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新疆水资源的特点和干旱内陆地区河水循环的模式,分析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变化,以明确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典型干旱草原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内陆河流域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达茂旗)为研究区,通过污染源调查、实地水质监测分析,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该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进行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达茂旗地下水环境质量处于较差与极差之间。[结论]该研究为达茂旗地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红  刘建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98-300,303
概述了近代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研究成果、流域构成特点和河西地区环境状况,分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并从节水农业和水权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植被保护、生态用水管理、环境污染的治理等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利用不当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的普遍,尤其对于干旱内陆河流等地区,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应合理利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干旱内陆河流域来说,应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解决由水资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对干旱内陆河流水资源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按照我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属于西部干旱生态大区。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属于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降水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地区,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看,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很大一部分属于限制开发区,也有一部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6.
锡盟小查干淖尔水质现状及变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锡盟小查干淖尔湖位于锡盟阿巴嘎旗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干旱、风大、寒冷的气候特征.属巴音河流域内陆河闭流体系,是锡盟地区重要的水产基地.其面积0.33万hm2,平均水深2.5m,平均降雨量为245mm,平均蒸发量为1956.9mm,相当于降雨量的8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典型灌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阿克苏河灌区为例,研究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耗水量的关系,为干旱区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4年TM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模型,结合灌溉用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近15 a阿克苏河灌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现状以及耕地扩张与灌区耗水量的关系。【结果】阿克苏河灌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灌区耕地面积以159.8 km2/年的速度增加,以塔河灌区耕地增加最为明显;随着灌区耕地面积的急剧增加,灌区内耗水量加大;灌区内土壤含水量减少,平原荒漠区的一些浅根系荒漠植物因干旱胁迫死亡,中、低覆盖草地面积大幅下降,灌区外围荒漠化风险加大。【结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是导致灌区耗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的垂直分异十分明显,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河流末端到天山一号冰川的河源地带,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随海拔高度总体呈抛物线型,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海拔1 900~2 600 m的中山带,对应的最大降水量约为520~550 mm;流域内各地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均为单峰型,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各月降水较少且各站点的降水量差异很小,夏半年(4月至9月)各月降水较多并且上游区域降水量远多于中下游区域;49 a来,流域各站的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降水增多倾向率随海拔高度呈线性递增趋势,全流域平均年降水量递增倾向率为14.417 mm/(10a);突变检测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于1992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增多,突变后降水量较突变前平均增多了45 mm,增多14.5%;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的不稳定性(变异系数)随海拔高度呈显著的幂函数型递减趋势,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的年际间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具有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之婧  朱春阳  冯艺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29-12730,12756
"原风景"是指人们在20岁之前的生活环境中,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结合对被调查者的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出了"原风景对景观感知影响"的标准化量表式问卷。问卷以李克特量表为主体,在感知、态度、行为3个维度上分析了原风景对景观感知的影响。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量表问卷,作者对量表的逻辑效度、结构效度、同性质信度和分半信度等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理论构想和信效度指标,能够较有效和可靠地评价人们心中的原风景对景观感知各方面的影响程度。因此,该问卷可作为评价原风景对景观感知影响定量化的研究工具,作为原风景在景观营造中的重要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60a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以干旱区较为明显,而新疆是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方法]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运用线性回归及Mann - 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其1956 ~201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结果]近60a来玛纳斯河流域经历了一个增温趋湿的过程,增加幅度分别在0.44℃/10 a和12.6mm/10 a;春、夏、秋、冬四季增温幅度分别为0.50、0.21、0.52和0.52℃/10 a,降水倾向率分别为2.44、3.22、2.76和3.64 mm/10 a;趋势突变检验分析表明: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在1980s明显的增温过程,突变点在1989年,四季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95、1986、1996和1987年.年降水量突变也发生在1980s后期,四季降水量M-K检验表明秋冬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83和1997年,春夏没有发生突变.[结论]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及预测干旱区年际及季节气候变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广录  张济世  樊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91-15394,15399
[目的]分析干旱区绿洲玉米水分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以黑河中游张掖市临泽县的绿洲灌区为例,根据绿洲灌区主要农作物玉米生长发育期的实际情况,选取了9个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灰色关联度大小排序结果显示,1995~ 2009年影响玉米水分生产率的前5位主要因素依次是化肥施用量>劳动力投入>生产用种子>地膜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说明干旱区绿洲玉米水分生产率受可控因素的影响明显大于不可控因素.[结论]在水资源限制的前提下,未来合理高效配置农业生产中可控因素的投入,应是干旱区绿洲玉米水分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雒新萍  王可丽  江灏  孙佳  朱庆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37-15738,15778
[目的]研究2000~2008年黑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方法]利用2000~2008年黑河流域21个气象站的逐日气候资料,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9年来潜在蒸散量(ET0)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黑河流域春、夏、秋、冬四季和年的ET0序列变化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多年平均ET0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表现为从东北荒漠向西南山区逐渐减少,且多年季节变化依照夏、春、秋、冬季的顺序递减,逐月变化呈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7月。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水汽压是影响研究区内ET0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平均气温对ET0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制定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及排灌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太湖西北部主要7条入湖河道沉积物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程度。[方法]2005~2006年,对太湖西北部的7条入湖河道沉积物进行采样调查,采用常量元素摩尔比来划分每条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并采用富集系数评价7条河道中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马山河、梁溪河、西湾河主要受市政污染,直湖港、漕桥河主要受工业污染,大浦河、武进河主要受农业污染;以工业污染源为主的河道重金属污染程度最大,以农业污染源为主的河道次之,以市政污染为主的河道最小。[结论]该研究为太湖流域河道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姚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45-7348
[目的]研究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方法]在考虑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为框架,提出了在多级开发影响下的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原则及相关方法。[结果]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分为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每个指标类型又有多个可选指标。[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流域生态安全评估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马鸿勇  张峰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62-6565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1959~2009年黑河流域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近51年来,黑河流域湿地气温、降水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近20年来增温、增湿趋势更加显著;气候变化使黑河流域地表向干旱化发展的趋势加快,山区尤为显著;与气候密切相关的湿地生态环境也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具体表现为地下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减少、农业种植结构改变、气象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结论]该研究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齐霜  姚学林  宋连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91-7292,7330
[目的]研究环境约束下尼洋河流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方法]依据平衡性、多元性、可比性等指标界定的原则,构建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该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结果]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其中,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生态经济指标、农村中非农业发展指标、服务经济指标。促进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其本质在于进一步地改善和发展该流域的生态经济、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及服务经济。[结论]该研究为尼洋河流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SWAT模型的北江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礼  沈艳  宋立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61-16764
[目的]建立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分析气候变化对北江流域径流的影响。[方法]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流域径流进行模拟,以流域出口石角站1961~1980年月流量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用1981~1990年月流量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验证。设置15种气候变化情景,利用率定好的SWAT模型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北江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SWAT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用于北江流域径流模拟。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将会使蒸发量增大,径流深减小;气温保持不变时,降水量增加会使蒸发量和径流深有所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北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二者在时空上的匹配程度及其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甘肃省2001-2016年内陆河流域农业水资源、耕地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等数据,运用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 DEA模型对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及匹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土资源匹配度总体呈现波动中上升并趋于稳定趋势; ②从流域空间上来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比较结果为: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匹配程度比较结果为:疏勒河>黑河>石羊河;③技术进步对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较为明显,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对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三者同时推动着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土资源匹配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各流域水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特点出发,采取具体措施优化限制因子,可以促进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又能够引导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