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与矫直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亮  刘丰  王英杰 《钢铁》2012,47(7):40-43
 为了改进二辊棒材矫直机矫直质量,从弹塑性弯曲理论出发,用Matlab求解双曲线和三曲率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并绘制相应的辊型图。分别计算了双曲线和三曲率辊型曲线的矫直精度,结果表明三曲率辊型曲线矫直精度高于双曲线辊型曲线的矫直精度。综合考虑棒材的弹塑性变形,基于有限元MARC平台,根据具体实例建立了棒材二辊矫直弹塑性模型,并对其矫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棒材在矫直过程中各种参量的变化。对比分析不同辊型下棒材矫直效果,三曲率辊型矫直效果要好于双曲线辊型,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介绍棒材精整线发展状况以及二辊矫直棒材生产线的优点,根据Φ150 mm棒材的二辊冷矫直工艺流程以及矫直机辊形对二辊斜矫直精整线进行设计,采用ABAQUS有限元方法对棒材的矫直过程进行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棒材与矫直辊中间接触的区域应力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棒材表面与芯部残余应力差别较大;矫直后棒材外表面尾部残余应力分布较小。  相似文献   

3.
二辊矫直机凹辊辊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刘才  马立东  王玉峰  黄庆学 《钢铁》2013,48(4):45-50
 针对某钢厂新引进的棒材二辊矫直机的辊子需要国外进口,成本昂贵的问题,在对矫直过程中残余曲率的变化规律及辊形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计算,通过分析塑性变形以及矫直后的棒材平直度,对弯曲曲率进行修正,得出相应辊形并进行有限元模拟,直到矫直后的棒材平直度达到要求,进而得出合理的凹辊辊形。该辊形与实测的辊形进行对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九辊冷矫直机的参数。针对冷矫直机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冷矫直机矫直辊的受力进行分析,得出矫直辊的受力模型,并且分析了各矫直辊的受力大小。认为第三辊受力最大。提出了矫直机的设计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上需求的型钢有许多种类和规格,轧钢厂家和钢厂股东将它们区分为型钢,钢轨和铁路配件以及钢板桩。SMS将设计,制造现代化推广到了连铸车间和生产包括精整作业线在内的大型型钢热轧厂,这条作业线的核心是按物流方向布置的多辊矫直机,用于精确矫直热轧型钢,最佳矫直工艺需要选择一个良好的矫直系统。本文将论述水平或垂直辊式矫直机。  相似文献   

6.
王云  刘才  马立东  王玉峰  黄庆学 《钢铁》2012,47(9):50-52,73
针对棒材实际矫直过程中辊缝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棒材二辊矫直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辊缝下矫直力、成品棒材残余应力、最大挠度和塑性变形深度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辊缝取值范围,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减少了实际生产中辊缝调节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棒材斜辊矫直过程中各曲率的变化规律,应用小曲率平面弯曲弹复理论以及棒材弯曲弹复的曲率方程式,实现棒材一次反弯弹复的计算模型,基于棒材每旋转半周反弯一次的规律以及上一次弹复后的残余曲率认为是下一次弯曲的原始曲率,建立棒材全流程二辊矫直过程弯曲弹复模型,获得整个矫直过程中原始曲率、弯曲曲率、弹复曲率以及残余曲率的演变过程,得到棒材最终的残余曲率.应用该理论模型对现场生产过程进行了计算,与现场结果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应用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对不同直径、不同材料屈服强度、不同原始挠度的棒材矫直过程分别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来料参数情况下矫直过程的变形规律.该模型可以为二辊矫直机辊型优化设计与工艺参数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市场所需的型钢通常是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生产型钢,钢轨零部件以及钢板桩的轧机是不同的,其产品的堆放方式也不一样。SMS设计,制造和开发了现代化连铸设备和重型型钢轧机及所需的精整线。这条精整线的核心部分是一台安装在作业线上用于热轧型钢精确矫直的多辊矫直机。最佳矫直需要选择适当的矫直系统。本文对卧式和立式矫直机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刘丽果 《河北冶金》2016,(12):50-52
