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之时,懂得养生之道,重视并坚持养生的人可以尽终其天年,长命百岁。“今时之人”,由于忽视养生不善于养生,反半百而衰。有关论述通过反差极大之比较,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文海 《陕西中医》1989,10(5):233-234
<正> 气功,即古之引导,属重要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中有关气功养生学说在《上古天真论》、《生气通天论》、《四气调神大论》等篇中有较集中的论述,其余散在各篇,特别在《上古天真论》中论述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类型的修养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法于阴阳《内经素向·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什么是阴阳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养生理论的记载.《灵枢·本神》篇:“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乐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博物志》载,魏武帝问封君达养生之术,封君达回答魏武帝说,养生主要是:“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虚,省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秋施泻,秋冬闭藏”.  相似文献   

4.
“医疗体育”就是以各种特定的医疗体操(包括呼吸操),气功、按摩和器械体操(功能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从而达到保健、防病治病和康复的目的我国古医书虽无“医疗体育”的术语记载。但考证古医书《黄帝内经·素问》、《道枢·太清养生篇》、《道枢·契真篇》、《诸病源候论·白发候》中的“养生方导引法”、《素问·上古天真论》、《夷门广牍·导引诀》和马王堆的《导引图》……等,都有导引的记载。古代导引之意,就是“宣导气血、伸展肢体、引治疾病”或是“导引令和、引导令柔”。从“导引”内容和方法来看,包括有肢体体操、呼吸操(吐纳),气功(养生法)、按摩(明代后称推  相似文献   

5.
1.秦汉以前及秦汉远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代,就有了气功的萌芽。据撰著于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记载:“昔陶唐之始……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里的“舞”就是气功动功“导引”的噶矢。其根据是考古工作者曾发掘出一批距今五千年左右的...  相似文献   

6.
“摄生”,古称“养生”,“道生”,是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关摄生的论述,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内经,上古元真论》云:“上古之人,知其通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肓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外台  相似文献   

7.
广义地说,自从人类始祖诞生的那天开始,养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就随之问世了。只不过殷商时代之前的华夏民族发展史缺乏文字记载,仅仅留下了一个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历史传说。  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传说中潮湿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为了对付这种疾病,“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前纪》卷九所说的:“阴康氏时,水渎不疏,腠理滞着而多重,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所”,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气功导引的养生方法,其基本作用是宣达腠理、通利关节,达到散淤消积、保持健康的目[(\…  相似文献   

8.
<正>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我国古典医籍中就有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惔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实为气功疗法的总原则。气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有防病、治疗、健身、延年等作用。我国的气功有许多种类和派系,大而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医古文》五版教材中的《养生论》一课的“守之以一”论述的是古代道家气功学的内容。指出了道家与道教、道家气功与道教气功的不同点。认为《养生论》作者嵇康作为早于道教真正形成时期的思想家,信奉的是老庄哲学。北京宋书功氏认为“守之以一”乃意守丹田是不够全面和深刻的,而应是中医的“精神内守”,即神不外驰而守护元气。要达到它,先必须“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这样才不违背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体现出道家气功养生长寿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一、气功概述气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可见气功源远流长,而有“却病延年”之显效,故国外有三十多个学术团体专门研究我国气功,近年来国内研究也  相似文献   

11.
养生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如《庄子》有《养生主》篇,是言道家养生哲理。《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论》两篇冠首文章,亦述及养生之道,归结二句话:“是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说明养生是随着天时阴阳而转变的,亦说明古人重视养生。晋代嵇叔夜著《养生论》,阐述了《内经》养生之法,以求长寿。《文选》李善注中引《养生经》所说:“黄帝问天老曰:人生上寿一百二十年,中寿百年,  相似文献   

12.
气功是人类养生保健、强身治病的一种功法。祖国医学认为 ,“气”是生发万物之宗 ,人赖气而生存。气功的“功” ,是指人调整自己的形体与呼吸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锻炼的功夫。气功对养生长寿是大有裨益的。气功在养生学里称为“导引”、“行气”、“静坐”、“吐纳”等等。如“导引术”就是追求长寿的人们所喜欢的养生法。由于气功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 ,宣通经脉 ,活动关节 ,运动内脏 ,调节六腑 ,保养精神 ,使真气机能运行通畅 ,使人的生命力得以壮盛。所以修炼气功能使病人康复 ,弱者强壮 ,老者长寿 ,壮者康健。王祖源在《内功图说》中说…  相似文献   

13.
《内经》养生延缓衰老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养生延缓衰老理论初探河南450052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胡兆淇主题词《内经》,养生以朴素唯物思想,强调养生延衰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以“上古天真论篇”冠于卷首,突出了养生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概括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相似文献   

14.
近读《生命在于静止》一书,极感兴趣,它根据现代科学知识,对我国上百种传统气功养生古籍,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结合作者多年临床实验与练功体会,揭示中国气功心理活动的真象及“以静养生”的实质,得出了气功养生原理的真谛——“生命在于静止”。  相似文献   

15.
练功要辨证     
我参加这次气功学习班,感到收获很大,首先应感谢老师们热情,认真的教,辛勤的栽培。我觉得发给学员整本《医家气功学》,都贯串着“辨症施功”。阴阳是八纲辨症的总纲,抓住这个总纲,调整自身的阴阳平衡,才能练好气功。《素问》《歧伯》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从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我感到天气太热、炼动功、站桩功多了、口干、心烦、手心热、改练:“清静归一法”,炼完觉得很舒服,口也不干。这是尝到辨症炼功的甜头。  相似文献   

16.
气功之学,古时称做导引纳气,这是道家养生的秘传,医术上的导引法,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是从中央出,其实推本溯源,亦从道家来。如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又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云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等等,即是纳气归神之法,道家以此养生,医家亦以此预防疾病,盖道家首推黄老,医家亦托黄帝,学术渊源,有互相关联,黄老之学,专尚清虚,因养生家练习气功,必须摆脱一切俗虑,静以养心,故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又说:“至虚极,守静笃,”只有在虚静的基础上然后能学好气功。今将老子、魏伯阳、抱朴子的书中有关气功资料,摘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发刊寄语     
《养生月刊》2001,22(1):1
值此跨人新世纪之际,我们向您送上一份崭新的杂志——《养生月刊》.《养生月刊》的前身是《气功》杂志,《气功》杂志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向您说“再见”之后,我们又重新开始,创办了这份《养生月刊》,希望您能接纳它、喜欢它.……  相似文献   

18.
中医古籍《皇帝内经》中有段有关养生的精辟记载,介绍如下:《内经·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角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乐生,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法于阴阳,就是告诉人们养生要顺应自然;和于术数,就是要注重锻炼;饮食有节,就是要节制饮食;起居有常就是要生活规律;不妄作劳,就是要劳逸结合。这五点是古人养生的要诀,也可作今人的借鉴中医养生要诀…  相似文献   

19.
内经气功论     
《内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其涉猎到许多古代科学的重要成就,气功学也是《内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内经》中的气功常用“道”、“道生”、“养生”、“导引行气”、“移精变气”等名称,古今用语不同,内容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0.
《内经》作为“医家之宗”,其关于养生的内容贯穿前后,《素问·上古天真论》作为《内经》篇目之首,提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养生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对现在养生仍然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