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而引发的皮肤或黏膜发疹。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行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坏死等,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死亡。现对我院近10年资料完整的34例重症药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各科住院和门急诊资料完整的重症药疹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1~84岁,平均47.4岁。发疹前患有呼吸道和  相似文献   

2.
对202例发生药物性皮炎的住院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共有近20种类致敏药物,排在前4住的分别为抗生素42.6%、解热镇痛类24.3%、血清制品4.5%、喹诺酮类3.5%。而磺胺类仅占约1%。药疹的表现最多发者为麻疹样发疹型、荨麻疹型、猩红热样发疹型。轻型药疹190例,重症药疹12例。结果表明,本组观察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序已发生变化,头孢菌素类药及“抗感冒药”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3年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醉于早孕药物流产成功后于1996年至今应用其终止。第7-16周妊娠150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回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健康育龄妇女,其中,第10-12周ito例,孕12-16周50例,均全部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孕(胎儿双顶径不超过35nun)o1.2给药方法。米非司酮25nd次/d口服,连服Zd(共150mg)第3d早饭后1次口服米索前列醇0.6lug。2结果成功率高达”孔以上,且孕周愈大不全流产率愈高,失败率增多。用药后利宫情况:不全流产14例:14d后B超下胎盘残留。失败1例:24h后行宫内钳刮术,术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药疹又称为药物性皮炎 ,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 ,随着新药品种增多及药物的广泛使用 ,药疹的发病率亦逐年递增趋势。为了探讨临床应用 ,药物与药疹的关系以及药疹发生的有关特点 ,现经我院自 1996年 12月~2 0 0 2年 12月共收住 13 8例药疹患者 ,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 8例药疹患者中 ,男 74例 ,女 64例 ,年龄3~ 71岁 ,平均 3 7.2岁 ,首次用药潜伏期为 4~ 2 5d ,平均 7d ,再次或多次应用者潜伏期为 0 .5~ 48h ,平均 12h ,住院天数为 4~ 40d ,平均 12d。1.2 致敏药物  1)抗生素类 62例 ,占 4…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1984~1994年共收治18例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它是临床上急重症药疹,18例病人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70岁。潜伏期3h~25d,发疹前均有明确的用药史。致敏药物依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磺胺类、镇静催眠药等。其中1例为皮肤直接接触农药所致。1.1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首发皮疹较常见的依次为红斑、丘疹、红斑水疱、皮肤似烫伤样剥脱。有者伴粘膜损害,其中眼部粘膜受累10例,口腔粘膜受累12例,外阴粘膜受累6例。1.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化验15例白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6.
药物经口服、注射或其它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粘膜损害称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反应。随着儿童新药品种日益增多,药疹越来越常见,儿童发疹性疾病较多,须进行鉴别。本文对我院1992年~2003年门诊和住院儿童250例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它方式进入人体而引起皮肤或粘膜发疹,我们对158例药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燕 《中外医疗》2012,31(5):100-100
目的对临床诊断中将药疹误诊为发疹性传染病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并误诊为发疹性传染病的21例药疹患者的误诊疾病和原因、确诊过程、引发药疹的药物及治疗和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7例经过2~5d治疗痊愈出院,1例无效转院,3例好转出院。结论药疹与发疹性传染病存在较高的相似度,但通过皮疹症状及其发病、发展规律以及过敏史、用药史、流行病史等的详细问询和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饮酒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占胜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00-901
目的探讨饮酒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及发生时间。方法对28例饮酒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来院就诊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双硫仑样反应,其中有14例是用药期间发生,8例是饮酒后30min-2h内用药后发生,5例是停药1d-4d饮酒后发生,1例用药情况不明。19例反应为轻度,8例反应为重度,均经对症处理,重者应用纳洛酮或多巴胺等,症状于2h~7,h缓解,24h消失,1例因合并肝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饮酒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大多为药源性,在用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期间和停药后1周内禁饮各种酒类,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相似文献   

10.
127例药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研究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 ,现将我院近 5年来药疹住院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7例患者为我院 1997~ 2 0 0 1年发生药疹住院病人。其中男 5 5例 ,女 72例。年龄11~ 78岁 ,平均 39 76岁。其中 15岁以下 10例 ,6 0岁以上 12例。既往有过敏史者 2 6例。1 2 诊断与分型 诊断根据发疹前用药史及临床表现 ,分型根据《临床皮肤病学》[1] 。1 3 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中发热者 35例 ,体温在 37 6℃~39 6℃之间。主诉…  相似文献   

