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对检测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检测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粮食改革后,粮油监测部门面临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一般企业都配备了粮食快速水分测定仪。过去我们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都是采用粮食水分含量测定法GB/T5497—2008中的105℃恒重法和高温水分两次烘干法。  相似文献   

2.
粮食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几年对粮食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检测,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储藏期、不同粮温、不同通风方法对粮食水分变化影响的对比,分析粮食在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减少粮食水分损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内环流控温保水技术对高大平房仓仓温、平均粮温、表层粮温的影响,以及对粮食品质,如水分含量、小麦面筋吸水量、玉米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中储粮郑州直属库4栋高大平房仓为试验仓,记录了2022年4月~7月各仓温度数据,检测粮食品质及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保水技术可以将粮食水分控制在稳定的状态,且对于高水分粮,通风降水可将粮食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仓内保温材料吊顶可以隔绝外界高温,减小粮温升高幅度,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确保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GB 5497-85标准检测玉米水分是粮食收储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采用GB/T 10362-2008检测玉米水分是饲料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用两种标准规定的方法,对同一玉米试样进行水分测定对比,所测得的玉米水分值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粮食水分测定在粮油检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分析了4种不同类型的粉碎机制备样品,高水分玉米差异较大,结果最大差值达到2.9%,一般在0~2.9%之间;同一样品存在明显差异,FSF粉碎机、JFSD-70实验室粉碎磨对玉米水分测定可能更接近真实玉米水分。而万能粉碎机测定结果与玉米真实检测水分差异较大;低水分玉米4种粉碎机检测水分差异较小。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粮食水分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粮食水分快速检测的方法,分析了各类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特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通风应用的广泛开展,操作系统如何有效运行,特别是科学地选择通风时机,达到设定的水分已经非常重要。但粮食水分的通风模型条件复杂,标准不一,而且实际检测水分也很困难,不利于实现自动控制。通风中,检测空气绝对湿度和仓内绝对湿度及通风风速,通过简单计算和比较两者关系就可以判断水分增减情况,再反馈给设置条件,实现水分控制模型的自动控制。在判断初始条件时优化粮食平衡水分模型和参数,没有采用目前多数学者认同的平衡水分模型,而采用多项数拟合函数,虽然形式复杂,但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绝对误差均在±0.2%以内。两者结合达到增湿、保湿、减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浅圆仓谷冷降温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谷冷技术在高温季节对浅圆仓中所储玉米进行降温,谷冷机出风口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80%,净谷冷时间为380.5 h,试验仓基础粮温从25.96℃降低至20.64℃,成本为0.50元/吨.度,平均水分降低0.3%。通过对谷冷过程中粮温和水分变化的检测分析,研究了谷冷降温过程中粮食平均温度及粮食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温度降低量与能耗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粮食水分快速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斌  张锐  王顺芬 《粮食储藏》2008,37(3):52-54
水分含量是粮食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本实验在不同条件下对粮食水分进行快速测定,通过比较测定结果和样品的真实水分含量,得出以下结论: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粮食水分,当倾倒时间为6s~8s时,结果最准确.快速测定法方法简便,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从粳稻谷种植地区、历年检测结果等方面分别阐述了与GB1350质量标准的关系,归纳分析了水分、整精米项目指标限度在粮食经营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调整水分、整精米质量指标限度增设垩白粒指标项目,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粮食经济工作、企业生产加工和人们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不同水分梯度的稻谷、小麦和玉米样品,用不同型号的水分测试磨的不同档位进行粉碎处理,得到不同粉碎细度的样品,采用GB 5009.3-2016中的第一法直接干燥法测定其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份样品在不同的粉碎细度下水分测定结果有差异,粉碎细度越高,水分含量越高,基本成正相关;A型水分磨的1~2档与B型水分磨的0档粉碎细度基本呈对应关系,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微波法测定油料水分和脂肪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波法测定三种油料中水分、脂肪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油料种类不同,微波法测定水分的加热时间也不同。