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体外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原代人胎肝细胞与HCV感染血清共孵育后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细胞和培养上清中的HCVRNA和HCV抗原表达。结果 从感染血清和细胞共同孵育后的 2~ 2 5d ,细胞内和 /或培养上清中可间断检出HCV正、负链RNA ;HCVNS3抗原在细胞内能稳定表达 ;原位杂交显示HCV负链RNA阳性物质多位于细胞浆。结论 原代人胎肝细胞对HCV易感 ,可用作HCV体外感染和复制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参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病毒感染可诱导肝细胞ER stress反应,并与病毒复制、肝细胞损伤、肝癌发生等相关.本文将对肝炎病毒感染与ER stres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易感性。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与HepG2共同孵育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细胞和(或)培养上清中的HCV正、负链RNA、HCV抗原表达和HCV RNA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感染血清和细胞共同孵育后的第2-40天,从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均可间断地检测出HCV正、负链HCV RNA,HCV NS3抗原在细胞内能稳定表达,原位杂交证实HCV RNA阳性物质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HepG2细胞在体外不但对HCV易感,而且可以支持HCV体外复制。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RNA在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存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学忠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1996,3(4):103-107
丙型肝炎病毒RNA在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存在及其意义雷学忠综述王锦蓉、雷秉钧审校本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一种与输血密切相关的肝炎,而其病原又非甲型或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orBvirus),因此称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on-A,n...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 G2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 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 培养HepG2 细胞传至6孔板中,2 4h后进行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 细胞的实验。感染组用HBV阳性血清,阴性对照组用HBV阴性血清,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实验开始后HepG2 细胞继续孵育2 4h ,而后用0 0 1mol LPBS清洗8次后加入2 %DMEM培养液。收集PBS第8次洗液,收集PBS洗后每隔12h各孔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 细胞中的HBVDNA。结果 感染组在PBS洗后12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ELISA检测HBsAg呈阳性。PCR检测显示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 细胞中HBVDNA呈阳性,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BVDNA呈阴性。结论 HBV阳性血清进行HBV感染体外培养HepG2 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丙肝病毒阳性患者接受肾移植后安全性的问题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热点。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接受肾移植后临床观察及处理对策。
方法:纳入22例患者,肾移植前肝炎病毒RNA均为阳性,其中14例患者肝功能轻度升高。移植后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积极防治可能的排斥反应。主要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肝、肾功能、肝炎病毒基因学情况及死亡率。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随访6~36个月,20例患者移植后4周~6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予护肝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移植后HCV-RNA 阳性患者,因自行改变抗排斥方案于移植后1.5年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而死亡;4例患者移植后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HCV-RNA转阴,其余18例患者HCV-RNA均呈阳性,需长期护肝治疗。表明,对丙肝病毒阳性受者,移植后应进行严格的随访,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和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表达形式与临床关系分析白林宋为芸近年来经临床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转慢率为40~60%,并部分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目前临床普遍通过检测血清抗-HCV来诊断HCV感染,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最近十年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途径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群随访观察。结果 感染途径明确者占34.5%(38/110),包括静脉吸毒15.5%(17/110),输血及血制品14.5%(16/110)和血液透析4.5%(5/110);感染途径不明确,存在可疑感染因素者占30%(33/110),包括家庭内传播3.6%(4/110),小手术及注射史12.7%(14/110),皮肤损伤性美容10.9%(12/110),职业暴露2.7%(3/110);不明感染途径者占35.4%(39/110)。各组之间年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吸毒均为男性,职业暴露均为女性,与其他组比较,P〈0.001。结论 在广东地区,近十年HCV感染的多种途径并存,小手术及注射、皮肤损伤性美容正在成为与静脉吸毒、输血及血制品同等重要的感染途径。不明感染途径者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排第一位,是今后预防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胡国龄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4,8(2):173-173
152例重症病毒性肝炎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临床分析胡国龄,谭德明,张铮,任培上有马晖勝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HCV感染易致肝炎慢性化和肝硬化。HCV和HAV或HBV重叠感染可使病情加重,促使重症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分型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EIA法对兰州地区148例抗-HCV阳性者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血清学方法的分型率为56.08%(83/148),其中血清1型占50.60%(42/83),血清2型占43.47%(36/83),1+2混合型占6.03%(5/83)。对其中70例HCVRNA阳性血清的基因型与血清型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完全相符。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抗HCV阳性无病毒血症患者特异的体液及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对 15例抗HCV阳性无病毒血症患者 ,15例慢性HCV持续感染者及 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 ,通过MTT、LDH释放法、酶联免疫等方法观察患者外周T细胞反应、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细胞因子分泌及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无病毒血症者T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大于持续感染者及对照组 ,并且T细胞对核心区抗原增殖最大 ,NS3次之 ,对NS5则无明显增值。而NK细胞活性较持续感染者及对照组稍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此外我们观察了患者抗HCV抗体产生 ,发现无病毒血症患者与持续感染者抗 -HCV抗体产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还观察到在无病毒血症组抗原刺激后产生IFN明显高于持续感染组 ,两组在无抗原刺激下IFN产生水平均极低下。结论 抗HCV阳性无病毒血症患者 ,其T细胞免疫及抗体的产生均高于持续感染者 ,这可能在病毒的清除中起一定作用 ,而免疫反应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 ,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在人T淋巴细胞中的体外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7,11(1):41-43
