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65例中老年人。分为脑卒中组72例,高血压组36例。健康组57例,3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组和高血压组颈动脉超声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评估,比较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和程度。结果5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135例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3.8%);在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110例中,有49例(44.5%)发展为进展性卒中;在重度颈动脉狭窄95例中,有48例(50.5%)发展为进展性卒中;在病理表现为溃疡斑86例中,有47例(54.7%)发展为进展性卒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仅9%~10%发生进展性卒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成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率居高不下,其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目前尚缺乏一种安全、价廉、操作简单的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危险性,探讨颈动脉彩超对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评估和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高达80%~([1])。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所致~([2]),90%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本文就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评价筛选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 对10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检验血脂、体检颈动脉、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必要时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TIA组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50%有7例(6.6%),有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的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颈动脉狭窄率超过30%者多有血管杂音;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是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对高危人群体检颈动脉作初步筛选,再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狭窄程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应用颈动脉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3—2013-09我院神经内科接收脑卒中康复治疗1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等。结果14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超声检出颈动脉狭窄率75.1%,其中男性颈动脉内膜增厚占70.4%,颈动脉斑块阳性占80.3%;女性颈动脉增厚占59.4%,颈动脉斑块阳性占78.3%。颈动脉狭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程度高于正常患者。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结论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超声是探查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循环动力学(CVA)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VA检测仪分析120例急性期和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IMT,IMT/D比率及CVA各项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D比率均明显大于健康成人;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组Vmean,Qmean比色性期组明显降低,而R,DR明显增高,超早期组CV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期组。颈动脉IMT及IMT/D比率与Vmean,Qmean呈显著直线负相关,与R,Zc呈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及脑循环动力学的检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65例中老年人,分为脑卒中组72例,高血压组36例,健康组57例,3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组和高血压组颈动脉超声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的延长,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首位导致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以上,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颅外颈动脉狭窄,随着介入治疗材料及产品的改进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采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开展,必将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方面扮演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历史回顾本世纪初,人们逐渐认识到颈动脉疾病(carotidarterydisease,CAD)可能与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关系。1905年,Chiari等首先报告了CAD可能与脑卒中有关。1936年,Sjquist第一次通过脑血管造影发现了颈动脉的闭塞。1951年,Fisher等经过对1100多例颈动脉的尸检后指出:在颈动脉本身的病变中,其内膜的血栓样或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卒中的临床症状。1953年,Strully等报告了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