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1日,新西兰首都惠灵顿迎来了一群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新西兰,到底与中国有哪些文化的连接?连接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揭牌仪式举行前十天,我来到了新西兰南岛小镇箭镇(Arrow town),切身感受当地的"中华故事"。背井离乡拓荒历史箭镇上有一幢距离箭河只有一个街口的老房子,窗棂斑  相似文献   

2.
沈娴 《文化交流》2017,(12):62-65
正大卫,新西兰籍教师,来到中国——这个在文化上和他家乡迥异、但在变化历程上却与新西兰相似的古老国度。他体验了十年"一手"的中国文化,生活的灵感催生他创作短篇小说集《回家》,文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欲望有梦想的鲜活个体。第一次见雷大卫,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中午。他穿着一身看不出颜色的冲锋衣,背着双肩包,带着醒人的寒气来到出版社,一顶灰扑扑的鸭舌帽压不住胡乱翘起的灰色卷发。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①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话语权之争,对外宣传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向世界充分阐明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特别是在中国主场外交的舞台上,要主动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与主导权,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世界进入"一带一路"时间。自  相似文献   

4.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六年来内政外交的核心话语、是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对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性必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更深更广地显现出来。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张业遂在3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的一年,67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截至目前,同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作者罗伯特·比安奇(Robert R.Bianchi),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与穆斯林世界。2006年至2009年,牵头创办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法硕士项目。2011年至201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中东研究协会。2015年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作者在书中分析了中国与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伊朗、尼日利亚、埃及6个穆斯林国家的关系,阐述了中国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现状,认为"一带一路"构建了新型平等协作的关系网,提出伊斯兰世界将借助"一带一路"实现崛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赫斯特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该书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这个时代最雄心勃勃的地缘政治战略,将有助于中国重塑世界经济,并使北京成为新的全球化中心。这一倡议将影响全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航运到农业,从数字经济到旅游,从政治到文化。本书介绍了"一带一路"目前取得的成就,解析了"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国文化以开放、自信、丰富多样的姿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加紧密,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倾听"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之需、世界之需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历史与现代共生的、丰富而鲜活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  相似文献   

8.
以挖掘和展示浙江民间美食文化为特征的《中国浙菜·乡土美食》(简称《食美浙江》)一书,从众多美食类书籍中脱颖而出。为什么美食可以作为一种共同的语言?美食浙江的文化魅力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无国界交流先后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外国公司在中国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这正是一般意义上的"本土化"。从2008年第1期,本栏目将连载新世界出版社的《世界500强企业CEO谈中国攻略》一书,每期讲述一位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总裁在中国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及未来的宏伟计划。几年前,在中国这样一个茶文化盛行的国家卖咖啡被人们认为是一项不可能成功的任务。而现在,星巴克在中国已有400家连锁店,其中180家在大陆。从2005年开始,星巴克已经开了9家独资直营店,它们位于:青岛、大连和沈阳……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14,(1):20-20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3日下午,"十年回顾,十年展望"五洲传播中心与新西兰自然历史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新西兰广播部长克雷格·福斯、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出席了签约仪式。五洲传播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是国内最早开展纪录片国际联合制作的机构之一,与新西兰自然历史有限公司的合作始于十年前,双方合作拍摄了30多小时的中国主题电视纪录片,传播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后,双方将全面深化合作关系,在节目开发与制作、传播渠道拓展、影视衍生品开发、人才培训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以国际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14,(12):16-16
正2014年11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委托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年"感知中国-新西兰行"中国图书联展在奥克兰开幕。新西兰工党议员菲尔·高夫(Phill Goff)等参观了我方展台,并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表现出浓厚兴趣。新西兰前国会议员霍建强表示,该书翔实介绍了中国当前的方针政策,是西方国家了解当代中国最好的资料。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代表表示,  相似文献   

12.
2019年,ISIS极端组织已完全失去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控制权,西方媒体宣布这是"历史性时刻",但是,新西兰恐怖袭击和斯里兰卡爆炸事件却表明,世界反恐形势依然严峻。澳大利亚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史蒂夫在对恐怖主义的全球流动研究中认为新恐怖主义已经成型且向其他国家蔓延。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新西兰第一个与中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署双边协议。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正式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第一个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待遇的发达国家。同年12月,中国和新西兰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北京启动,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FTA(自由贸易区)谈判,被认为有重大意义。2007年6月初,双方在中国举行第十二轮谈判,谈判有"重大进展",有望在2008年4月结束。新西兰,将成为第一个和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今年也是新西兰与中国建交35周年。自3月份起,由新西兰政府举办的"新西兰新思维"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4个城市巡展。  相似文献   

14.
日照黑陶:原始文化中的瑰宝 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1936 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 4500 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 1 毫米,最薄处仅 0.2 毫米,重22 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又称为"标准黑陶",体现了一种单纯质朴的极致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以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标志,国家软实力有了新的促进工具和抓手。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多名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校学习。~①2019年,中国入境旅游1.4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②这些都显示了当今中国在全球的巨大吸引力。留学生与国际游客是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传播的桥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探讨与考察"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成效,显得尤为重要。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概念至今,经过大批学者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首都的一所国际性大学,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慕名来到这里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学校创办<中国文化研究>,举起中国文化的大旗,令人不能不佩服创办者当初的远见卓识.于今这本期刊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十五年风风雨雨,十五年辛勤耕耘,十五年硕果累累.编辑者没有刻板地注明第1期、第2期等等,而是在封面上标注"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使人眼睛一亮,觉得很雅致,一种书卷气扑面而来,真不愧是一本张扬中国文化的刊物,文化味道很浓,文化品位很高,也体现了编辑的创意.这使我想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在上海办<人世间>杂志,他在<发刊词>中开宗明义提出"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的办刊宗旨.<中国文化研究>一年四卷宏文,沉甸甸的学术份量,开卷能启迪思想,读罢的确能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四精神是青年一代担当新使命,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力量。站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在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五四精神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将这种影响持续扩大,让五四精神迸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件大事,为世界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果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也为新形势下的全球合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此次论坛开幕之前,笔者有幸参与了两次海外调研,一次是新华社派出的中亚调研小分队,赴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寻访古丝绸之路新变;另一次是随中国记协作为中国新闻媒体代表团一员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在欧亚经贸往来历史上就发  相似文献   

19.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推荐我们最近刚出的这本书<下一代企业>,有一个副标题是"世界变平了,中国怎么办"两年前的时候我翻译了一本在中国还比较畅销的书--<世界是平的>.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20,(1):6-8
2019年12月16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来自波兰、葡萄牙、吉尔吉斯斯坦、埃及等国的政要、驻华大使、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未来"等议题展开研讨。现对现场部分中外嘉宾发言主要观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