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奶牛酮病是奶牛酮血症、酮尿症及酮乳症的总称,随着高产奶牛群体的出现和奶牛产业的发展,奶牛酮病已经成为泌乳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是产后奶牛因能量食料的摄入.不足以满足基础代谢和泌乳需要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特征为低血糖、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奶牛酮病也发生在其他摄入能量不足的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3.
酮病是高产泌乳奶牛常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导致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笔者自2002年以来共治疗奶牛酮病20多例,多为日产奶25kg以上的奶牛,且多发于产后50天内.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血糖浓度下降,酮体生成增多所引起的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的通称,一般发生于产后6周内。笔者自2001年以来对赤峰市红山区和松山区的十几个养殖户的216头奶牛调查中,发现患酮病的奶牛有35头,约占16%。酮病的发病率较高,可造成以下危害:血酮和乳酮水平增高,乳质和乳量下降,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如发情延迟、受胎率下降等。还可造成犊牛机体抵抗力下降。有些病牛久治不愈或愈后复发,最终淘汰,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1原因1.1酮病的发生多在产后的第1个泌乳月,此间奶牛多食欲较差,特…  相似文献   

5.
酮病是高产泌乳奶牛常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导致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笔者自2002年以来共治疗奶牛酮病20多例,多为日产奶25kg以上的奶牛,且多发于产后50天内。一、病因(一)原发性酮病高产奶牛长期饲喂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饲料,而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以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酮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患牛不食、昏睡或兴奋,体重和产奶量下降,偶尔发生运动失调。1危害奶牛的血酮和乳酮水平增高,泌乳量和乳质量下降,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发病率增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增加奶牛的淘汰率,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2病因在奶牛产犊后的早期泌乳阶段,奶牛的泌乳高峰出现最快,约在产犊后40天达到最高峰,而食欲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与胎次,产奶量,泌乳月及季节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某奶牛场10年来奶牛酮病发病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奶牛酮病与胎次、产奶量、泌乳月关系密切,而与季节关系不密切。同时奶牛酮病对产后配种也有一定影响。奶牛酮病是泌乳母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代谢性疾病。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酮病在世界各国高产乳牛群中发病率甚高,所造成的危害很大。Show估计,美国每年有一百万病例,或者4%的发病率,Payne报道英国有2%的发病率。我国目前尚无正式统计资料,但随着高产奶牛群的出现,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规模较大的集约化饲养场,如何搞好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奶牛酮病与胎次、产奶量、泌乳月份、季节关系的分析和酮病对奶牛产后配种天数影响的统计,为大型饲养场如何加强对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病(Ketosis)是酮血症(Ketonemia)、酮尿症(Ketonuria)和酮乳症(Ketolactia)的总称。是高产奶牛常发的代谢病之一,多发于产后2~6周。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在分娩后几天至几周内容易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酮血症、酮乳症、酮尿症以及低血糖,并表现出停止采食,兴奋或者昏睡,体重减轻,产奶量降低,有时会出现运动失调,往往是舍饲高产奶牛易发。近几年,随着对奶牛泌乳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酮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该病既会导致奶牛产奶量减少和乳汁品质变差,还会使其繁殖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正>酮病是奶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是奶牛机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发生紊乱所引起的,常发生在奶牛产后3周内。因奶牛的尿、血、乳内均含有大量的酮体,故而称奶牛酮病,主要特征为酮血症、酮乳症、酮尿症和低血糖症。1发病情况2022年10月,榆树市某奶牛养殖场,一头经产母牛,于产后16 d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喜躺卧,腹围没有增大,触诊剑状软骨或按压背部患畜敏感性并不增强,并且在接近该奶牛有股淡淡的大蒜味,故初步诊断为奶牛酮病,经治疗基本痊愈。现将诊治过程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酮病是由于体内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产奶量、乳汁质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以及内分泌紊乱等,导致奶牛淘汰率增加,给奶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奶牛酮病的发生率有呈上升的趋势,与目前奶牛产奶量高、日粮结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营养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酮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是目前集约化养殖场多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主要与能量代谢相关,但由于其发病机理的复杂性,并没有全面性的分析奶牛酮病。本文对奶牛酮病的分类、机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奶牛酮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产后一段时期内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奶牛酮病的防控及兽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吴忠市某集约化奶牛场待产奶牛共30头进行为期3周的血液生化指标监测,根据β-羟丁酸(BHBA)的浓度将奶牛分为酮病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酮病组与对照组在生产当天(0 d)各项检测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酮病组奶牛β-羟丁酸浓度在产后7 d时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在产后7 d和14 d时显著升高(P<0.05);血糖(Glu)浓度在产后7 d时显著降低(P<0.05),产后14 d时极显著降低(P<0.01);钙(Ca)、磷(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出现低血钙、低血磷症。经分析发现,本场奶牛所患酮病为Ⅱ型酮病,酮病牛高发胎次为3~6胎,产后低血钙、低血磷、低血糖现象严重,同时奶牛酮病引发了机体肝脏功能损伤,影响母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牛奶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但频发的各类疾病却成为制约奶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较常发生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导致产乳量及受胎率明显降低,主要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症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提高,酮病发生率也逐年升高。本文从酮病的发生机制、症状,与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关系、病理变化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2021年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发病情况和防控状况。[方法]本文选择105个规模化牧场进行调查,包括酮病发病率、诊断和监测方法、治疗方法、治愈率、防控方法和治疗成本等。[结果]牧场奶牛平均单产为9.7 t,酮病平均发病率为17.9%,高于国外控制目标。大多数牧场奶牛酮病诊断和监测,主要采用检测血液中β-羟丁酸浓度的方法,奶牛酮病治愈率无论单一或综合措施都达90%以上,奶牛酮病综合防控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措施。[结论]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发病率控制目标、诊断和监测、治疗和防控仍需更多研究,完善和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为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的高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是导致牛奶产量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多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导致了乳汁中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造成了乳汁中抗生素的残留。中药由于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和较少出现耐药性等特点而备受科研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防治最难、花费最多的疾病之一,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就细胞因子、溶菌酶和疫苗等生物制剂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作用逐一进行了分析,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奶牛养殖过程中乳腺炎、酮病和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一种能量感受器可以反映细胞能量状态。AMPK在葡萄糖、脂质和蛋白质代谢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自噬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AMPK被认为是多种疾病潜在的干预或治疗靶点,在奶牛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也较为广泛。综述了AMPK在奶牛乳腺炎、酮病、脂肪肝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这些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