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浅谈隐蔽课程与素质教育●安徽省蚌埠卫校张承林“隐蔽课程”亦称“潜在课程”,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1968年首先提出的。与正规课程相对,指正规课程以外,学生在学校中受到的一切影响。隐蔽课程有如下特点:第一是它的无意识性。一个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必须有意...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卫生保健需求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院的任务是什么?马来西亚卫生部长Suleiman撰文对此进行了阐述,本文根据作者发表在Academic Medicine,Vol.74,No.8 Supplement上的文章编译。 医学专业的知识领域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已成为推动医疗卫生保健改革的内在动力,但是推动改革的外在动力还有许多。信息技术的进步、卫生经济的“市场”作用、高级医疗设备利用等对医学专业的地位有所削弱。在未来的医生培养中,各医学院应对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予以强调。以孤立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潜在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本文仅就“潜在课程”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做些初步探讨。 本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杰克逊(Jack.son·P)首先提出“隐蔽课程”这个概念。从此,学校课程便有了明显课程与“隐蔽课程”之分。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对此进行研究和论证。与此同时,“内隐课程”、“隐含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非正规课程”等与“隐蔽课程”相类似的术语便应运而生。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仅有几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对“潜在课程”这个概念尚无公认的定义,但对非学术性的“潜在课程”与学术性的正式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整体却是学者们一致公认的。综合学者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隐蔽课程对高校教育目标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蔽课程对高校教育目标的影响和作用张君王彩霞一、隐蔽课程的含义及其包涵的内容隐蔽课程也叫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它是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1968年首次提出的,是学生本位(中心)课程(thestudentcenteredcurricu...  相似文献   

5.
浅议隐蔽课程的结构对学校美育的影响张琴秀山西师范大学隐蔽课程(Hiddencurriculum)是当今西方课程领域中新崛起的研究课题。也是当今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八十年代中后期,作为一个新崛起的课题,隐蔽课程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引起注意并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发挥好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教 育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它虽然是一种非正规课程,但其作为课程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人的情、意等非理性因素的发  相似文献   

7.
1998年2月,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AMC)发表了“医学院校学习目标研究报告 Ⅰ”(MSOP),这项计划的目的是提出一批高水平的学习目标,以便于医学院校的校长和教师作为参照来审核各自的医学生教育计划,同时还提出一些便于各校实施教育计划改革的策略(见本刊1999年第3期)。日前,AAMC主席在访华的学术报告中特别介绍了MSOP,为使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了解该项目的研究进展,特将MSOP研究报告Ⅱ(Academic Medicine 74(2): 130-141)编译于后。 在MSOP研究报告中有三个学习…  相似文献   

8.
新西兰医学本科教育的学制为6年,在奥特哥大学医学院(Vniversity of OtagoMedical School,简称UOMS),第 1年(大多数学生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为医预科学年,其成绩作为进入相应医学院的主要依据,第2、3年为临床前期学年,第4、5、6年为临床学年,第6学年进行毕业实习。新西兰不存在与美国类似的国家医师执照考试,但所有大学医学课程必须由新西兰医学委员会(theMedical Council of New Zealand,简称 MC-NZ)予以认可。MCNZ对所有能在本国读完认…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当前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赋予的教育任务.现在,很多教育理论家很重视隐蔽课程的作用.隐蔽课程也称潜课程,是指学生从学校非正规课程中学到的丰富知识,发展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每个数学教师而言,不是课程内容简单的组合、增减,而是课程的“凤凰涅?”和升华。新课程的构建是教师对课程、学生个人及职业的重新认识及定位,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新的挑战,教师走向新课程,将走进一种全新的教师生活。一、新课程走向学生,走向生活,教师将走进“与学生友好”的生活新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友好”是计算机界面设计的一个“术语”,“与学生友好的生活”是指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和睦共处、情感共振、发展共进的生活。⒈关注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广告大师罗瑟·里夫斯说:“广告是无敌的推销术”。商店的店名实质上是一种街头广告,一个好的店名可能会促使店内商品的销售。例如有的服装店取名“第五季节”和“衣缘坊”就是缘于此。广告学里有一个公认的理论名叫AID-MA。AIDMA学说认为:消费者从接受广告到产生购买行为的一般过程为;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记忆(Mem-ory)-行动(Action)。即消费者在接受好的广告后,首先会引起注意,接着对广告信息发生兴趣,随后产生探究的欲望,因而记住产…  相似文献   

12.
设A是一个布尔矩阵,γ(A)是布尔矩阵方程Ak=J成立的最小整数k,σ(A)是A中元素“1”的数目.本文考察了参数M′(k,n)=min{σ(A)|Ak=J,trace(A)=0},并得到M′(2,n)和M′(k,n)fork≥2n-6.另外,该文还完全确定了满足trace(A)=0,且σ(A)=3n-3的A2=J的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师德的内涵及其本质 1.师德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作风、教师的职业良心等。其中,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所要达到的作为和成就的设想和规划,是师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师德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统一,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代以后,非洲地区的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本地区卫生保健的需要相比,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改变医学教育同卫生服务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在WHO的推动下,曾召开了多次专门的会议,着重讨论医学院校的任务。1999年8月,开普敦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J.P.deV.Van Niekerk教授曾在 Academic Medicine74(8)增刊上发表了题为“非洲医学院校的任务”的论文。为便于我国读者了解非洲地区医学教育的状况.本文根据作者的论文编译于后。 非洲的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方,在殖…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专家认为:当教师仅是个“知识的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当教师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这个过程,也就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立足校本课程的开发.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的概念是舶来品 ,英文名称是School-basedCurriculum,它是由Furumark和Mc mullen在1973年一次国际会议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当时把它界定为学校中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1979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 ,校本课程的出现其实也是教育制度内权限与资源重新分配的现象。我们认为 ,校本课程即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 ,指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  相似文献   

17.
隐蔽课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隐蔽起来的事物是难以发现或界定的。各种各样的作者试图对“隐蔽课程”这个术语所包含的意义作出各自的解释。在一次关于课程“本质”的讨论中,道格拉斯·巴恩斯(DougLas Barnes)用隐蔽课程这个术语表示非预期的结果,正如人们所宣称的那些意思。象罗宾·巴罗(Robin Barrow)这样一些学者并不想把关于隐蔽课程的推论包含在课程自身  相似文献   

18.
教材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人材,提高全民素质。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处在一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刻,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这种转变中至关重要。而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教材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教材作进一步改革。在这方面,有许多优秀的国外教材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推荐一本在美国备受推崇并广泛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Advanced Mathematics一 A Precalculus Approach[1](以下简称教材),并且浅论该教材在体现培养学生发展数学…  相似文献   

19.
五、隐蔽课程的研究(一)隐蔽课程研究的前奏1.杜威和克伯屈的贡献。早期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杜威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潜在过程称为“伴随学习(colaterallearning)”。他指出:“或许所有教育学上的最大的谬误是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一个人在他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更是具有影响力大、发挥主导道德作用的道德规范。教师的角色、地位决定了他门要成为“人师”,必须在道德品质、行为作风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对老师好像植物对太阳一样,具有“向阳性”。老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作风每时每刻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