简要介绍了矫直机的应用状况,分析了二辊、多辊矫直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了几种矫直机的辊缝的调节方法。结合石钢公司轧钢厂使用棒材矫直机的生产经验,总结了二辊、多辊矫直机的应用特点、弯曲度适应性等因素,为同行业棒材矫直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九辊冷矫直机工作原理,通过对冷矫直机矫直辊的受力分析,得出矫直辊的受力模型,根据各矫直辊的受力大小,提出了矫直机的设计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史跃强 《鞍钢技术》1994,(12):27-35
四重式辊式矫直机是鞍钢厚板厂从日本住友公司和歌山厚板厂引进的设备。阐述了四重式辊式矫直机矫直原理、矫直机结构、矫直机的矫直工艺及矫直过程,对矫直机能力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丁剑 《河北冶金》2016,(6):16-20
矫直机是热轧横切机组中的核心设备,具有矫直和消除原料残余应力的作用。邯钢2 250 mm热轧横切机组矫直机具有矫直能力强、布置紧凑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矫直机稳定矫直和正常换辊,必须保证下辊面高度不变,从而找到了矫直机辊心的位置调整方法。通过对2 250 mm热轧横切机组矫直机在定径制度下辊箱整体更换时辊心位置的数值分析,找出了在不同辊径时辊心的位置信息,以此作为不同辊径辊子更换调整的依据,对换辊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换辊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四重式辊式矫直机是鞍钢厚板厂从日本住友公司和歌山厚板厂引进的设备。阐述了四重式辊式矫直机矫直原理、矫直机结构、矫直机的矫直工艺及矫直过程,对矫直机能力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志亮  贾锋  杨士博 《钢铁》2015,(3):96-101
矫直辊曲率作为二辊矫直机辊型设计的核心参数,对矫直机矫直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提高矫直精度,应用弹塑性理论深入分析了二辊矫直机制,在考虑金属强化的情况下建立了圆材弹塑性弯曲模型,对矫直辊曲率进行了设计,并且给出了曲率过渡段,设计出了适合矫直Φ100~Φ150 mm圆材的二辊矫直辊辊型。利用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矫直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了圆材的矫直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徐平  徐言东 《冶金设备》2021,(1):79-80,50
介绍了棒材车间的两辊矫直机乳化液循环过滤系统,针对目前多台设备存在的同性问题,对一台两辊矫直机配套乳化液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经过生产检验,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辊径和辊距是辊式矫直机最重要的基本参数。从矫直质量出发,分析了咬入条件、接触应力和强度条件对辊径和辊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条件是影响辊距和辊径的关键因素,是确定辊式矫直机辊径和辊距重点考虑的因素,其他因素可用来评价由强度条件确定的辊径和辊距的适用性。该结果对辊式矫直机的设计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板矫直机变辊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钢厂的9辊中板矫直机进行变辊距技术的优化研究,总矫直力和各辊矫直力的分布较原定辊距方式有较大幅度改善.这种研究方法对一般矫直机的设计和改造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矫直机矫直辊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矫直机矫直辊辊型参数的确定,是设计矫直机的重要理论依据。结合已设计出的45~76焊管生产线中的六辊矫直机,阐明了矫直辊辊型设计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引进高精度线材两辊滚光矫直机研究,分析辊型曲线,辊型特点,利用计算机辅助编程分析,找出辊型曲线的关系,从而为辊型曲面的加工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定性分析了辊形曲线与滚光、矫直的原理,有利于进一步的消化和改进,提高两辊矫直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肖伟 《中国冶金》2022,32(10):143-149
矫直辊是斜辊矫直机上用于矫直钢管的工模具,辊形为特殊曲面,辊形设计直接决定了矫直效果。介绍了钢管斜辊矫直的工作原理及对矫直辊辊形的理论要求,选取了研究对象并建立坐标系,以矫直辊和基准钢管的空间接触曲线几何特性分析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数学路径,推导出空间接触曲线、辊形曲面、辊形母线的方程式,对辊形曲面的几何性质进行了描述。将所描述方法推导出的空间接触曲线方程式和基于共轭运动啮合原理算法推导出的空间接触曲线方程式进行了统一,实现了算法间的理论印证。利用推导出的方程式,对某一规格矫直机的辊形母线进行了数据计算和数值处理,介绍了数值处理的方法及效果。将该算法在某新建工程的3台矫直机辊形设计中进行应用,现场检测表明,在基准条件下,设计的辊形和样管的接触度良好,生产中矫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