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蟾酥在中医外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蟾酥系蟾蜍的眉间腺分泌物,散在于蟾蜍的全身皮肤,但以眉间为多,其性味和功用历代中药学记述颇多。宋·苏颂《图经本草》:“蟾酥主虫牙及小儿疳疾。”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治齿缝出血及牙痛,以纸紝少许,按之立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发背疔疮,一切恶肿”。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赡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拨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综观历代本草,皆谓蟾酥性  相似文献   

2.
珍珠为珍珠贝科珍珠贝与马氏珍珠、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甬齿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又称真珠、蚌珠。 珍珠自古为名贵药材,始载于《开宝本草》以后的《本草衍义》《本草纲目》均有记载。本草纲目谓珍珠“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珍珠的国家。据  相似文献   

3.
引经药小议     
《医鉴》所称引经,《珍珠囊》称“通经以为使”;《汤液本草》称“报使”;《医学启源》、《本草发挥》称“各经引用”;《本草纲目》称“引经报使”;《本草洞诠》则以引经作为“引经报使”之简称并用。其义,沈石匏谓:“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  相似文献   

4.
蜜蜡药用考     
蜜蜡与蜂蜜同出一源 ,但目前蜂蜜应用广泛而蜜蜡颇受冷落 ,其实蜜蜡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应引起医家的重视。蜜蜡又称蜜、蜂蜡、黄蜡 (黄占 )、白蜡 (白占 ) ,是工蜂的分泌物 ,经加工而成。白蜡为黄蜡纯化后的成品 ,与虫白蜡不同 ,不能混为一谈。1 蜜蜡的功效我国对蜜蜡的应用很早 ,《神农本草经》上就有“主下痢脓血 ,补中 ,续绝伤金创 ,益气 ,不饥 ,耐老”的记载。此后 ,《名医别录》、《刘禹锡传信方》、《本草衍义》、《本草纲目》等续有记载 ,盛赞其临床疗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药理有十分精辟的论述 :“蜜成于蜡 ,而万物之…  相似文献   

5.
<正>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治痂第3方有:“冶仆纍,以攻(釭)脂饍而傅。”之文。文中之“仆纍”一药,帛书整理小组释为:“仆纍,即仆垒,据《吴普本草》系麦门冬别名。”(见《五十二病方》107页) 查《本草纲目》麦门冬条下,时珍曰:“《吴普本草》;一名仆垒,一名随脂。”(见《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册,1033页17行) 仆垒即麦门冬,有《吴普本草》可据,并无讹误,亦毋庸置疑。但仆纍是否即为仆垒,而仆纍又是否即是麦门冬,尚须进一步考查。近读《本草纲目》校点本,第四册,蜗牛条,及校点小组注释,知“仆纍”即蜗牛,源出《山海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药用植物鸡冠花的基原、入药部位、功效及主治及性味归经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厘清了鸡冠花的药用历史。结论古代文献对鸡冠花的描述与今之植物志的描述相符;鸡冠子与青葙子的混淆始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并非今之独有;鸡冠花种子入药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鸡冠花入药首载于宋代《太平圣惠方》,鸡冠花苗入药首载于明代《本草纲目》,鸡冠花根入药首载于明代《普济方》;最早明确记载白、红鸡冠花入药的分别是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白、红鸡冠花的功效和主治不同,并无优劣之分;鸡冠花的性味归经在历代的本草记载中不一致,有待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漫话山楂     
山楂是常用的中药,味酸而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并入血分。具有健脾胃,助消化,散瘀止痛的功效。历代本草均有论述,《本草衍义补遗》曰:“山楂健胃,行结气,治妇人产后儿枕痛(腹痛)恶露不尽。”《本草纲目》曰:“山楂可化饮食,消肉积,癥  相似文献   

8.
《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一部重要的本草著作。为补《本草纲目》之遗,赵学敏广搜博采,其中本草类文献占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引用文献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80种本草类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赵学敏引用文献的特点及《本草纲目拾遗》的文献学、药物学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现存《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是1249年晦明轩主人张存惠翻刻,并附以寇氏衍义。晦明轩《政和本草》木记云:“今取证类本尤善者为窠模,增以寇氏衍义。”这是北方《证类本草》增入衍义最早的记载。但是近人张山雷,根据麻革序中有“实因庞氏本,仍附以寇氏衍义”的“仍”字,提出《证类本草》增入寇氏衍义,并不始于张存惠。这样用“仍”字来断定,未必正确。“仍”字意义很多,亦可作“乃”字用。《中华大字典》31页“仍”字下  相似文献   

