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硝酸镁、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不同形貌的镁铝水滑石,通过SEM、XRD和BET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形貌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溶液中氯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添加乙二醇可合成棒状镁铝水滑石,添加乙醇可合成片状六边形镁铝水滑石,添加四丙基氢氧化铵可合成立方体镁铝水滑石。其中,添加乙醇制备的片状六边形纳米水滑石形貌规整均一,片间形成交叉支撑结构,比表面积为115.311 m2/g,对氯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室温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为24.72 mg/g。经450 ℃焙烧后,焙烧产物吸附氯离子的能力大大增强,相同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为96.07 mg/g,最优吸附条件:温度为35 ℃,投加量为2.0 g/L,pH值为8。  相似文献   

2.
以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钠为原料,一步合成镁铝水滑石,并对合成产物进行TG-DTA、XRD表征。将制得的水滑石用于PVC中,采用转矩流变法、烘箱老化法评价PVC热稳定性能,系统考察了水滑石晶化温度、时间等因素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滑石晶化温度对PVC热稳定性能影响较大,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水滑石自身稳定性逐渐下降,其对PVC的热稳定性能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乙酸镁、偏硅酸钠为原料、低品位滑石矿为晶种,采用晶种诱导法水热合成滑石。研究了低品位滑石矿焙烧产物在不同焙烧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活性,得出适宜的低品位滑石矿焙烧温度并获得高活性滑石矿晶种;以低品位滑石焙烧矿为晶种,考察原料配比、醋酸用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晶种用量、p H等对合成滑石的纯度、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1.5 h条件下获得的低品位滑石焙烧矿晶种的活性最佳;在乙酸镁与偏硅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3∶4、pH为7、水热温度为180℃、水热反应时间为48 h、加入一定量的低品位滑石焙烧矿晶种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结晶度良好的滑石。  相似文献   

4.
王蕾  肖鹏 《广州化工》2012,40(18):63-65
采用共沉淀法,控制pH值在8~9之间,改变合成条件制得不同投料比的SiMgAl类水滑石。并探讨组分配比、硅含量、合成条件对类水滑石结构的影响。通过XRD、IR、BET对样品进行表征。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合成SiMgAl-HTLc的最佳晶化时间是4 h,晶化温度是70℃,镁铝比为3,硅含量0.015 mol/mol。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改变不同沉淀剂、不同晶化温度来研究合成镁铝水滑石最佳工艺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对产物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采用双滴法、Na OH为沉淀剂、晶化温度在75℃能够得到结晶度较好,晶相单一,晶体结构一致的镁铝水滑石。  相似文献   

6.
李志强  吴庆流  向兰  魏飞 《化工学报》2005,56(7):1349-1354
在自行研制的中试设备上用氢氧化钠合成法-水热改性法制备出了高分散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析了水热改性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的影响.研究发现水热改性温度、水热改性时间、改性剂添加量和水热浆液固含均对水热产物的形貌和一次粒径有一定的影响.在合理的水热改性条件下,能够制备出大晶型、低比表面积、高分散的规则六方片状氢氧化镁阻燃剂.  相似文献   

7.
水热法制备阻燃型氢氧化镁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涛  尤军 《无机盐工业》2004,36(2):19-20
以运城盐湖卤水生产的普通氢氧化镁为原料,经水热处理后,制得性能较好的阻燃型氢氧化镁。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作矿化剂,浓度4mol/L,氢氧化镁质量分数7.5%,水热处理温度200℃,恒温时间4h,搅拌转速200r/min。该方法制备的氢氧化镁粒度分布窄,比表面积小,产品分散性好,形貌为正六方形。  相似文献   

