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43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17例,轻度窒息组26例,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结果 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心肌酶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学琴  张善云 《四川医学》2010,31(6):767-76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方法对78例新生儿窒息,其中轻度窒息56例,重度窒息22例及2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组的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比同龄正常新生儿高,且窒息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心肌损害越重。结论新生儿窒息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增高为新生儿心肌损害及程度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其中,CK-MB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对8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EKG)等项目检查,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82例中并发心肌损害66例,血清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异常48例。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EKG,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焱 《中外医疗》2010,29(19):14-15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结果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轻度窒息组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重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CK-MB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意义。方法窒息新生儿共81例,其中轻度窒息组57例,重度窒息组24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38例,有明显心肌损害的14例,对治疗前后组,分别进行血清心肌酶活性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窒息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干预治疗后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可致心肌酶谱升高,对心肌造成损害,心肌酶谱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何瑛  青红菊  舒彦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41-42,48
目的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较高,对比不同程度窒息血清心肌酶早期变化,以期探讨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为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8例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均增高,并随窒息程度的加重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窒息可导致新生儿心肌损害,窒息缺氧程度越严重,心肌损害越大,心肌酶水平越高.心肌酶谱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害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 6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测定心肌酶谱、心电图 (EKG)等项目检查 ,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 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升高 ,心电图异常 ,心肌酶谱升高与窒息程度有关 ,P均 <0 .0 1。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及EKG ,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对60例窒息新生儿和30例非窒息新生儿进行心肌酶的检测分析.结果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心肌酶谱升高,尤其CK-MB的检测对心肌损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敏感指标,以求早期诊断。方法 用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血清心肌酶谱及美国惠普公司M1772A型多导心电记录仪和HP77020AC型超声诊断仪等,对初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进行有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重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77.8%。超声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轻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α-HBD升高100%,CK升高82.6%。LDH升高73.9%。AST升高65.2%。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42.9%异常。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 缺氧和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心肌酶谱变化的敏感性高,可用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及其意义。方法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入院后、治疗前常规抽取股静脉血2ml送检心肌酶谱,治疗2周后复查心肌酶谱。选30例无窒息史的新生儿常规抽取股静脉血2ml送检心肌酶谱作为对照。结果HIE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IE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常伴随心肌酶谱的改变,早期检测心肌酶谱对心肌损害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在新生儿窒息时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192例窒息新生儿和 34例正常新生儿分别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肌酸磷酸激酶 (C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并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异常 ,其程度与窒息轻重成正比 ,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血清中CK -MB作为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较强 .  相似文献   

12.
环磷腺苷葡胺对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8例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的浓度。结果 静脉注射环磷腺苷葡胺治疗12天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低。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对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27例窒息新生儿及18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窒息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酸(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窒息可以造成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变化和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心肌酶谱反映了心肌损害的变化,其中CK-MB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住的57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选2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cTnI的活性并作分析比较。结果窒息患儿心肌酶有改变且随窒息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轻度窒息组较正常心肌酶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较轻度组心肌酶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心肌酶的升高对临床判断窒息后的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中CK-MB、cTnI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王敏  刘珺凌  薛芳 《海南医学》2013,24(23):3511-3513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Ⅰ(cTnⅠ)值的变化,探讨窒息新生儿缺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60例窒息新生儿(观察组)确诊当天和30例无窒息的新生儿(对照组)出生后3 d的CK-MB与cTn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重度患儿与轻度患儿的平均血清CK-MB分别为(108.5±17.2)U/L、(70.4±15.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7±1.2)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儿与轻度患儿的平均血清肌钙蛋白Ⅰ值分别为(0.38±0.03)μg/ml、(0.22±0.02)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3±0.01)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窒息患儿平均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Ⅰ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5);窒息新生儿日龄越小,其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I值越高,随着治疗而逐渐下降。结论窒息新生儿的缺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Ⅰ值的变化可作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具有判断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转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66例婴幼儿肺炎患儿 ,其中普通组 34例 ,重症组 32例 ,于入院后全部检测心肌酶谱 ,重症组患儿于治疗 1周后进行第 2次检测。结果  66例患儿中 ,血清心肌酶谱升高 4 8例 (72 .73% ) ,18例正常 ,后者均见于普通组患儿 ;重症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单项及多项升高的人数和程度均明显高于普通组 (P <0 .0 1) ;重症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 ,以CK恢复最快 ,其他依次为CK MB ,LDH ,AST。结论 婴幼儿肺炎无论病情轻重均可影响心肌酶的变化 ;病情愈重 ,心肌损害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冯战桂  苏展鹏 《吉林医学》2013,(20):3979-3981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程度、不同日龄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意义,为寻找更客观、敏感地反应缺氧后心肌损害的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临床及时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择5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两组,重度窒息组36例,轻度窒息组22例,分别于生后12 h内及生后第3天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并将同期住院的无缺氧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AST、LDH、CK、CK-MB、α-HBD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CK-MB、AST较灵敏,且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生后第3天心肌酶水平大部分恢复,LDH水平恢复较慢。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能较及时地反映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程度,生后第1天尽早测定其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窒息后心肌损害为一过性,经及时复苏,保护心肌等治疗,心肌酶水平常在3 d内逐渐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心肌酶、肾功能和电解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中、重度窒息新生儿急性期、恢复期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肾功能(BUN、Cr)和血清Na~+、K~+、Cl~-、Ca~(2+)、Mg~(2+),并与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中、重度新生儿HIE急性期心肌酶谱每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中、重度组血清BUN、C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a~(2+)、Mg~(2+)中、重度窒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除有脑损伤外,常伴有心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监测和治疗心肾功能损害,对提高成活率,减少后遗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肌钙蛋白T(cTnT)及血心肌酶谱水平测定对判断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围产期窒息新生儿100例,其中重度窒息37例、轻度窒息63例,无窒息新生儿80例,均于生后20min采血检测cTn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的血cTnT、AST、LDH、CK、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窒息新生儿(P〈0.05,P〈0.01),且窒息程度越重,各指标的水平越高(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的血cTnT与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战桂  苏展鹏  蔡晓丽 《吉林医学》2013,34(19):3772-3774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宫内窘迫有窒息和无窒息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研究宫内窘迫患儿心肌缺氧性损伤状况及各项心肌酶活性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于生后第1天及第3天,将宫内窘迫患儿分为生后有窒息组和无窒息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与同期出生的无宫内窘迫新生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内窘迫无窒息组AST、CKMB有显著性增高,LDH、CK、α-HBDH无显著性变化;窒息组所有心肌酶指标活性均呈显著性增高,缺氧程度越重,心肌酶活性增高越明显;治疗后第3天,除窒息组LDH外,其余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宫内窘迫患儿存在缺氧性心肌损伤,经产前、产时及时处理,出生无窒息者心肌损害明显小于窒息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能及时反映宫内窘迫新生儿心肌损伤的程度,尤以CK-MB、AST较灵敏,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宫内窘迫患儿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