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少驰  张德林  王辉  李小艳 《河南中医》2014,(10):1944-1945
目的:探讨"筋骨并重"理念在骨伤疾患中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筋骨并重"理念的理解,结合当代医师在"筋骨并重"理念下的临床实践,对医术典籍、临床资料加以整理、概括。结果:"筋骨并重"在骨伤疾患的治疗中,能减少损伤与再损伤的发生,保护软组织。结论:"筋骨并重"理念在骨伤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各个阶段都有确切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中 《中医研究》2011,24(8):71-73
《正骨心法要旨》是《医宗金鉴》中专论骨伤疾病的分册,由清朝吴谦等编写而成。该书详细描述了正骨复位、牵引固定等手法,以及内服外用等处方,同时对骨伤系统疾病治疗"筋骨并重"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贯穿于全书及治疗的全过程。读后受益匪浅,结合当代骨伤的治疗理念的转变,可知中医伤科学的理论对骨与软组织的治疗有很强的指  相似文献   

3.
“筋骨并重”是治疗骨伤疾病的四大原则之一,历代医家对筋骨关系的认识一直很重视,中医的“筋骨并重”理念在现代脊柱微创外科技术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两者均同时体现出整体观和微创观。脊柱微创技术发展迅速,治疗的疾病几乎扩展到所有脊柱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今后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继承中医骨伤传统优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脊柱微创技术更好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4.
"筋骨并重"是骨伤科治疗各类损伤病患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由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骨伤学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总结提出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理念。而"筋骨"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对中医骨伤科从"筋筋""筋骨""以筋养骨""骨正筋柔"等方面丰富"筋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起着巨大作用,通过对中医拔伸按压手法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研究分析,探讨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之间的"筋骨失衡"状态的力学平衡恢复发生机制。同时明确在应用拔伸按压手法中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的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的重要指导思想,又是微创治疗的具体体现,常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医和西医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无论是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还是西医的手术、康复疗法,都注重恢复筋骨平衡的关系。本文以"筋骨并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中西医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上对该理论的运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齐越峰 《北京中医药》2009,28(9):682-684
陈福林主任医师是"丰盛骨伤"的主要传承人,从事骨伤科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应用手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在多年临床中形成的"筋骨同治,尤重治筋"的学术思想始终贯穿于骨折治疗当中,认为"治筋"是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骨折治疗原则的集中体现,提出了在骨折三期治疗.中不同的"治筋"方案:骨折复位重"调筋、用筋";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重"理筋、疏筋";骨折后期恢复重"治筋、养筋"."骨折重治筋"的学术思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肢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石氏伤科治疗此类骨折具有较大优势,特色鲜明.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集前辈骨伤疾病诊治经验之大成,在中医骨伤领域独树一帜.石老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和理念可总结为"复位固定,突出手法","筋骨并重,内合肝肾","三期论治,气血为要","功能锻炼,动静结合"等4个方面.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中医骨伤师承就是要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辨证关系,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医骨伤精髓,植根于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沃土,传承中医骨伤特色,创新就是要推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并重发展。中医骨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激发和释放中医骨伤科中蕴含的无限潜力。基于中医骨伤科的传承与发展,宋敏教授提出了"五注重、五坚持"的师承教育思想与理念。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52-54
