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不同成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毒性,分析了颤藻浓度与水温对对虾响应粗提液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检测了颤藻粗提液所含的毒素。结果显示,湿藻质量浓度为5.04 mg·m L~(-1)的颤藻细胞及其粗提液可导致93.72%以上的对虾死亡,藻细胞培养液对对虾无致死效应。用湿藻质量浓度高于2.52 mg·m L~(-1)的粗提液注射对虾,对虾死亡率超过86.67%,随质量浓度低至0.504 mg·m L~(-1),对虾死亡率降至2.22%,差异显著(P0.05);水温显著影响了粗提液对对虾的致死效应(P0.05),湿藻质量浓度为2.52 mg·m L~(-1)的粗提液在22℃水温条件下可引起20.0%对虾死亡,当温度升至34℃,对虾死亡率增加至97.8%;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RR/YR/LR,MC-RR/YR/LR)作标准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颤藻粗提液毒素,结果在粗提液中均未检出RR、YR、LR等3种常见的微囊藻毒素。结果表明,绿色颤藻可致对虾急性死亡,其主要有害成分是颤藻粗提液所含的非MC-RR/YR/LR等藻毒素,对虾对颤藻粗提液毒性的响应与颤藻浓度和水温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丁笑生  李效宇 《水产科学》2008,27(2):98-100
为研究微囊藻毒素(MC)对小鼠肝脏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MC抽提物,剂量分别为对照、MC3.33μg/(kg.d)和6.67μg/(kg.d),注射MC抽取物14 d后发现,与对照组小鼠肝脏相比,注射MC抽提物的小鼠肝脏肿大,且随注射剂量的增加,小鼠肝脏的相对质量增加,肝脏的黏连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对小白鼠肝脏的毒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微囊藻体内提取的微囊藻毒素(MC)试液对ICR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实验,小白鼠肝脏充血、肿胀,出现死亡。通过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实验表明,MC试液使小白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出现较大异常变化,内质网破碎,发生核糖体的脱粒现象;线粒体内部结构尤其是嵴发生变形、碎裂,出现溶解。解体的部分内质网碎片包绕在线粒体周围,细胞内容物稀疏,细胞质结构分布比较随机,规律性降低。研究结果表明,MC—LR的腹腔注射剂量为0.06mg/kg时,会使ICR小白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有显著变化并出现小白鼠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4.
鱼、贝等海洋生物通过对赤潮毒素的富集作用产生贝毒,人误食了这些含有赤潮藻毒素的鱼类和贝类后则有可能中毒甚至死亡,麻痹性毒素(PSP)和腹泻性毒素(DSP)是其中重要的两种赤潮毒素,他们毒性大、作用强,严重威胁着人类以及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两种贝毒的化学性质、致毒机理以及毒性,并对当前常用的几种检测技术进行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5.
暗纹东方鱼屯 (Fuguobscurus)俗称河 鱼屯 ,一直被人们视为美味佳肴 ,其鱼肉营养丰富 ,然而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因内脏含有一种毒性很强的小分子麻痹神经毒素 (称河鱼屯毒素 ) ,常有烹调不当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事件发生。近期日本、台湾等地[1] 的研究者指出人工养殖的河鱼屯会无毒或毒性明显降低。笔者于 1999~ 2 0 0 0年在湖北武汉成功地进行了暗纹东方鱼屯的人工繁殖与养殖 ,多次进行了人工养殖河鱼屯毒性的测定与分析。1 材料1 1 材料鱼来源材料鱼为养殖 2年的暗纹东方鱼屯 ,个体重量 0 6 5~0 7kg ,实验随机混合取样…  相似文献   

6.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漂白粉对日本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6mg/L,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该质量浓度下漂白粉蓄积对日本4种组织细胞(肌肉、鳃、肝胰脏和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漂白粉主要损伤日本的鳃和肝胰脏,其次是心脏,肌肉基本无损害。鳃细胞的损害表现为鳃丝水肿,细胞器溶解,角质层变薄,线粒体、内质网的肿胀、解体;肝胰脏细胞的主要损害特征为肝管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水肿解体、内质网扩张、细胞核空泡化、核膜水肿、脂肪滴增加;心脏细胞的毒理变化为线粒体内嵴肿胀、瓦解,肌原纤维不规则,内质网溶解。