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呼吸机内固定在治疗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挫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4-01~2007-12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患者61例,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后分析血气分析等各种参数的变化.结果 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前有明显改善 (P<0.01).部分患者避免了手术内固定治疗.本组治愈52例,治愈率85.2%.结论 尽早对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挫伤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为手术提供条件,但应注意控制机械通气时间,防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有创机械通气在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探讨连枷胸患者胸壁反常运动的固定方法、固定时间、机械通气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4-01~2006-07收治的16例严重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分析在SpO_2<90%,PaO_2<60mm Hg时立即行机械通气后各种参数的变化、气管内固定效果、固定时间、机械通气管理出现的并发症及采取的措施。结果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心率(HR)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高于机械通气前(P<0.05)。本组治愈14例,死亡2例,出现肺部感染9例。结论有创通气固定胸壁可靠,患者SpO_2稳定,对脑外伤GCS<8分或多发伤APACHEⅡ评分>15者可首选有创通气治疗,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采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伴急性肺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B 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左心衰伴急性肺气肿的治疗效果。方法29例左心衰伴急性肺水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 IPAP无创机械通气,比较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26例患者行B IPAP无创机械通气后病情好转,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明显减慢,SaO2、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PaO2/F iO2)明显改善,血压(SBP)和pH恢复正常。结论B IPAP无创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左心衰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作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安全有效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6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43例。均给予氧疗、抗感染、止血等常规对症治疗,非手术组采用加压包扎、肋骨悬吊牵引及机械通气,手术组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胸廓畸形、肺部感染、迟发性气胸及呼吸衰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与T0时点比较,手术组T1、T2、T3时点、非手术组T2、T3时点的中心静脉压、心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升高(P0.05),手术组T2、T3时点除T2时点CI外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TLC、FVC、FEV1及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较非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稳定软化胸壁,消除反常呼吸,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改善远期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胸部创伤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肺保护性治疗方法.方法 对28例重症胸部创伤性ARDS患者应用综合性的肺保护性治疗,措施包括:个体化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抗炎,小剂量高渗盐水迅速纠正休克和山莨菪碱改善肺微循环等.观察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改变,并检测治疗后1 d、3 d、7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治愈19例,治愈率67.9%,死亡9例,病死率32.1%;治疗后1~2 h患者P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均<0.05,3 d后改善更为显著;治疗第3 d血清TNFα、IL-6即开始明显下降,与第1 d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本组1例并发纵隔气肿,2例并发肺部感染外,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 个体化的机械通气联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和山莨菪碱改善肺微循环等综合性肺保护性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重症胸部创伤性ARDS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创伤性ALI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Ala-Gln 0.5 g/(kg·d),连用7 d,比较两组的 PaO2、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AR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O2、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ARDS发生率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la-Gln在创伤性ALI机械通气治疗中可能有肺保护作用,适合创伤性ALI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对机械通气的重度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气道峰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2 - 11~ 2 0 0 3- 12我们ICU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 2 7次床边MARS治疗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 MARS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中pH值和PaCO2 无明显变化 ,MARS治疗过程中患者PaO2 、SaO2 及氧合指数(PaO2 /FiO2 )均有显著改善 ,气道峰压明显降低 ,心率显著减慢 ,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结论 MARS可改善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能降低患者气道峰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ACPE患者均给予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应用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测定胸腔血容积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其中1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机械通气组,其余18例因拒绝或不耐受而未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对照组.1 h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1 h后,机械通气组ITBVI、GEDVI、EVLW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1240、2.3971、2.9716,P均<0.05);机械通气组SI、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6267、3.1443,P均<0.05);CI、SVRI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所升高及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进一步改善ACE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沈爱民 《临床医学》2012,32(12):69-70
目的 观察ICU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度肺挫伤的疗效.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上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重度肺挫伤合并呼吸衰竭36例.结果 36例治愈率91.7%,病死率8.3%.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治疗48 h后动脉氧分压后(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结论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度肺挫伤救治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30-3632
目的探究人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对ALI/ARDS患者氧合指数(OI)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ALI/ARDS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IL-6、sICAM-1和TNF-α)及血气相关指标(PaCO2、PaO2和OI(PaO2/FiO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TNF-α、PaCO2、PaO2、IL-6、OI和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IL-6、sICAM-1和TNF-α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O2水平和OI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7.9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LI/ARDS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辅助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进而使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显著降低,提升氧合指数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BIPAP模式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患者,出现呼吸功能不全需要机械通气时,均采用BIPAP模式,设计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低PEEP、高PEEP持续时间、压力支持(PSV)、呼吸频率(f)、吸氧浓度(FiO2),当低PEEP≤6cmH2O、高PEEP≤10cmH2O、PSV≤5cmH2O、f≤4次/min、FiO2≤0,4时即可脱机。结果采用BIPAP模式治疗后患者症状、氧合指数、Pa02明显改善,经机械通气3—14d后一次性成功脱机,无一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死亡。结论对连枷胸合并肺挫伤采用BIPAP模式治疗能起到胸廓内固定,同时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共同作用,阻止ARDS的发生,是一种很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2.
