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掌握太原市城区段的废污水入河量及污水水质状况,山西省水利厅于2009年底对太原市城区段排入汾河的主要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连续三天的调查监测,监测结果为汾河太原市区段年排放污水26076万t,主要污染物质化学需氧量年入河量为72227t,氨氮年入河量为9890t.  相似文献   

2.
根据太子河流域9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2000—2019年5类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对流域水质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COD和氨氮浓度递减趋势明显,通过90%显著检验水平,其他指标总体变化较为平稳.太子河上游断面水质总体好于下游,从上游到下游沿程水质状况逐步恶化.氨氮和COD是太子...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的历年水质及近年来污染变化状况,以及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的监测结果,计算了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等对水质和历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1—2016年河北省入海河流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年均入海量在2012年有所上升,2013—2016年呈下降趋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入海量在2011—2013年有所下降,2014—2016年虽有波动,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总磷入海量整体呈现轻微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入海量年均分别为868.7,519.5,216.0,3 641.7,26.6 t/a。因此,加强入海河流污染的综合治理对于完成地表水及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乃至近岸海域污染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结合太子河干流中游段主要控制水文站小林子站1952~2016年近70年降水蒸发数据,分别采用趋势检验法及突变特征分析法对太子河中游降水蒸发要素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子河中游降水变化趋势性较弱,但秋季降水递减较为明显,递减率达到-9.1mm/a,蒸发出现超过95%的显著性递减变化趋势,其中春节蒸发递减趋势最为明显,冬季蒸发递减趋势相对较弱,年蒸发逐年递减率为-14.7mm/a;降水突变年份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且以1975年为突变转折年份,蒸发突变年份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  相似文献   

5.
毛玉凤 《水利技术监督》2022,(3):109-112,119
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建立水环境累积风险综合指标体系,以太子河本溪段为具体实例,对该河段水环境累积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从2003—2019年太子河本溪段综合风险得分介于2~4之间,总体处于中高水环境累积风险水平,从2013年以后综合风险水平呈现递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结合辽河流域辽宁段13个水质监测断面氨氮、总磷监测数据,对其近30a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各水质监测断面氨氮和总磷均总体呈现递减变化,年递减率分别为0.05和0.03mg/l·10a,各水质监测指标总体均未通过90%的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7.
太子河是辽宁省重要河流,对太子河的水质分析与评价可为水资源规划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选取了鞍山市境内太子河支流南沙河、杨柳河以及海城河共三个监测断面202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太子河三条支流水质总体状况较好,仅有个别月份存在轻度污染现象,主成分...  相似文献   

8.
结合入河排污口所在河流水质现状、河道与水文特性,选定一维水质数学模型,确定计算范围与相关参数,拟定正常与非正常两种排放工况,对湘江大桥过渡区的COD、氨氮浓度进行预测计算。根据预测计算结果和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分析入河排污口排污对所在水功能区水质影响、污染物对水功能区水域纳污总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潮河水系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现状,分析干流及支流多年水质特征值,得出:COD、氨氮年均值达标,总磷和氟化物超标率高,总磷超标倍数大。结合流域污染治理现状,提出增加环保在线总磷监管、制定严格的氟化物流域排放标准、完善城镇排水体系的防治对策,旨在为潮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马莲河水体水质状况,采用2015—2019年水质监测资料,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马莲河不同河段全年以及汛期和非汛期水体变化趋势进行全面评估。评价结果表明,水体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点源污染,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是主要超标项目,上游河段水质污染程度高于下游河段,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但是存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一、公司概况 大雁煤业公司位于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东部,1970年开始建设,至今已建成投产三个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90万t/a、150万t/a和45万t/a,而实际大雁煤业公司生产能力已达到320万t/a以上。近几年,由于受煤炭市场低位运行不利因素的影响,2001年第一煤矿在连续停产放假156天的情况下,生产原煤109.6万t,实现利润447.2万元,原煤生产人员效率9.63t/工。第二煤矿在连续停产放假196天的情况下,生产原煤118.11万t,实现利润1007万元,原煤生产人员效率6.43t/工。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大凌河为研究对象,依据设计水质目标和水文条件,利用控制断面法并采用COD污染指标,以月份将水环境容量进行分配。根据大凌河污水处理现状,通过污染源调查获取了大凌河流域如何污染物总量。结果显示:大凌河朝阳段河流污染物入河量相对于水环境容量非常大,污染负荷量明显大于水环境的最大承载力。结合有关技术路线和相关研究成果,给出了大凌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该区域制定水质状况和治理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浑河抚顺市区段2004—2017年水质监测结果为对象,运用Kendall检验法,结合水质评价结果,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成因。结果表明:水质变化总体呈好转趋势,仅硝酸盐氮浓度呈现上升趋势。该河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COD、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主要来源城市生活、工业及农业面源污染,而受河水流量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对黄河三门峡水功能区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干、支流水质均劣于Ⅴ类。干流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支流为氨氮、挥发酚和耗氧有机污染物等。采用数学模型预测水功能区水质变化呈污染加重的态势。在分析水质污染成因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水功能区水质的对策及建议。同时,为黄河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评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辽河干流区域空间分辨率为8km的NOAA-AVHRR-NDVI月时间序列(1990年1月—2019年12月),分析辽河干流区域3个年代际(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河干流生长季节的NDVI呈现递增变化,年递增幅度为0.054/10a,干流生态环境总体持续改善;干流生态植被NDVI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各年代季节空间上呈现从西北向东南的递增变化;干流2000—2010年代各季节NDVI变化率相比于1990—2000年代植被覆盖度递减显著区域减少15.28%。各年代际中夏季递增最为明显,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16.
赵云 《水利技术监督》2024,(2):17-19+50
文章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作为原料,采用磷酸化学浸渍法改性碳纤维,吸附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3种污染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设计,探究浸渍时间、酸的浓度和浸渍温度对碳纤维吸附3种污染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的浓度对COD去除率影响最大,浸渍时间对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影响最大。3种污染物最佳改性工艺为浸渍时间分别为20、30、20min,磷酸浓度为1、2、2mol/L,浸渍温度为20、60、40℃。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太子河流域1986—2015年径流、蒸发和降雨数据资料,对径流和降雨变化趋势、蒸发能力利用距平序列变化情况和Mann-Kendall检验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对径流序列的突变程度和年份采用Hurst系数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分析;通过将研究期间划分为变化期和基准期利用弹性系数法对气候变量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径流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并概述了其原因。研究表明:在研究期间太子河流域径流和降雨量表现出递减趋势,而蒸散发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太子河流域径流突变程度为中度变异并发生在1992年;太子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变化率分别为32%和68%,由此表明引起该流域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流动注射法(FIA)测定水中氨氮的实验方法。此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污染少等优点,已用于环境分析测试中酚、氰化物、COD、硒、钍等的测定,减少了对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成为现代分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构建基于磷足迹的河流磷污染负荷评价方法,将河流磷污染由河流内部扩展到流域进行量化,分析磷污染来源与空间特征。从居民生活、种植业与养殖业3个方面对大连市复州河磷污染负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复州河流域磷足迹为395.85t,其中居民生活122.47t,种植业12.04t,养殖业261.34t,空间分布呈现上游向下游递增,主城区最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凌河不同河道投加碱度去除氨氮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到了城市河道治理氨氮去除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道春季的氨氮污染状况优于夏季、秋季、冬季,且碱度升高会提高氨氮去除率,维持p H值基本不变,适宜微生物活动;正交实验表明碱度为200mg/L,CODMn为9mg/L,TP为0.3mg/L,氨氮为6mg/L时,氨氮去除率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