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理新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描述岩浆中铜、镍、钴、铁迁移富集新机制。铜、镍、钴、铁呈氢化物迁移至地壳浅部,氢被氧化成水,铜、镍、钴、铁被硫化成硫化物及硫砷化物富集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烂泥沟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围岩地层经受了强烈的断裂变形作用,而金矿体的分布则严格受控于断裂构造。构造地球化学实验模拟了构造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构造作用中金,铁等成矿物质发生了明显的迁移,而铁的迁移距离大于金的迁移距离;其迁移的通道可能(主要)为粒间流体,其次为动力作用中产生的裂隙;迁移的方式可能(主要)以Au-Si-Fe的络合物形式,其次有机械的形式;构造作用同时也提供了成矿物质聚集的空间,且动力作用强度越大,产生的裂隙越多,聚集的规模也越大。  相似文献   

3.
"矿源层"的基本概念是富含一种或几种成矿物质的地层或岩石。矿床中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源层,认为岩浆岩的侵位使其中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沉淀成矿。"矿源层"成矿理论多年来一直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接受和引用,在一些文献和论文中屡见不鲜。我们认为,富含成矿物质的地层或岩石是客观存在的,但从中萃取成矿物质成矿的机理是值得探讨的,即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过程中,为什么从低温处向高温处迁移?为什么从低压区向较大压力区迁移?又为什么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迁移?为什么被萃取的"矿源层"没有发生热液蚀变?本文举例说明冀东二十多亿年前生成的铁、金和铅锌矿在经历无数次热事件后,并未发生活化、迁移,生成新的矿体,仍保留原始面貌,证明从围岩(矿源层)萃取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机理是不可行的。指出成矿物质是岩浆从地壳深部带上来的,岩浆热液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山东焦家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成矿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物理化学条件、金迁移沉淀及成矿机理。文中认为金主要以氯或硫的络合物形式迁移,流体为Ca~(2+)—HCO_3~-型,成矿温度为340~200℃,弱酸性较还原.成矿具长期演化、多次叠加富集的特点,韧性变形和脆性断裂作用是两次重要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矿床成矿物质来源,铅锌活化迁移形式及沉淀机制,对矿床中铅锌的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元石山铁镍矿床产于超基性岩体中,其成矿元素赋存状态与典型的岩浆型矿床有很大差别。成矿元素N i不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而是呈氧化态被铁吸附成凝胶状态存在。本文主要对矿床成矿元素及伴生有益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阐述相山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 建立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模式。认为相山矿田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 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 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和混入的雨水, 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火山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演化孕育了相山火山盆地50Ma的成矿过程, 流体降温、浓缩、混合等成矿机制的耦合, 促使了铀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8.
迟广成  赵爱林 《西北地质》2006,39(1):115-120
通过对镇江金矿床矿石中载金矿物成分、金矿物种类、金成色、金矿物赋存状态和金矿物形态及粒度特征详细研究,认为镇江金矿成矿流体具低温浅成特征,成矿流体经历了硫过饱和、硫饱和及硫不饱和3个阶段,表明成矿复杂性及多世代性,金成矿流体中富硫、铁、硅、氧等元素。金矿物主要以包体金和晶隙金形式赋存在黄铁矿和石英载金矿物之中。  相似文献   