10.
《本草纲目》误注徐之才为陈藏器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礻右本草》是北宋嘉礻右二至五 (1 0 57~ 1 0 60 )年间掌禹锡等编修的 ,原书已佚 ,它的内容散存在《证类本草》中。关于《嘉礻右本草序例》,有些资料的来源 ,《本草纲目》在引用时 ,标注出典不一致 ,对同一个资料 ,有的标注出典为“徐之才曰”,有的又标注为“陈藏器曰”。现在讨论如下 :《证类》(即 1 957年人卫版影印《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的简称。下仿此 )。卷一序例上 ,载有《嘉礻右本草》一段序文。其标题是“臣禹锡等谨按徐之才《药对》、孙思邈《千金方》、陈藏器《本草拾遗》序例如后”。 (见《证类》37页 )。在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1.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博综典籍,穷究物理,历时27年三易其稿,以一己之力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考古证今,引用文献数量浩繁,不免会留下白璧微瑕。本文依据历代辞书和本草著作所载文献,辨析《本草纲目》"酱"引用文献中出现的失误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本草纲目》引用辞书释词、引述本草文献著作说明"酱"的食疗作用中穿凿失真、虚设增字的情况加以辨析,其次根据现代酱类食品营养研究阐释《本草纲目》"酱"的食疗保健作用及其认识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积雪草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小平 《中药材》1997,20(8):420-421
经考证,以习性命名向以形态命名过程中,积雪草出现了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宋代《本草衍义》所载积雪草是伞形科的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而明代《本草纲目》、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积雪草为唇形科的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积雪草为旋花科的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相似文献   

13.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tuberosa(Roxb.)Roem,etSchult.),《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荠。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14.
历代本草多谓牛膝“性善下行”,如《本草经疏》载牛膝“走而能补 ,性善下行”,《本草通玄》《本经逢原》《药品化义》《本草衍义补遗》均有类似记载 ,但对牛膝“下行”的涵义 ,以及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历代本草均未做详细的解释。为便于中医教学及指导处方用药 ,笔者对其涵义及临床意义总结如下。1 引药下行直达病所牛膝可做药引 ,引导它药药力下行至身体下半部分 ,治疗“病在下”的疾患。如《本草衍义补遗》载“……能引诸药下行”,《药品化义》谓“……用之入肾”。《本草经疏》言“性善下行 ,故入肝肾”。《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用药欲…  相似文献   

15.
莱菔子对胃肠道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1] ,始载于《本草衍义补遗》,在《日华子本草》中记为萝卜子。此外 ,前人也称莱菔子为温菘子、土酥子、唐菁子、羌精子、登松子、楚菘子、芦菔子、紫花菘子等 [2 ]。其性味辛甘平 ,归肺脾胃经 ,其功效为消食除胀 ,降气化痰[2 ] 。有关莱菔子消食除胀功效的文献记载较多 ,其中《滇南本草》称其可“消膨胀 ,消痰涎 ,消宿食 ,消面积滞。”《本草纲目》、《本草从新》等也有类似记载。《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莱菔子无论是生或炒 ,均有“顺气开郁 ,消胀除满”之效 ,并还记有“莱…  相似文献   

16.
《本草纲目》中乌芋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e.),《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荞。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17.
以若干亡佚医籍在《本草纲目》中的引用作为例证,探讨其引用文献的错综复杂情况。《陈氏经验方》《小儿宫气集》《张焕小儿方》、姚和众《童子秘诀》均为《本草纲目》引用书目,今皆亡佚。经考证研究,有些今亡佚医籍当时为李时珍亲眼所见,如《陈氏经验方》;也有可能转引自其他古籍,如《小儿宫气集》《张焕小儿方》和姚和众医方书。《本草纲目》引录前人文献,一般医理内容与之相同,但李时珍有意简略处理文字。推测其或许出于压缩版面,降低出版费用,以益于促使《本草纲目》出版之考虑。《本草纲目》"序例"提及引用书目数量统计与正文所载不完全吻合,不能依照"序例"确定其具体引用文献的数量。《本草纲目》保存了诸多亡佚古医籍之佚文与相关线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黑芝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一别巨胜。”《本草衍义》曰:“胡麻,止是今脂麻也,更无他义”,《得配本草》又载“芝麻即胡麻,一名巨胜。甘平、入足三阴血分,补精髓、润五脏,通经络,滑肌肤,敷诸毒不合,并阴痒生疮。”《本草纲目》名胡麻。李时珍曰:“胡麻即今油麻……油麻、脂麻滑其多脂油也。”又指出:“胡麻即脂麻  相似文献   

19.
中药琐谈     
“细辛不过钱”宋代医家陈承在《本草别说》中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闷塞不通者死……”。这就是后世所谓“细辛不过钱”之由来。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这句话,并解释  相似文献   

20.
吕文海  马梅芳  姜虹玉 《中成药》2006,28(4):517-519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神农本草经》。系中医常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品。为“葶苈大枣泻肺汤”、“己椒苈黄丸”、“大陷胸丸”等经典方剂的重要组成药物。古代及近代均习用炮制品入药。本文试对其炮制历史沿革与应用现状进行初步整理。1葶苈子历代炮制概况1.1净制葶苈子自宋代开始有“以水净过,日晒干”(宋《太平圣惠方》)、“去土”(宋《鸡峰普济方》)的记载。至明、清一直有“净洗”(明《普济方》)、“酒洗炒”(明《证治准绳》、明《普济方》)、“洗净焙”(清《本草逢原》)、“去土隔纸略炒”(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