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沙袋压迫方式对下肢动脉造影术后切口的出血、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从而缩短下肢动脉造影术后沙袋时间,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下肢动脉疾病患者60例研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沙袋压迫方式,即腹带加沙袋压迫穿刺点,压迫伤口6h,制动12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沙袋直接压迫穿刺点,沙袋用绷带固定,压迫6小时,制动12h下床活动。结果 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沙袋压迫方式后下肢穿刺点出血情况、疼痛及舒适度与传统压迫方式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腹带加沙袋压迫方式可以减少下肢动脉造影术后切口的出血及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植皮时取皮区切口渗血在临床中尤为常见,术后切口需常规沙袋压迫止血,但患者在翻身、坐起或其他床上活动时沙袋易滑落,降低了沙袋压迫止血的效果,为此,我们自制沙袋固定带(固定带上有专门防水口袋用于装沙袋),可将沙袋固定于切口需压迫处,不影响患者床上活动,并可更换沙袋大小调节压力,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12~4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传统沙袋压迫法与弹力绷带包扎加沙袋压迫法对于降低患者切口牵拉疼痛,出血率,舒适度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128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传统沙袋压迫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护理方法-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加沙袋压迫法,比较两组在临床工作中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对于降低患者切口牵拉疼痛,出血率及改善不适症状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可以有效的制动患者术侧肩关节,减轻切口牵拉疼痛,明显减少切口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两种卧位的舒适度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采取交替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与平卧位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平卧位,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8 h,术侧肢体制动12 h,24 h后下床活动;B组为实验组,术后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与平卧位交替,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8h,术侧肢体制动12 h,24 h后下床活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而B组的舒适度明显大于A组。结论B组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使用自制压迫腹带压迫切口止血的效果和优点.方法 选取90例腹股沟疝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自制压迫腹带压迫止血,对照组使用普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2组患者使用后的切口压迫效果、切口渗血情况及患者使用后的反馈意见.结果 与普通沙袋压迫止血相比,使用自制压迫腹带压迫切口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P〈0.01).结论 自制压迫腹带压迫切口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并具有不易滑脱、便于清洗且符合院感要求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6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用弹力绷带压迫加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术后采用沙袋压迫穿刺局部4 h,4 h后可采取多种体位休息,患侧下肢可左右移动,小腿可曲伸,12 h后拆除绷带;对照组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 h,患肢制动12 h、静卧24 h,24 h后拆除绷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 h,4 h后可采取多种体位休息,患侧下肢可左右移动,小腿可曲伸,12 h后拆除绷带,之后0.5 h可床上活动,2 h可缓慢下地活动是完全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肩背式沙袋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间60例植入永久起搏器手术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沙袋压迫囊袋切口处,观察组采用肩背式沙袋压迫囊袋切口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切口出血/血肿、瘀斑、疼痛以及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术后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背式沙袋既能保证沙袋稳定贴合并压迫囊袋切口,还能确保受压位置的准确及施压力度的均衡,在科学地降低切口出血等风险发生的同时,给患者带来具有舒适、随体的术后体验。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临床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多采用桡动脉穿刺,但对于桡动脉穿刺失败者多采用股动脉穿刺,术后常规护理为拔除股动脉鞘管后,按压穿刺部位15~20 min以彻底止血,以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医用绷带交叉加压包扎,穿刺部位放置1kg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制动12h,防止出血,另外,患者拔除IABP置管后,股动脉穿刺处也需要用沙袋压迫6h,由于沙袋不易固定,稳定性差,病人因肢体活动或睡眠时无意识的关节活动使沙袋  相似文献   

9.