总结了王平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特点。王平教授认为对KOA的治疗应采取阶梯治疗、筋骨并重的原则,在中医理念指导下诊断强调手摸心会,治疗根据不同分期分而治之,保守治疗以筋柔骨正为指导,介入治疗以痛为先为准则,微创手术以筋为骨用为主,开放手术以骨正筋柔为目的,每一个过程都要遵从"筋骨并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骨伤的治疗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但目前多数骨科治疗方法仅能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要想达到最终目的还要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1]。康复作为骨折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筋骨"为着眼点,以恢复躯体关节功能为最终目的,有其自身理论特色。筋骨在骨伤科中的辨证应用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内经》,"筋骨并重"理念的明确并将其作为骨折治疗原则,则是由中西医结合骨伤学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总结提出,随后在临床不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膝关节创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是骨科门诊的常见多发病,多由跌倒、跌落、暴力性因素等导致,多伴有软组织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1])。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在骨伤临床诊疗中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倡导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整体与局部兼顾(内外兼治)的治疗原则~([2])。基于此认识,笔者采用提伤散外敷与中药熏洗治疗急性膝关节创伤并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在诊治颈肩腰腿痛的过程中借鉴前辈经验并吸收中医理论提出了“辨构论治”的诊疗理念。“辨构论治”诊疗理念分为诊断与治疗两个部分,诊断中,医者要筋骨并重,内外兼顾,做到精确诊断;调衡治疗则对应为理筋、正骨、调衡,做到精简治疗。“辨构论治”诊疗理念时时刻刻都在体现整体性,就“辨构论治”诊疗理念与中医整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肌骨同治"系许学猛教授(许师)在"骨筋肉并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并提出的中医特色理论思想。许师认为,正常情况下颈椎的"筋"与"骨"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病理性的改变导致"筋骨失和"引发颈椎病,临床上大多是由"筋"到"骨"的病变过程。因此,在颈椎病的防治上强调肌骨同治。运用三位立体动"正"整脊手法复位,五籽散封包烫熨、外贴肌骨通痹膏及筋骨康复操远动特色疗法综合治疗颈椎病,有效恢复颈部肌肉、神经、血管与骨骼的顺应性及协调性,极大减轻颈椎病临床症状,发挥中医骨伤特色疗法,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博星  党建军  贾承明  伍均  郑宇 《陕西中医》2021,(12):1752-1755
长安朱氏骨伤流派作为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长安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其中,颈椎病治疗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三个时期:奠基期“筋骨并重”学术思想主要为朱氏手法,包括推椎法、背伸折顶法、旋颈法; 发展期“筋骨并重,理筋为主”学术思想主要为前屈牵引旋转法; 成熟与拓展期“筋骨并重,理筋为主,调补肝肾”学术思想主要为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党氏手法),并口服展筋丹或颈眩方,配合颈椎静力对抗功能锻炼、枕头高度个体化选择。通过梳理长安朱氏骨伤流派传承脉络及对颈椎病的认识、治疗思路,本流派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和传承特色的颈椎病诊疗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慢性筋骨病临床可归属于中医"骨痹"或"痿证"范畴,其常见病因病机有气血失和、肝郁脾肾阳虚、筋骨并损、情志失调、久病久痛难愈等。药对是临床组方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针对不同病机选用合适的药对治疗慢性筋骨病有其独特优势。明辨病机,合理选药配伍是中医治疗疾病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而掌握慢性筋骨病的对药应用,可使中医内治骨伤疾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岳阳张氏正骨是湖湘著名的中医正骨学术流派之一,其在临证实践中将"筋骨同治,筋骨并重"的理念贯穿于辨证论治、复位手法、处方用药、手术操作、康护护理等各个阶段,积累了许多丰富而行之有效的理论和经验。本文将从"筋骨"治疗观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特色手法等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筋骨并重"理论注重人体骨与软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法则。骨科手术中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假体植入重塑了病理状态下错乱的筋骨关系,其中,强调软组织保护的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为"筋骨并重"理论在现代骨科大手术中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8.
房晓阳  王楠  谢林 《陕西中医》2022,(12):1771-177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脊柱退行性疾病,属于筋骨疾病范畴,其治疗方式多样。中西医联合微创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系是采用经皮内窥镜技术,秉承中医“筋骨并重”“筋出槽,骨错缝”“动静结合”等理念,以筋骨关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为主导,将筋骨理论应用于经皮内窥镜微创术前诊断、术中操作及术后康复,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科常见病,临床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邓素玲教授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30余年,对KOA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筋痹与KOA的发生密切相关,KOA的治疗应以“骨正筋柔”为理论基础、以“筋骨并重,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将分期治疗的理念贯穿于手法治疗、中药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全过程。本文对邓素玲教授治疗KOA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筋骨并重"是骨折治疗原则之一,近年来逐渐用于慢性筋骨病的防治。广义上"筋骨并重"中的"筋"包含肌肉,狭义上的骨、筋、肉均有其独立结构及名称。"骨筋肉并重"是"筋骨并重"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其更重视肌肉对于慢性筋骨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强调肌肉功能和质量的恢复是慢性筋骨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筋骨并重"及"骨筋肉并重"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骨筋肉并重"理论在慢性筋骨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