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的血清感染人类T淋巴细胞(Molt-4),12小时后继续孵化1~28天,将感染后的产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于第1、2、3天和第8天发现HCV-RNA的正链,第2和第8天发现HCV-RNA的负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抗HCV阳性无病毒血症患者特异的体流及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对15例抗HCV阳性无病毒血症患者,15例慢性HCV持续感染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通过MTT、LDH释放法、酶联免疫等方法观察患者外周T细胞反应、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细胞因子分泌及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无病毒血症者T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大于持续感染者及对照组,并且T细胞对核心区抗原增殖最大,NS3次之,对NS5则无明 相似文献
15.
Zhao-ling Qin He-peng Ju Yuan Liu Ting-ting Gao Wen-bo Wang Laure Aurelian Ping Zhao Zhong-tian Qi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2013
Fetal bovine serum (FBS), used normally as a basic cell culture supplement, inhibits influenza virus growth. However, the role of FBS in the regul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has not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and remains largely unclear. We adopted the established cell-cultured HCV (HCVcc) isolated from the JFH-1 strain and two sets of solutions (cDMEM7.4 and cDMEM6.8; RHMNB6.8 and RHMN6.8)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BS on HCV infection. Our data indicate that FBS blocks HCV infec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infectivity of HCV diluted in the RHMNB solution was more susceptible to the addition of FBS than that diluted in the cDMEM solution. In addition, FBS-mediated blocking of HCV infection occurred at the step of virus attachment to the target cells, suggesting that FBS contains factors that interfere with the early steps in HC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4—10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减少乙肝患病率提供帮助。方法所有儿童均抽空腹静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谷丙转氨酶(CPT)及谷草转氨酶(ALT)。结果3455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3.82%,HBsAg阳性儿童中,以HBsAg(+),HBeAg(+),抗-HBc(+)伴GPT,ALT正常者所占比例最高,为76%。不同性别之间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较低,6—10岁组阳性率明显升高。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父亲或母亲是HBsAg阳性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家庭成员中无HBsAg阳性者(132例中占105例,占79.3%)。结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且年龄组越小其感染率越低,因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持续时间长,建议对儿童进行全面预防接种策略,进-步减少乙肝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 用HCVRNA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 ,培养6 0d ,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 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中正、负链HCVRNA。结果 HepG2 在感染后第2~30天,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 ;负链RNA在感染后第3~30天可以间断检出,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在第31~6 0天仍可间断检出HCVRNA正、负链,但检出率逐渐降低。HepG2 培养上清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本一致。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HCV负链RNA。结论 HepG2 细胞对HCV易感,并能支持HCV长期复制,HepG2 细胞是较为理想的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8.
van der Vliet HJ Molling JW von Blomberg BM Kölgen W Stam AG de Gruijl TD Mulder CJ Janssen HL Nishi N van den Eertwegh AJ Scheper RJ van Nieuwkerk CJ 《Clinical immunology (Orlando, Fla.)》2005,114(2):183-189
CD1d-restricted natural killer T (NKT) cells ar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various immune responses, and have been shown to inhibit viral replication in animal hepatitis models when activated by the glycolipid alpha-galactosylceramide (alpha-GalCer, KRN7000).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alpha-GalCer-induced activ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requires both CD1d expression by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s well as (normal) numbers of NKT cells. Discrepancies exist over circulating numbers of human invariant Valpha24+Vbeta11+ NKT cells during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Here, by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and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effective combination antiviral therapy, we demonstrate that circulating Valpha24+Vbeta11+ NKT cell numbers are not decreased during active HCV infection. Importantly, as we also show that CD1d is expressed at comparable levels by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and CD1c+ myeloid dendritic cells (DC) of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HCV-infected patient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all ingredients for evaluating the antiviral effects of the Valpha24+Vbeta11+ NKT cell ligand alpha-GalCer in HCV-infected patients are pres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