9.
云南哀牢山金矿床的成矿条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矿作用包括矿物质的来源、搬运及沉淀的全过程,其中最活跃因素为成矿流体。可以说,没有流体就不会形成矿床,但也不是所有流体都成矿。笔者通过哀牢山蛇绿混杂岩带典型金矿床的物质组成、成矿规律、蚀变及控矿作用的研究,对哀牢山金矿带的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动力学、地球化学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对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金在成矿流体中的存在形式,迁移过程中平衡、失稳-沉淀先进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浙西北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广泛的野外调查研究和大量的分析统计数据,讨论了浙西北火山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重点探讨了劳村组、黄尖组和寿昌组的含铀性及岩性、岩相、构造和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成矿溶液的成分、性质、温度和铀的迁移形式,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铀成矿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11.
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勘查、潜力评价等工作的基础,是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的指导思想.参照《中国矿产地质志》技术要求,总结了广东省铁矿时间分布规律、8种类型铁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筛选铁矿田12个、成矿系列9个、成矿亚系列11个,并归纳了铁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2.
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勘查、潜力评价等工作的基础,是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的指导思想.参照《中国矿产地质志》技术要求,总结了广东省铁矿时间分布规律、8种类型铁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筛选铁矿田12个、成矿系列9个、成矿亚系列11个,并归纳了铁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国  马晓红 《安徽地质》2011,21(2):131-137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宁芜与庐枞火山盆地成矿对比等研究基础上,提出该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及外围地区铁矿具有"双层结构控矿"的认识,上部为玢岩铁矿、下部类似于"大冶式"铁矿;同时,总结了区域铁矿成矿规律,提出了区内铁矿勘查的下步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安徽沿江成矿带主要控制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沿江成矿带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新的地质、地 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安徽沿江地区的深部地质背景、基底地质、构造、岩浆岩及矽卡岩等主要控 矿因素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造山带两种构造基底岩块及成矿系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北祁连造山带中存在“南方型”和“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和柴达木古陆相似 ,“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则和华北古陆相似。两种不同的构造基底岩块随着祁连洋的消失而相遇于北祁连造山带 (缝合带 )中。在祁连洋的俯冲过程中 ,形成了不同的成矿系统 ,与“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有关的成矿系统为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白银、清水沟铜及多金属成矿组合 ;与“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有关的成矿系统为中、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解成矿系统———镜铁山—柳沟峡铁成矿组合 ,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成矿系统———岩浆热液钨成矿组合及铅锌成矿组合。两种构造基底岩块的确认 ,可为北祁连缝合带的成矿系统的建立及找矿工作 ,提供新的思路 ,也为北祁连造山带性质的认定 ,提供成矿作用信息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甘肃北山地区是古亚洲成矿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了两个(即准噶尔成矿省、塔里木成矿省)金、铜、铅、锌、钨、钼、铷、铁等重要成矿省,目前已发现重要矿产地289余处,成矿时段以华力西期为主。本文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在时空上的联系性、矿产预测类型、成矿作用演化的综合研究,简要介绍了Ⅳ级成矿亚带地质矿产特征;重点讨论了区域成矿控制因素;并归纳总结了矿产预测类型,概述了区域成矿的时空演化规律。以期为矿产勘查和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磷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中国磷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磷矿床划分为4个矿床类型11个矿床式,最为重要的磷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变质型磷灰岩矿床和岩浆型磷灰石矿床.在中国磷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之上,综合成矿规律,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划分出22个磷矿矿集区.其中磷矿重要矿集区15个,基本包括了中国主要的...  相似文献   

18.
铁矿储量-品位统计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各类铁矿储量-品位统计分布曲线,详细分析了其分布模式特点,认为不同类型铁矿品位分布模式同各类铁矿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复杂程度和成矿作用机制特征有关,段和多种成矿作用的同位叠加成矿总体趋势和各类铁矿成矿富集能力上的差异,指出了多期次,多阶段和多种成矿作用的同位叠加对矿床及工业富矿形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一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区作为研究区,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入手,首先分析古火山机体成矿构造聚敛场、海盆成矿构造聚敛场对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的控制作用,依次总结了沉积岩相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变质作用对铁矿的控制作用,最后全面系统的总结出东天山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在时间和空间上成矿规律和演化过程,指明该类型铁矿在宏观场和微观场中的识别标志,对该区域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GIS在鄂东地区第二轮铁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与成矿有关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成矿的有利靶区.利用GIS(MAPGIS)功能对鄂东地区大量的铁矿地质信息进行二次开发,验证铁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确定了铁矿成矿与地层、岩浆岩、构造和磁异常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据此对鄂东地区隐伏铁矿床进行预测,圈定了4处可供第二轮找铁矿的有利目标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