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的核心技术,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系统一体化管理。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对调控一体化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网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前进,电力系统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为配电网的运行服务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电力调度自动化的一体化确保了电网调度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可以更好地对电力调度进行控制。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更进一步地服务电力系统,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本论文主要是针对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的一体化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对自动化技术的各项分析。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算机技术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密切,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多种工作进行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省资源。PLC系统具有多种优点,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一份保障。本文针对PLC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很多工程领域当中,在电力系统内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其在确保人们能够更加稳定用电、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大大地减少了企业因电量过大而导致的巨大负担.所以,探析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行详细全面的探讨,达到更好的将电力调控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确保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就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其安全运行的一大保障就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而电力调度自动化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使用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早期的自动化系统正面临着技术落后与设备老化的双重问题,这就对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力系统需要在对新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构建的基础上,对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6.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极大地保障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保证了电能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介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和其重要性,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无疑给电力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与压力。在此背景下,作为电力企业,必须致力于做好电力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加强技术应用与研发,促使供电可靠性得到提升。其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对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并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类别进行了阐述,最后就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行业领域中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电力的稳定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让电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且图像信息技术的应用让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图像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对图像的监控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图像的识别和监控,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中瞬间的信息变化,并及时作出回应,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文章在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配电自动化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本文对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及配网自动化终端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供电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自动化技术的提升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无人值守变电站中调度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存在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更好的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其中,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获得了显著成就,而且成功地运用到了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大大的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以上内容,本文在介绍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电力系统运行中,要求开展需求侧改革工作,提高供电稳定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基于对电网调控技术原理的研究,本文指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应用方法,让其在电力系统中,能够更好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对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在经济和科技的促进下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广泛应用。电力系统要想实现全面的自动化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的关键因素,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的电力系统实现全面自动化和一体化提供科学的指导,为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营效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智能控制不仅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还能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介绍了智能控制技术,并阐述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电网覆盖地域与规模不断增大,电气线路把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气机械设备密切联系在一起。由于电气机械设备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故障发生概率高。为了保障电网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要提高电力系统中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能。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能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是以理论概念为基础。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它们的安全运行可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针对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装置与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电力网络稳定、安全的运行,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设备,电力自动化变压器检修系统处理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电力自动化的发展成熟。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电力自动化变压器检修系统处理技术,在全文展开论述的过程中主要从电力自动化变压器检修系统简介以及电力自动化变压器检修系统处理技术等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电力需求波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故障或停机。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和预防性维护,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并进行处理,避免故障的扩大和恶化,降低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为此,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提出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与可靠性问题的优化途径。结果表明,引入配网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同时可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后期应大力推广和应用此技术,以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高可靠性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不断进行电力自动化改造,为了保证电力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自动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故障分析方法进行相应的介绍,以期对相关技术人员与电力企业有所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力系统大容量大网络的不断发展,对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电厂机炉电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电力市场实时竞价上网的试行都对电力系统时钟统一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了做到全电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统一时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的经济稳步的增长以及科学水平的进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方面同样如此。我国在电网领域的快速有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赖于我国的经济支持,这对于工作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扩展,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的自动化运行的作用就比较的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方面的不足,所以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找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