8.
《塑料》2016,(3)
以钛酸酯偶联剂为改性剂对镁铝水滑石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时间、钛酸酯偶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值的影响,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镁铝水滑石的最佳条件为:钛酸酯偶联剂用量(质量分数)为5%,改性时间为50 min。通过改性前后XRD结构参数与标准参数的对比进行改性评价,并对改性前后的镁铝水滑石添加至PVC中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镁铝水滑石能改善PVC的力学性能,改性后镁铝水滑石/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未改性的镁铝水滑石/PVC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了省去酸解步骤,以水镁石为原料制备晶型良好、表面极性较低的氢氧化镁,采用对甲苯磺酸钠作为诱导剂,诱导活化后的水镁石直接转化水热制备氢氧化镁。对水热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做了单因素实验。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对甲苯磺酸钠与水镁石粉物质的量比为1∶20、填充度为70%、水热时间为12 h、水热温度为200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5 mol/L。通过谢乐公式计算出所得纳米氢氧化镁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4.6 nm。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运城盐湖的卤水和现有产品硫氢化钠为原料,制取高纯氢氧化镁.以合成的高纯氢氧化镁为原料,进一步水热改性处理,得到阻燃型氢氧化镁.水热改性最佳条件:以氢氧化钠为水热改性剂,浓度为4 mol/L;水热改性温度为200 ℃;水热体系中氢氧化镁质量分数为7.5%;水热改性时间为5 h.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镁粒度分布范围窄,比表面积小,产品分散性好,形貌为六方形,符合阻燃型氢氧化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镁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碱式硫酸镁晶须,对其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合成晶须产品的适宜水热条件:硫酸镁料浆浓度为1.28 mol/L、硫酸镁和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比为1~4、搅拌强度为450 r/min、反应温度为200 ℃、反应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化学式为:MgSO4•5Mg(OH)2•2H2O,平均长度为20~45 μm,长径比在31以上,该产品表面光滑,纤细均匀且无弯曲,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貌的纳米Mg(OH)2催化臭氧化降解甲硝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琪  朱光灿  武君  吕剑 《化工进展》2020,39(3):1174-1180
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以六水合氯化镁和取自察尔汗盐湖的天然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 Mg(OH)2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将两种不同形貌的纳米Mg(OH)2材料首次应用于催化臭氧化过程,研究了两种不同形貌的纳米Mg(OH)2[Mg(OH)2-1和Mg(OH)2-2]催化剂对甲硝唑的降解和矿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单独臭氧化过程中,反应10min时甲硝唑的降解和矿化效率均较低,分别为51.9%和17.4%,而在臭氧化系统中分别加入Mg(OH)2-1和Mg(OH)2-2,甲硝唑的去除效率和矿化效率均明显提高,且Mg(OH)2-2的催化臭氧化性能要优于Mg(OH)2-1。另外,单独臭氧化过程、Mg(OH)2-1催化臭氧化以及Mg(OH)2-2催化臭氧化过程中甲硝唑的降解均较好地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R2>0.97)。除此之外,对这两种不同形貌的纳米Mg(OH)2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循环使用六次后对甲硝唑仍有较高的催化臭氧化去除效率。因此,所合成的两种形貌的纳米Mg(OH)2催化剂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能用于去除抗生素的臭氧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水合硝酸镁是红土镍矿硝酸湿法冶金工艺中产生的副产品,其资源化利用是决定湿法冶金工艺绿色化工艺链条贯通的关键环节之一。水合硝酸镁热解生产氧化镁是其资源化利用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为此,以稳定的硝酸镁水合物——六水硝酸镁为实验物料,采用热重分析(TG-DTG)、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其热解基本过程,旨在为水合硝酸镁资源化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水合硝酸镁热解过程可以分为脱水和分解两个阶段:脱水阶段,六水硝酸镁在68~170 ℃失去4个结晶水生成二水硝酸镁,二水硝酸镁在170~389 ℃失去2个结晶水生成无水硝酸镁;分解阶段,无水硝酸镁在389~510 ℃分解生成氧化镁、二氧化氮和氧气。六水硝酸镁热解过程是一个吸热反应,其反应热约为940.50 J/g。  相似文献   