11.
易培训  王萍 《当代医学》2009,15(36):149-149,21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部分科室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病历70份,统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70份手术病历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平均用药时间Ⅰ类切口5.6d,Ⅱ类切口7.2d,Ⅲ类切口7.5d。术前应用≤2h者2例(占2.86%),术前未用术中用者21例(占30%);术后应用≤24h者为1例,24~48h者为2例,均为Ⅰ类切口,占4.28%,绝大部分(46例占65.71%)术后给药时间达4~7d。单一用药者19例(占27.14%),2联用药者50例(占71.43%)。结论我院部分科室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60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皮炎 (药疹 )是皮肤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医疗预防工作中药物的广泛应用 ,药疹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将我科近 5年来所见 60例药疹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1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皮肤科病人 ,其中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7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中药物性皮炎的诊断标准[1] 。首次用药后到症状出现 ,潜伏期最短为 4天 ,最长为 1 3天 ,再次用药患者潜伏期为 1 2~ 48小时。 60例患者中有磺胺过敏史 3例 ,青霉素过敏史 2例 ,解热镇痛药过敏史 1例 ,其余 54例均无药物过敏史。 5例患者为…  相似文献   

13.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溃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皮疹。重症药疹一般是指重症多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和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情重,变化多,全身症状及皮疹严重,可因继发感染导致败血症而死亡。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5年8月3日收治“重症药疹”一例。患者,女,51岁,农民。3天前因腰疼拔罐(破溃)后不见好转,自行药店买颈肩腰痛膏(吉林省通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260011)贴于患处后所致。1.2临床特征用药1天后,躯干局部、颜面部皮肤出现暗红色米粒…  相似文献   

14.
药物流产致大出血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流产已极广泛用于临床,疗效肯定,完全流产率可达95.25%。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减轻病人痛苦的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但亦有药物流产大出血者,我院自1994-07~1994-12共收治药物流产大出血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年龄20~41岁。平均29.0岁,初产妇6例,其中初孕妇2例,经产妇3例,妊娠天数31~60天,平均48.4天。用药后大出血时间11~50天,平均24.8天。除3例绒毛排出外,其余6例用药后绒毛是否排出不详。药物流产方法:米非司酮50mg,每日1次口服,连服3天,第4天阴道放卡孕栓1枚(1mg)8…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的反应。在致敏药物中抗菌素占有较大比例,其中以青霉素为多见。在临床中很多患者由于各种感染而应用抗菌素治疗,在感染未能完全控制时,又出现药物性皮炎。自1983年至1993年我们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法配合抗组织胺药、激素治疗药物性皮炎合并感染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0.5岁;其中红斑类药疹24例,水疱类药疹4例,皮炎类药疹2例。全部病例均有高热,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增高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6.
固定型药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楚。我们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刀例固定型药疹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叨例固定型药疹患者,经检查无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男M例,女6例,年龄15-62岁,平均32.4岁。服用解热镇痛药所致16例,成胺8例,四环素4冽,巴比妥类2例。30例患者中8例第一次发疹,14例第二次发疹,8例第三次发疹。因药疹目前缺乏特异的辅助诊断,所有病人诊断均据用药史、皮报特点、潜伏期进行诊断。正常对照组20例,以前无药物反应的历史,按性别年龄与患者组匹配。分别在患者…  相似文献   

17.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他方式进人体内而引发的皮肤或黏膜发疹。重症药疹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剥脱性皮炎型三种类型,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如果治疗护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1]。本科1998年1月~2008年12月共诊治重症药疹62例,现就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妊娠14周以后至28周以前,以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称为中期引产。我院近年来一直采用利凡诺引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初产妇75例,经产妇25例。其中妊娠16周-20周22例.21周~24周50例,24周-28周的28例。一次引产失败第二次用药的3例,胎膜部分残留5例。护理要点:1.术前应做心、肝、肾功能检查。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注药后,严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及有无药物反应等现象。4.术后观察产后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5.术后卧床休息3-5天,无感染情况下.方可出院。讨论一、利用利凡诺引产的原理:利凡…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0-1995年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37例,现就诊治问题作一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两个月至三岁,男女比例约为2:1,小于1岁27例,占72.9%,其中小于6个月16例,占43.2%;原发性肠套叠32例,继发性5例。2例继发于美克尔憩室,两例继发于肿瘤,1例继发于菌痢。发病至治疗时间:小于24h20例;24-48h11例;大于72h6例。有典型临床症状29例,占78.3%,发热17例,均低于39℃。全组均有脱水,1例休克,肠套叠类型:小肠型1例,回结型34例,回回结型2例;套入头部抵结肠脾曲9例,肝曲11例。1.2治疗经过:本组非手术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成药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50例中成药所致药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50例中成药所致药疹多为轻型药疹;中药注射剂是诱发药疹的主要剂型,共22例,占44.0%;联合用药者多见,共38例,占76.0%;首次发生药疹确诊者少,共18例,占36.O%。结论:提高中成药所致药疹的认识,慎用中药注射剂,减少联合用药方式。详细询问病史,可以预防或减少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