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肝炎合剂治疗急性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60例疗效观察长沙市传染病院(410011)潘一平主题词甲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肝炎合剂/治疗应用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的自限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急黄、瘟黄、阳黄范畴,系由热毒炽盛、肝胆湿热所致。笔...  相似文献   

2.
辨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02例(长沙工程兵学院门诊部410072)吴晓春,汪郁文主题词甲型肝炎/中医药疗法笔者自1989~1993年间,辨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下称急黄肝)60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2例急黄肝均来自驻地农村,符合1...  相似文献   

3.
<正> 近十年来,笔者从中西医角度探讨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简称急黄肝)的病因病机,认为急黄肝在整个病程中瘀血和痰浊是其主要病理机转。论治注重痰瘀之病机,收效甚为满意。现就笔者管见,试作探讨,正诸贤达。急黄肝注重痰淤论治的理论根据急黄肝在祖国医学中属黄疸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湿热(或寒湿)蕴毒为其主要病机。目  相似文献   

4.
急性黄疸型肝炎多是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所致的肝损害,发病急、病情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茵陈蒿汤主要适用于湿热之阳黄。笔者近年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按照辨证施治原则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姜春华治疗急性肝炎的经验戴克敏关键词姜春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老中医经验根据黄疸的有无,临床上可将急性肝炎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姜春华教授认为:“凡黄疸型肝炎初起总以湿热为本;二者之中以热为本,以湿为标,治疗以清热为主,利湿次之,因为清热有...  相似文献   

6.
虎贯复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安徽天长市大通医院(239361)戴书悦【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虎贯复肝汤甲型黄疸型肝炎临床典型病状为目黄、身黄、小便黄。属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等范畴,传统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主方为茵陈蒿汤,笔者自1990年用自...  相似文献   

7.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祖国医学“黄疸”病范围,清热利湿解毒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其病机为湿热病毒侵肝犯脾,湿热郁蒸,脾壅肝郁,故清热利湿法又不能一成不变。临床必须视疾病各个阶段症情的转变而灵活用药,方能切中病机,使疾病早日痊愈。下面谈谈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用药的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用越鞠丸加减方治疗证属湿热蕴结、肝脾失调之急性黄疸型肝炎34例,退黄时间最长者为15天,最短者为7天;降转氨  相似文献   

9.
黄芪复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黄芪复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下称急黄肝),均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2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3天,最长21天,平均7.2天。急黄肝特别是进入黄疸期后,见有纳差、乏力、小便深黄,皮肤巩膜黄染及肝功能有损害即可做出诊断。查HBsAg78例,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肝炎中医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波 《光明中医》1996,11(2):13-15
重症肝炎中医治疗的体会张玉波山东省桓台县妇幼保健所(256400)1概述重症肝炎的范围包括黄疸型肝炎中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并发肝细胞大块坏死。在中医属急黄的范畴。初起可有恶寒、发热、疲乏、纳差、呕吐,随即出现全身黄染,并逐渐加深,甚至涕、泪...  相似文献   

11.
大黄味苦、性寒,能“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在泻下药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应用范围日趋扩大。现就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1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以湿热毒邪郁滞为主的实证,适于使用大黄。据35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效果分析,发现在病理条件相同的患者中,热重于湿型的黄疸消退人数、平均退黄天数、谷丙转氨酶下降等均以应用大黄治疗组为高。 从单味生大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退黄显效率为96.43%,退黄总有效率为98.81%,黄疸指数恢复正常平均12.7天,总有效率95%(显效率81.2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肝病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我们对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按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5;24(增刊):52]选择肝病患者58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急黄肝)26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无黄肝)9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党中勤教授对黄疸型肝炎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收集相关病案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党师认为,黄疸型肝炎的病机为湿热交蒸,瘀毒互结;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肝脾同调,突出活血化瘀;其经验方"茵虎退黄方"疗效确切,临证重视利胆泻下药的应用,及给药途径的多样性。结论:党师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而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特点是起病快,传染性大,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此证属中医“黄疸”范畴,主要是湿热之邪为患,且多侵犯脾、胃、肝胆诸脏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护肝的同时,从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健脾和胃的治疗大法着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6~48岁。诊断均符合1990年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蕴结型。临床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心中懊,体倦…  相似文献   

15.
黄疸型肝炎在我国流行较广,传染性很强,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而最终导致死亡^[1]。治疗黄疸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临床一般以中药治疗为主^[2]。黄肝合剂为我院黄辉钊教授的经验方,已在临床使用30余年,效果显著,是我院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传统制剂。本研究旨在建立黄疸型肝炎的动物病理模型,采用黄肝合剂进行治疗,同时以茵陈蒿汤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疸1号方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疸1号方保留灌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疸1号方灌肠治疗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苦黄颗粒对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辩证属湿热黄疸(阳黄)证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苦黄颗粒,对照组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苦黄颗粒对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辩证属湿热黄疸(阳黄)证者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寇义华  卢军利  董艳  朱爱华  陈沛林 《河北中医》2009,31(10):1476-1477
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目前临床一般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甘草酸二铵等对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有退黄、保肝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2008-2009年,我们在传统退黄、降酶等保肝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玉米须煎剂治疗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36例,并与常规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中医阳黄范围,其原因多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或者情志不畅,导致脾胃功能失和,湿阻中焦,湿热交蒸,熏蒸肝胆,肝胆失于疏泄,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其主要矛盾是湿热郁蒸。因此,治疗应采用清热利湿之法。笔者自2008~2012年采用泻肝五苓散配合甘利欣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蓠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黄疽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予甘草酸二铵治疗,治疗组另服加味茵陈蒿汤。结果经治30d,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