14.
SDS/MAP复配表面活性剂改性纳米氢氧化镁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酯(MAP)复配表面活性剂作为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改性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FT-IR)、BET法比表面积测定和在液体石蜡中的悬浮液体积测定等手段,研究了SDS与MAP以1︰1的质量比复配时其添加量对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DS/MAP添加量的增加,样品表面的疏水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用量为样品质量的0.2%时达到最大值;粒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的变化规律,其用量分别在0.2%和0.5%时出现拐点;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与粒径一致。说明在水相中随着SDS/MAP添加量的不同,其可能分别以双分子层和单分子层吸附于氢氧化镁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白云石蕴藏量巨大,白云灰乳碳酸化是白云石碳化法制备轻质碳酸镁、氧化镁等镁化合物的关键步骤之一,关系到镁的产率、产品中钙的含量及生产成本。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碳酸化过程镁的溶出率及重镁水中的钙含量与碳酸化反应温度、反应终点pH、白云灰乳质量浓度的关系,从而为提高碳酸化过程镁的溶出率,实现钙镁的有效分离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表明:影响镁的溶出率及重镁水中钙含量的主要因素为pH。白云灰乳碳酸化最佳工艺条件:白云灰乳质量浓度为9.00 g/L(以氧化镁计),反应温度为30 ℃,反应终点pH为7.50。在此条件下镁的溶出率为74.49%,重镁水中钙的质量浓度为0.10 g/L。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对氢氧化镁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了六水氯化镁-氢氧化钠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主要研究了硬脂酸、硬脂酸钠、钛酸丁酯和葡萄糖等作为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对氢氧化镁沉降速率和过滤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 ℃,搅拌时间为0.5 h,搅拌速度为200 r/min,在反应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氢氧化镁沉降速率和过滤速率显著提高;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本实验为改善氢氧化镁的过滤和沉降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通过蒸氨-沉镁改性-水热过程制备改性氢氧化镁[KH570-Mg(OH)2],改性剂在Mg(OH)2生成体系中加入.采用吸油值、活化指数、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改性结果进行表征,在改性时间为60min,改性剂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碳化作用对镁质胶凝材料微观结构演变过程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压力试验机,对室内养护5 a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净浆试样和30 a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房梁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化作用对镁质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影响较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由表及里渗入镁质胶凝材料中,在二氧化碳渗入的过程中引起镁质胶凝材料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的变化。镁质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主要由针棒状、多孔状向块状转变,物相由5·1·8[5Mg(OH)2·MgCl2·8H2O]相经2·1·1·6[2MgCO3·Mg(OH)2·MgCl2·6H2O]相最终转化为稳定的水菱镁矿和菱镁矿。由于碳化作用,镁质胶凝材料5 a龄期的抗压强度相比1 a龄期下降了22.1 MPa。因此,需要采用隔离方法处理镁质胶凝材料,以减少其碳化作用,延长其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江琦 《无机盐工业》2013,45(4):22-25
以硝酸锌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反应结合水热处理的方法制备超细氧化锌,并将其制备成紫外屏蔽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试屏蔽膜的紫外屏蔽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微量氧化锌粉体的紫外屏蔽膜具有很好的可见光透光性和紫外屏蔽特性。氧化锌紫外屏蔽膜制备最佳工艺为:硝酸锌浓度为0.5 mol/L,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锌晶体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物质的量比为15∶7∶1,水热温度为120 ℃,水热时间为0.5 h,沉淀反应温度为70 ℃,沉淀反应时间为0.5 h。  相似文献   

20.
杨卓颖  杨帆  易美桂  向兰 《无机盐工业》2021,53(12):113-116
探究了含镁铝杂质硫酸氧钛溶液[1.0 mol/L TiOSO4+0.5 mol/L MgSO4+0.25 mol/L Al2(SO43+2.4 mol/L H2SO4]的水热水解规律。热力学计算表明:110~150 ℃,加入MgSO4 和Al2(SO43的总体效应使钛的理论水解率略有降低[150 ℃时,纯硫酸氧钛溶液和含镁铝杂质硫酸氧钛溶液的理论水解率分别为99.8%和99.7%,镁铝杂质分别以MgSO4(aq)和Al(OH)2+为主];升高温度有利于含钛组分水解,从110 ℃升高到150 ℃含镁铝杂质硫酸氧钛溶液的理论水解率由99.1%升高到99.7%。实验结果表明:加入MgSO4 和Al2(SO43后钛水解率略有降低(150 ℃时,纯硫酸氧钛溶液和含镁铝杂质硫酸氧钛溶液的水解率分别为99.2%和98.3%),升高温度可显著强化含镁铝杂质硫酸氧钛溶液的水解(110 ℃→150 ℃,68.6%→98.3%),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符。在150 ℃水热反应10 h,可制得原始粒径为100~300 nm、团聚粒径为1~3 μm的不规则状偏钛酸,含钛组分水解率达到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