安全质量浓度的漂白粉经16d蓄积后,虽没有导致日本死亡,但已对其体内的鳃、肝胰脏、心脏等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的制备是保障贝类质量安全的基础,本研究以有毒贻贝(Mytilus edulis)为原料,探究麻痹性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的制备技术。以1%乙酸溶液提取贻贝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采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Sephardex LH20)净化后收集目标馏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以TSK-GEL Hillic Amide-80色谱柱(4.6 mm×250.0 mm,5.0μm)分离、纯化,根据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保留时间收集色谱峰流出液,连续制备合并馏分,40℃减压蒸馏浓缩近干,用75%乙腈水(含0.25%甲酸)溶解,即制得毒素标准样品溶液。分别采用四极杆/离子阱复合质谱与标准物质的多级质谱信息进行匹配,以高分辨质谱获得的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确证,样品溶液所含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为4种膝沟藻毒素,分别为膝沟藻毒素-1-4 (Gonyautxins-1-4, GTX14)和膝沟藻毒素-2-3(Gonyautxins-2-3, GTX23)。均匀性实验中,经F检验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考察实验中,标准样品在4℃和-18℃两种环境条件下储存6个月稳定性较好。标准样品经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并评定了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本研究制得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标准样品为GTX 1(3 663μg/L)GTX4(1 147μg/L)和GTX 2(1 884μg/L)GTX3(797μg/L)的混合溶液,溶剂为75%乙腈水(含0.25%甲酸),为国内贝类毒素标准样品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2):62-70]  相似文献   

8.
摘要:该研究以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1为试验对象,参照国标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检测其对动物的安全性及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全评价试验采用异育银鲫、斑马鱼、小鼠为测试动物,结果显示:异育银鲫腹腔注射浓度为11200mg/L(2.6×1011 CFU/Ml)菌株T–1菌液后,连续观察96h,异育银鲫均健康生长,未出现不良症状或死亡;将斑马鱼浸泡在浓度为2240mg/L(5.2×1010 CFU/mL)的菌株 T–1菌液中,连续观察96h,斑马鱼均健康生长,未出现不良症状或死亡;SPF级小鼠(ICR品系)灌胃16800 mg/kg(3.9×1011 CFU/mL)体重浓度的菌株T-1,观察9d小白鼠健康生长无不良症状。水体生态评价采用小球藻、大型蚤及萼花臂尾轮虫为测试对象,不同浓度的菌株T-1在96h内,对小球藻生长无毒且促进其生长,对大型蚤生长无不良影响,对萼花臂尾轮虫生长无害,且在高浓度下对萼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地衣芽孢杆菌T-1对异育银鲫、斑马鱼及小鼠安全无毒害;对水体生态环境中的浮游生物也无不良影响,具有开发成微生态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给160只健康成年雄性红耳龟分别腹腔注射0.1、3g/L和10g/L的膦氧氮丙啶染毒15d,每隔2d注射1次,每次注射2mL,对照组注射等剂量0.65%生理盐水,于第16d和第30d取样检测血清、睾丸中性激素及相关蛋白含量,恢复期(第30d和137d)显微观察了睾丸的组织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膦氧氮丙啶组红耳龟死亡;低、中质量浓度组血清及睾丸性激素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膦氧氮丙啶对丘脑—垂体—性腺轴没有干扰作用。在试验第30d,中质量浓度组睾丸及血清抑制素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支持细胞受损;恢复期,处理组睾丸有不同程度损伤,低质量浓度组红耳龟睾丸微中毒,生精细胞间隙增大,中质量浓度组生精细胞破坏、溶解,没有再生现象,表现不可逆伤害。膦氧氮丙啶主要通过损伤红耳龟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破坏睾丸生精环境,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