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刘铭 《山西建筑》2003,29(3):35-36
结合工程实例,浅述静力触探曲线异常的类型形态、产生原因以及对曲线异常的处理方法与克服异常的技术措施。指出静力触探试验作为野外现场原位测试的主要手段,更适于软土地基与桩基勘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工程实践,对静力触探异常曲线的类型形态,产生原因以及对异常曲线的处理方法与克服异常的技术措施等方面作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3.
葛卫 《江苏建筑》2014,(5):95-97
静压桩压桩力曲线与静力触探曲线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通过静力触探资料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也已较为成熟,由静力触探资料来确定静压桩压桩力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文中通过静力触探曲线对静压桩压桩力和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标定罐内的静力触探试验和循环三轴液化试验资料的对比,讨论了用静力触探评价饱和砂土液化势的可行性与方法以及影响砂土液化势和静力触探贯入阻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判断砂土液化势的场地液化应力比和修正静力触探贯入阻力之间的相关曲线,并同西特(Seed)和罗伯逊(Robertson)等人建议的曲线作了比较。最后,用地震时场地液化与否的实际资料对其可靠性作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闫军 《山西建筑》2007,33(28):142-143
着重介绍了静力触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资料处理情况,同时对静力触探的多种手段进行了对比,并对静力触探资料的整理及分层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为工程勘察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静力触探曲线进行土层划分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缺乏一种运用静力触探曲线规范地、定量地划分土层的方法,导致了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影响了工程勘察的准确性,也不利于工程勘察及静力触探技术的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弹塑性力学中圆形均布载荷下的Mindlin解,定量确定超前深度并以此进行土层划分的方法,将该方...  相似文献   

7.
文中介绍了基于高性能单片机、24位高精度正负可读Σ-△型A/D转换器、高精度双轴重力加速度计、总线供电和无线蓝牙等技术,研制开发的一种探头与静力触探微机之间无需电缆连接,能够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监控,可任意设置单重甚至多重套管以完成深孔作业的新型无缆静力触探设备。经室内测试及现场与传统静力触探设备相对比,表明该新型无缆静力触探设备具有性能稳定、数据准确可靠、测试精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与传统静力触探设备相比,不但大大简化和减少了操作工序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而且与已有的存储式静力触探探头相比,能够实现对勘测数据的实时监控,同时勘探深度不受数据传输限制,非常适用于大深度静力触探试验的勘探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8.
邵水松  孙永俊 《浙江建筑》2012,29(11):23-27
基于静力触探(conepenetrationtest,CP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现状,详尽阐述了深层静力触探如何预防孔斜与曲线失真,以及对老黏土贯人不深与断杆等问题,从中总结得出探杆平直,安装水平,下4只地锚,地锚起拔时均匀收紧,紧密丝扣,始终保持竖向匀速贯人,对探头应进行定时标定,以提供真实孔深和实时准确的原始数据。并简述了深层静力触探灌水装置和灌水机理,以实例论述了采用灌水措施以后,压穿层厚达27.6m的老黏土层(局部为含中密粉砂土层)直至50m深的全风化粉砂岩层顶面,开拓了深层静力触探技术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借鉴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外静力触探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包括标准静力触探实验探头的结构及分类、孔压静力触探测试、旁压静力触探测试、γ射线测试、电导率静力触探测试、快速光筛检静力触探技术、视频成像静力触探技术以及润滑剂注入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静力触探试验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当中,静力触探试验是十分有效的原位测试手段,考虑到静力触探试验过程中探杆的贯入机理与静压桩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利用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对沉桩动阻力和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估算,进而指导桩基设计与施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卫  朱长歧 《土工基础》1993,7(2):48-48
CPTWR—Ⅱ型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智能化程度高,自动采集系列数据,且后期处理仅需几分钟即可打印出数据表、静力触探曲线及综合成果图。经现场使用效果很好,现将本系统具有的功能简述如下: 1、具有数据采集和显示功能。在静力触探过程中可连续(每2cm一个)采集深度h、锥尖阻力q_c、侧壁摩擦F_s和零漂数据,孔深可达106m,并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 2、数据传递和零漂处理,采集仪内上述数据可一次性传送到上位微机,并及时对数据作零  相似文献   

12.
静力触探技术是目前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方法,论文从静力触探设备的组成说起,简要介绍了静力触探试验的功能及应用,对比分析了静力触探与钻探的特点,总结了在工程勘察中合理应用静力触探技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将静力触探技术运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分析了对静力触探技术的工作原理,探讨了静力触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并和创新型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对比,有利于静力触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安徽建筑》2019,(6):223-225
文章通过对主流自动记录静力触探仪器数据文件的数据结构进行分析,采用VB可视化程序设计软件,进行面向对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对各种静力触探数据进行转换。实现静力触探数据文件批量转换成当前各个勘察单位主流采用的理正、华宁等专业软件所能识别的数据文件,并转换成便于阅读和存档的文档类文件。实现静力触探数据文件到勘察软件的一次性批量转换和导入,以及归档文件的一次性批量转换和生成。  相似文献   

15.
静力触探机理和桩的作用机理类似,静力触探相当于沉桩的模拟试验,我国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试验已有30年历史,积累了不少的数据和经验,但在很多地区工程实践中却应用不多.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经验参数法与静探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应用及对比情况,得出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夏冰  汪洋  杜宪军 《山西建筑》2011,37(3):69-70
阐述了静力触探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双桥静力触探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并根据蚌埠地区淮河沿岸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双桥静力触探在其中的应用,实践应用证明了双桥静力触探技术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静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对软土路基中砂土夹层进行了液化判别,并对比分析了两种砂土液化的判别数据,指出静力触探作为定性分析可靠性较高,定量分析在统计个数少时,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T型触探的研究现状、测试原理及其技术优点。选取天津某沿海软土场地,进行了工程实践,与静力触探测试结果、十字板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T型触探测试曲线变化趋势与静力触探基本一致;数值与十字板峰值强度相当。当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40k Pa时,T型触探测试结果稍高于十字板峰值强度;当不排水抗剪强度大于40k Pa时,二者测试结果基本相同。T型触探不需要上覆压力修正,不需要经验参数,有精确解,能方便地得到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是一种较好的原位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9.
沼泽相软土使用ALLU搅拌头就地浅层固化后,利用静力触探手段进行检测固化土地基处理效果,现场不易操作。探究固化土轻型触探N_(10)与静力触探q_c之间的关系,利用精确度高的静力触探比对轻型触探锤击次数,由此建立就地固化土轻型触探N_(10)锤击数与承载力之间相关性关系,然后使用平板静载荷试验验证数据地可靠性。取得当固化深度位于1.2 m时固化土轻型触探N10与静力触探q_c之间的关系为:qc=-0.000 7N102+0.054 2N10+1.751。为工地试验室检测软土浅层就地固化地基承载力提供一种便捷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孟加拉国PADMA公铁两用大桥地质条件为深厚沉积粉细砂层,设计桩长超过100m,深部砂土层极密实,常规静力触探因不易穿透密实层、探杆侧向约束不足、测试深度有限等,远远不能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多重套管技术,采集分析多个超过120m静力触探孔数据,并结合地质钻孔及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重套管可增加探杆侧向约束、提高探杆抗弯和定位导向能力,进而提高贯入深度;测试数据与常规静力触探数据(未采用多重套管)、地质钻孔剖面、标准贯入试验吻合,验证了多重套管技术对测试数据影响较小,对孔压静力触探技术的拓展和相关设备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多重套管技术可以应用于水域、陆域,极大地扩展了静力触探的勘察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