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皮炎3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科于1985年~1995年共住院治疗药疹34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195例,女147例;年龄7个月~78岁,平均30.9岁,其中儿童49例。 二、致敏药物 共有11种类,其中抗生素类仍以青霉素类最多见。 相似文献
2.
3.
4.
5.
由于农牧区群众的居住特点 ,给其应诊带来不便 ,就诊时多要求口服用药 ,笔者通过近年来临床资料收集发现 ,使用口服抗生素类药物阿莫西林时 ,其过敏反应较突出 ,因此基层医疗人员应慎重使用 ,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1 999年— 2 0 0 1年运用此药过程中 ,发生过敏反应 83例 ,女 5 1例 ,男 32例 ,年龄 5岁~ 5 6岁。2 潜伏期 83例中 ,首次用药发生过敏者 6 0人 ,占72 .3% ,过敏反应发生于用药后 ( 2~ 3)天 ;1 5例为用药后 ( 2~ 1 0 )小时发生过敏反应 ,占 1 8.1 % ,8例为继往有药物过敏史 ,但在就诊时未说明… 相似文献
7.
苯妥英钠因其抗癫痫和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偶可引起药物性皮炎且病情较重。10年来我科共收治苯妥英钠药物性皮炎患者12例,占同期住院药物性皮炎患者总数2.64%,占同期重症药物性皮炎患者总数23.30%。现报告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发病年龄为9~62岁,平均29.3±6.8岁。病程为3d~2月,平均15.1±4.4d。原发病有癫痫10例,心律不齐2例。药物剂型为合剂和片剂各6例。1.2临床资料:潜伏期为0.5~30d,平均9.15±2.64d。皮疹多先发于四肢(58.3%),后泛发全身,对称分布。皮疹形态:剥脱性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对206例药物性皮炎,就其致敏药物的种类及发疹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从而指导临床,尽可能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疹患者的诊断标准、皮疹类型及治疗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尽可能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方法总结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历完善的48例患者资料。结果48例志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中青年病例较多,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痛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3类,皮疹类型主要是猩红热样型、荨麻疹型、多形红血型等。在治疗过程中,对较重的药疹,及时并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导致56例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导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6例卡马西平所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药物性皮炎中剥脱性皮炎25例(45%),斯-章氏综合征(Steven-Johnson综合征)11例(20%),大疱性表皮松解型5例(9%),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8例(14%),荨麻疹型7例(12%);前三型重症药疹均伴有系统性损害.结论:卡马西平药疹大多为重症药疹,具有多器官受累、临床症状严重、病程长的特点;及时、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辅以支持疗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74例药物性皮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探讨治疗经验. 方法 门诊及住院病人274例患者,进行皮疹类型及药物类型分类、统计及治疗. 结果 患者的皮疹发生类型依次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固定性药疹型等,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占第1位,解热镇痛类占第2位,中药类占第3位.治疗体会治疗关键一是要准确诊断,二是果断停用可疑药物,三是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结论对此类疾病要积极预防和诊治,并努力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科于1980年~1986年共收治药物性皮炎13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33例患者中,男79例,女54例。年龄10月~80岁,平均26.1岁。 致敏药物中解热止痛类22例(占16.5%)、磺胺类20例(占15%),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各14例(各10.5%)。解热止痛类所致的药疹中以固定型较多,磺胺类以荨麻疹型较多,氨苄青霉素以猩红热样麻疹样发疹型居多(12/14)。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致敏药物和药物性皮炎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108例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性别、年龄、致敏药物和皮炎类型关系构成比等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性别组药物性皮炎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年龄段皮炎构成最高达38.0%;致敏药物类型中抗生素最高。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激素、非激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儿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47例小儿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占61.9%,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占13.0%,磺胺类,占12.5%,生物制品,占7.3%,中成药,占2.8%,,抗癫痫药,占2.0%.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剥脱性发炎(红皮病)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现将我科于lop-lop年间收治的力冽患者分析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工.亚病人来源:城市7例,农村四例,城乡比例为1:3.13。病程10天一10年,其中城市患者病程均较长。1.2性别及年龄:男刀削,女10例,年龄从7岁到刀岁不等,其中切~ed岁共对例,占总数55%。其中毛发红糖疹患者7一四岁,发病年龄较轻。1.3临床表现:全身弥漫潮红,面积大于%叽,伴凹陷性肿胀及糖批状脱屑。银屑病患者往往有指甲损害,伴针头大小脏疮者5例,会并关节疼痛及关节梭形改变着1例。大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致敏药物与药物性皮炎类型的关系。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药物性皮炎80例,分别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构成比及致敏药物与药物性皮炎类型的关系的构成比。结果不同性别组的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以40~59岁年龄组的构成比为最多,达45.0%,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药物性皮炎的构成比(P0.05)。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导致药物性皮炎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生素类,占40.0%;抗生素类中尤其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及喹诺酮类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6.25%、13.75%、10.00%,但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构成比达31.25%,其余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型为镇静催眠类、生物制剂及中药制剂,其构成比分别为12.50%、8.75%、7.50%。结论药物性皮炎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药物、镇静催眠类、生物制剂及中药制剂,临床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激素与非激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