聚左旋乳酸肋骨钉治疗连枷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聚左旋乳酸肋骨钉(PLLAs)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97例连枷胸患者的治疗效果,32例患者进行了PLLAs固定手术,术后均行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内固定手术耗时、术后需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及预后等指标。前期接受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1例)及保守治疗(4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不同治疗组具有可比性(P〉0.05);PLLAs组中28例治愈(87.5%),4例死亡(12.5%);平均使用肋骨钉4枚;平均固定4.8根肋骨。平均人住ICU时间为8.6d;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1.9d;平均住院天数为28.6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LLAs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可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固定治疗伴有肺挫伤的连枷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春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32-1134
目的探讨伴有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外科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26例伴有肺挫伤的连枷胸患者资料,其中15例保守治疗,11例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手术内固定,比较两组需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伤后第3天疼痛指数、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需呼吸机支持率手术组(27.3%)与保守组(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手术组(4.45±0.37)d,保守组(14.33±0.50)d,手术组明显短于保守组(P〈0.01);ICU住院时间手术组(6.09±0.37)d,保守组(20.20±0.98)d,手术组明显短于保守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手术组18.2%,保守组73.3%,手术组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病死率手术组9.1%,保守组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数手术组(4±1.9),保守组(7±1.5),手术组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减轻疼痛程度,从而缩短病程。但是对病死率影响不大,对需要机械通气率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致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胸外伤致ARDS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创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延迟通气组(45例)和及时通气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心率、乳酸、呼吸肌动用评分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延迟组与及时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动脉血氧分压(PaO,)(63.2±12.3)、(74.2±12.1)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39.4±8.7)、(38.9±7.6)mmHg,氧合指数(Pa02/Fi02)196.2±17.8、、231.4±18.2、,呼吸频率(27.44-3.7)、(21.1±3.4)次/min,心率(117.2±26.8)、(96.0±25.1)次/min,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2.69±0.15)、(1.67±0.10)分,乳酸(4.23±1.70)、(2.12±0.80)mmol/L,除PaCO: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46、9.420、3.949、5.436、38.809、7.736,P均〈0.05);延迟组与及时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分别为(10.21±1.50)、(6.47±1.20)d,住院时间(21.53±1.90)、(16.32±2.10)d,及时组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18、13.318,P均〈0.01);延迟组与及时组病死率[26.7%(12/45)、14.6%(7/4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6.7%(21/45)、22.9%(11/48)]、急性胃黏膜病变[33.3%(15/45)、12.5%(6/48)]、多器官功能衰竭[40.O%(18/45)、16.7%(8/48)]、气胸发生率[11.1%(5/45)、8.3%(4/48)],除气胸外,及时组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6、5.81、4.49、5.70,P均〈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ARDS的有效方法,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5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综合及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R(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的变化,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与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EVLWI、PaO2/FiO2、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3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7、2.86、3.91、5.34、2.52、3.23,P均〈0.05);PVPI、SOFA评分在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2、2.25,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9、3.58,P均〈0.05);两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增加氧合,改善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护士主导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在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心脏术后经口气管插管入胸心外科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6例患者的拔管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早期拔管组), 2组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撤机方式、撤机后治疗护理等方法均相同,干预组是在传统组基础上以ICU护士主导实施综合早期拔管策略。观察撤机30 min 2组心率、呼吸、血压、PaO2/FiO2、PaCO2及拔管后无创正压通气(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等指标。结果撤机后30 min 2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53*2PaCO2及拔管后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组PaO2/FiO2则较传统组显著改善)(P<0.05), 且干预组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ICU护士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对心脏外科术后撤机患者是安全的,能提高早期拔管成功率,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在指导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意义,为创伤性休克的早期临床诊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不符合传统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血液生化指标及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数、ICU住院时间数及7d、28d的病死率,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48h后肌酐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24h实验组较对照组SOFA评分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d病死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监测ITBVI及ScvO2能早期发现创伤性休克时机体容量及组织灌注不足状态,从而早期进行液体复苏,降低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对ICU内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42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和CVP组:PiCCO组以ELWI为目标进行容量管理,CVP组以中心静脉压(CVP)结合胸部影像学为参照进行容量管理,比较两组24 h、48 h、72 h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乳酸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PiCCO组72 h APACHEⅡ评分较CVP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P<0.05)。 PiCCO组48 h、72 h的氧合指数及ScVO2明显高于CVP组,而72 h血乳酸明显低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2.69、36.51、21.65、97.67、9.21,P均<0.05)。 PiCCO组在24 h、48 h、72 h时液体净入量均明显少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67.62、127.38、31.66,P均<0.05)。 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与CVP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05、10.72,P均<0.05)。PiCCO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与CVP组比较有所下降,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PiCCO技术监测,根据ELWI指导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总入液量,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rol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delivered through a face mask in patients with flail chest is uncertain.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given via a face mask to spontaneously breathing patients compared with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 wit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ETI) in 52 patients with flail chest who requir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 The 52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treatment groups: the ET group (n = 27) receiv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ETI, whereas patients in the CPAP group (n = 25) received CPAP via a face mask with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Major complications, arterial blood gas levels, length of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and ICU survival rate were recorded.

Results: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diagnosed in 10 of 21 patients in the ET group, but only in 4 of 22 in the CPAP group (p = 0.001). Mean PO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T group in the first 2 days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ngth of ICU stay between groups. Twenty CPAP patients survived, but only 14 of 21 intubated patients who received IPPV (p<0.01).

Conclusion: Non-invasive CPAP with PCA led to lower mortality and a lower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but similar oxygenation and length of ICU stay. The study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of CPAP at least as a first line of treatment for flail chest caused by blunt thoracic trau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