能需求的机组主辅机的硬件配置提出了建议,为其他同类型机组FCB功能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套筒阀也称笼式阀,这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国外在Dg25~300的普通型调节阀中所有的单、双座阀基本上被它替代,国内也已经统一设计后投入生产。作者在本文中就这种调节阀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IEC和ISA调节阀选择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汉化软件包,用计算机选择调节阀流量特性,计算局部阻力损失、调节阀压降、阀阻比、流量系数等,并对相对行程、可调比和允差等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高压调节阀是超临界萃取装置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长期在压差30 Mpa以上的工况下使用,其溶煤CO2介质在超临界状态下存在气液混合,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结冰,发生冰堵,现场对阀门泄漏等级要求高,同时对安装空间及阀门重量也有所要求。传统阀门结构由于制造及装配配合公差造成推杆和阀杆同轴度误差较大,对装配技术要求较高,从而导致压差超过30 Mpa时阀门很难达到V级泄漏要求。通过刮刀结构,球面浮动连接结构,防转结构,特殊密封结构等设计有效解决阀门同轴度问题,防转要求、内漏问题、阀门震荡问题,自清洁,冰堵,降压降噪,执行机构配置过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不仅有效解决了超临界高压阀门的密封及防转问题,更是对其他高压压力容器的研究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建侯 《自动化仪表》1998,19(2):35-37,46
从差压阀的可靠性预计找出影响差压阀达到高要求的主要零件是波纹管和弹簧,重点讨论了螺旋弹簧的可靠性设计分析,计算以及波纹管的可靠性试验和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7.
调节阀的选型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调节阀在现代流程工业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调节阀的结构、功能,调节阀的类型选择,Kv值计算、验证,阀体、阀盖、阀内件和填充材料的选择原则及规范要求;执行机构的推力、转矩计算及验证,调节阀附件选择等等。  相似文献   

8.
高压调节阀在结构上可分多级节流式和单级节流式两种。前者结构较复杂,调节性能较差,使用较少。后者对节流件(阀芯、阀座)材料要求高,但因结构简单,调节性能好,使用普遍。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单级式结构将会更加普遍地应用。因此,本文对阀的分析,主要针对单级式阀而言。  相似文献   

9.
针对流量控制,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精度高的基于PID的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主要由手动平衡阀、流量传感器、步进电机和控制器四部分组成,控制器采用PID算法控制步进电机。检测步进电机电流的大小不仅能确定手动平衡阀是否到达了极限调节值,也可以防止过电流损坏电机。实验测试中,用PC机对输出流量值进行设定和对流量调节阀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反复试验,证明了输出的流量值能准确快速的跟随设定值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基于PID的流量调节阀能实现高精度的流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调节阀放大倍数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节阀放大倍数不仅取决于阀的理想特性,而且还与配管、负荷大小及工作点有关。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两种常用特性的调节阀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具体提出了估算K_D的原则及思路,分析了调节机构放大倍数K_D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汽轮发电机组通过控制汽轮机进汽阀门的开度来调节进汽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汽轮发电机组转速和功率的目的.造成汽轮机高压调节阀窜动的的主要原因是调节阀LVDT部套因接线松动、振动、瞬间接地等导致阀门位置反馈信号不稳定或失真,进而引起PID控制回路的控制输出指令与阀位负反馈信号无法平衡,使阀门出现震荡现象.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压调节阀进行改造,使得机组运行安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压流体流经调节阀时压力迅速降低,对调节阀的阀内件快速气蚀,并产生刺耳的噪音,造成调节阀使用失效。技术上采取不断改变流体方向、逐级降压及消耗流体动能的办法,呆有效消除空化产生,从而延长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主要的过程控制仪表,调节阀和定位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定位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调节阀的行程,是调节阀必不可少的控制元件.本文介绍了定位器中一个重要部件喷嘴挡板设计参数的理论计算,并加以计算机模拟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在挖掘机斗杆强度设计的研究中,由于多路阀斗杆联内部流道压力大、能量消耗高导致阀体变形严重,采用一般方法不能精确的分析阀内应力及变形情况.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构动力学方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多路阀斗杆联内部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对不同工况阀体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斗杆联阀体最大变形发生在油液合流通往执行机构转折处,在各油路进口处及回油处变形较小;各流道转折处及高压油口处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阀体的应力和变形均随着阀内流场压力的增大而变大.计算结果将为多路阀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吴忠仪表厂始建于1959年,现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生产自动调节阀的国有大型企业.2002年,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与ARCA公司合作,引进其最新调节阀系列产品一-ECOTROL(Economic与control的字母组合,意为经济型控制阀).EC0TR0L系列调节阀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将调节阀从结构上划分为阀内件组件、阀体组件、填料组件、上阀盖组件、填料压盖组件五个组件,组件之间通用性强,通过各组件间的自由组配形成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吴忠仪表厂始建于1959年,现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生产自动调节阀的国有大型企业.2002年,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与ARCA公司合作,引进其最新调节阀系列产品一-ECOTROL(Economic与control的字母组合,意为经济型控制阀).EC0TR0L系列调节阀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将调节阀从结构上划分为阀内件组件、阀体组件、填料组件、上阀盖组件、填料压盖组件五个组件,组件之间通用性强,通过各组件间的自由组配形成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杨齐 《自动化博览》2013,(4):108-110
成品油管道的压力调节系统主要包括出站压力调节系统和下载压力调节系统。为确保成品油管道在设计的压力下平稳运行,采用调节阀实现常温密闭管道的压力自动调节。调节阀确定了,选择性价比高的执行机构至关重要。文章阐述了管道压力调节系统的组成,介绍了调节阀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各自的特点,并针对两种不同使用位置的调节阀进行功能分析和选型。经分析比较,出站调节阀采用电液联动执行机构、下载调节阀采用电动执行机构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目前这两种执行机构的调节阀已成功应用于成品油管道,确保了管道安全平稳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丘陵山区机修梯田地的灌溉特点,运用水力学原理开发研制了波涌灌溉的核心设备—波涌阀。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田间进行灌水试验,结果表明:波涌阀前调节阀入口压力是影响波涌阀阀片转换的主导因素;波涌阀阀片的密闭止水效果、阀片的启闭定位等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波涌灌溉设备的性能要求,该设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工业自动化仪表是实现工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而调节阀是自动化仪表和自动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调节阀接受调节器来的控制信号,用以改变阀的开度,从而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在调节系统中称为终端控制元件。它直接与介质接触,使用条件差,尤其是在高压、高压差、高温、深冷、强腐蚀、高粘度、易结晶、闪蒸、气蚀等各种恶劣条件下工作时,调节阀在自动调节系统中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不论是简单调节系统还是复杂调节系统,调节阀都是调节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验证明,调节系统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对系统质量有直接影响。但使调节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多数发生在调节阀上。例如:对调节阀结构型式选择得不对,口径选择得过大或过小,  相似文献   

20.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作为高安全性的公钥密码;ECC算法的优化和软硬件实现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硬件实现椭圆曲线密码算法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随着功耗分析、旁路攻击等新型分析方法的发展,密码算法硬件实现中的低功耗设计越来越重要;针对椭圆曲线密码算法的特点,主要对该算法芯片设计中的低功耗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