微波法测定油菜籽、花生、大豆的最佳条件为:功率为720 W,样品量为2.0 g左右,加热时间分别为9 min、8 min、7 min。测定结果与国标法相比相对误差在0.13%~4.24%之间。利用微波干燥后的样品测定油料脂肪含量,抽提时间由原来的8 h缩短为6 h。测定结果与国标法相比,相对误差在0.82%~2.0%,符合误差允许的范围。微波法测定油料水分、脂肪的含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分析效率,而且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通过粮温、品质与微生物区系的测定,表明在江苏吴江地区水分为15.3%的较高水分的晚粳稻谷,采用冬季通风降温、春季粮面压盖及环流熏蒸杀虫等综合储粮技术,能在高大平房仓内较长期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20℃烘干温度条件下,不同烘干时间测定的小麦、玉米、稻谷水分数据,与GB 5497-85中105℃恒重法及定温定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探讨粮食水分快速、实用、简便、经济的测定方法。试验表明:120℃烘干温度条件下,烘干30min、40min、1h的测定数据在90%置信区间内与GB 5497-85中的105℃恒重法比较,其准确度、精确度无显著差异,其中烘干30min是最经济、最易控制的测定方法。试验省去了空置称量盒恒重过程,用烘干后倒掉样品的称重盒重量代替,缩短了测定时间。试验为粮食水分便捷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曾颖峰 《粮食储藏》2010,39(6):16-18
粮食储备已经提升到我国重要的战略地位,各省市地方都在大力新建粮食储备库。粮食储藏主要是依靠通风降温、降水,但判断通风时间大多依靠保管员经验是否丰富,温湿度的检测是否及时到位。稍有疏忽往往会造成粮食的变质或者电能的浪费。针对此问题结合当前新技术的发展设计了一套以ARM9体系为主体的节能通风控制系统,成本低廉,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区段的小麦水分和湿面筋指标分别应用国家标准方法和InfratecTM1241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测定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nfratecTM1241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具有检测速度快、与国标方法相关系数高、检测结果重现性好的特点,适合在储备粮采购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真菌代谢物和真菌自身成分方面对粮食真菌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粮堆水分增高会促进CO2大量产生,同时导致粮堆极易霉变,揭示了CO2对储粮真菌危害预警的机理所在。另外,麦角甾醇能敏感指示储粮真菌的生长,乙醇的浓度变化与真菌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它特征性挥发物主要是3-甲基-1-丁醇、异丁醇、2-甲基-1-丁醇、3-羟基-1-辛烯和辛醇;霉菌总数检测太慢,不宜做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介电特性在农产品品质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低频范围内水果介电特性与其新鲜度和内部损伤的关系,以及谷物介电特性与颗粒大小、水分含量的关系。介绍了介电特性的基本概念、主要参数和测定方法及其在水果和谷物品质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样品粉碎粒度,几种不同的粮食水分测试方法等角度,测定了新研制的JSFM-1型粮食水分测试专用磨对3种粮食水分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该磨性能稳定,试样在粉碎过程中无水分损失,测定结果符合ISO712推荐标准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旱作玉米籽粒水分与机械粒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机械粒收是全程机械化的关键, 但存在着籽粒破碎、果穗和落粒损失严重等备受关注的问题。开展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对推进旱作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国内玉米主栽品种33个, 于2016-2017年在甘肃泾川同一地块上用福田雷沃谷神收割机械粒收, 分析籽粒水分与机械粒收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基因型差异是造成玉米机械粒收质量不同的主要原因, 两年收获时平均籽粒水分26.05%, 破碎率7.47%, 产量损失率3.25%, 落穗损失率2.58%, 杂质率1.04%; 籽粒水分(X)与破碎率(Y1)、产量损失率(Y2)显著正相关, 并且存在Y1 = 0.027X 2-0.987X+14.06 (R 2 = 0.373 **, n = 51), Y2 = 0.052X 2-2.223X+24.86 (R 2 = 0.418 **, n = 51)的变化关系, 籽粒水分依次下降到18.3%、21.4%时, 对应的破碎率(5.1%)、产量损失率(1.1%)最低, 即在一定含水率范围内随着籽粒水分的增加破碎率、产量损失率升高, 机械粒收的籽粒适宜水分为18%~22%, 破碎率可控制在5.0%~5.5%的范围内; 籽粒水分对落穗损失的影响大于落粒损失, 随着籽粒水分增加落穗损失率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落粒损失率的升高; 各因素对玉米机械粒收产量损失的影响为: 落穗损失率(0.924)>籽粒水分(0.048)>破碎率(0.043), 因而籽粒水分高和落穗损失量大是影响黄土高原旱作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