疝修补术后患者往往采用沙袋压迫切口以达到止血目的。传统沙袋是采用单层棉布装沙缝制而成。沙很容易从针眼和棉布的缝隙中漏出来,有污染切口的危险。疝修补术的手术部位在腹股沟区,患者翻身时会导致沙袋移位。加之传统沙袋一旦遭受渗液污染很难清洗消毒。为此,我科将袋装碘盐装入自制的布袋替代以往的沙袋,压迫止血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对疝术后采用沙袋压迫切口止血的护理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将一个重250~500g的沙袋直接压在病人切口处,没有任何固定措施,由于压迫时间长(一般约6h),在实际应用中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同时由于病人的活动也影响了沙袋止血的效果,为此设计一种布带固定沙袋,经临床28例病人使用,效果良好,现将具体制作及使用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在起搏器囊袋切口压迫止血中的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利于患者康复.方法 将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对照组为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为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压迫止血,观察2组术后切口渗血、盐袋移位、囊袋积血等情况.结果 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术后切口渗血、盐袋移位、囊袋积血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盐袋固定装置,可将盐袋固定于切口需压迫处,不影响患者床上活动,并可更换沙袋大小调节压力,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疝术后对切口进行局部压迫的目的是预防创面出血、水肿。传统制作方法为细黄沙制成沙袋,有易外漏、易污染、不易清洗的缺点。我科自2008年1月用盐袋代替沙袋做为腹股沟术后切口局部压迫止血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费叶萍  王黎梅 《护理学报》2017,24(22):74-75
介绍一种永久起搏器植入部位压迫止血固定装置的设计及使用方法.根据动脉压迫器原理设计的该装置包括:支撑板、压力板、调压旋钮、调压螺杆、肩带、胸带耳缝及粘扣.起搏器植入后,切口上首先覆盖1 cm左右厚的无菌纱布,然后将该压迫止血装置带硅胶软垫的压力板置于无菌纱布上,分别固定好肩带、胸带,松紧度以不影响患者呼吸运动,无胸廓紧束感为宜,患侧上肢保持功能位,旋紧调压螺杆长度的1/3~1/2,使其达到适当压力,以患者无明显切口压迫痛为宜.该压迫法避免了传统沙袋压迫时易下滑、移位,患者需要肢体制动绝对卧床24~48 h,导致肩颈疼痛,影响排便、睡眠,甚至增加术侧肩关节粘连、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且缩短了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一种颈部多功能止血压迫沙袋装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沙袋直接放置于手术区域压迫止血6 h,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自行研制的颈部多功能止血压迫沙袋装置压迫止血6 h。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出血发生率、舒适度,及护士观察患者手术区域耗时。结果2组患者术后6 h出血发生率、手术区域耗时、舒适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0,P<0.05)。结论颈部多功能止血压迫沙袋装置可有效降低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术后6 h内出血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拔除气管套管后,治疗要求沙袋压迫颈部切口。传统采用沙袋存在漏沙的缺陷,沙袋反复使用,不易消毒处理,存在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本科自2002年采用食盐替代沙袋置于颈部切口处,采用食盐包,一人一用,袋装食盐密封干净,外用纱布可及时更换。不需压迫后,食盐可食用。经临床观察19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心血管内科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为防囊袋渗血,均需用约0.75kg沙袋压迫6~8h。早期采用沙袋手按压,后用自制四头带包扎沙袋压迫,由于交叉打结,致使局部高耸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针对伤口沙袋压迫容易移位、传统的人工压迫费时费力和简易四头带包扎致局部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的问题,2013年1月,我们设计制作了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术后制动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集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卧床制动24 h,伤口沙袋压迫6 h;试验组半卧位3 h即下床活动,不予沙袋压迫。采用舒适状况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舒适程度,同时记录各种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便秘、腰背痛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评分高于对照组(84.6±10.9 vs.70.6±12.6,P0.01)。观察组术后囊袋血肿、电极脱位发生率并未增加,而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vs.8%,P=0.041)。结论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可显著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肿瘤介入治疗术后皮下血肿是一大并发症,有效的压迫是防止皮下血肿发生的关键。股动脉穿刺点术后需要沙袋压迫24h,病人只能仰卧呈制动体位常感到疲劳不适。而且沙袋往往移位造成切口部位达不到压迫效果。因此,我们制作了一种腹股沟包扎带。经38例病人临床使用,与传统的纱布包扎沙袋压迫相比较,具有方便、省时、省力,病人舒适度改变,压迫效果好,临床效果满意。观介绍如下。1结构与制作1.1用棉布剪成一块双层长84cm,宽12cm的腹股沟带。一块双层长90cm,宽15cm的辅助带。1.2腹股为带的一端15ccm处留有一个能装人双层中间的沙势日。…  相似文献   

19.
应用血管闭合器后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后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方法将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制动8h,12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80例病人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4h,术侧肢体制动4h,4h后床上活动,观察10min,伤口无渗血即可下床活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如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睡眠差),及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缝合止血.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可缩短为4h。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如疝囊高位结扎术,睾丸内膜囊固定术,睾丸鞘膜积液翻转术等,术后切口处均需用沙袋压迫,以防渗血。但由于患儿躁动、翻身、哭闹,拒压常使沙袋脱落,失去压迫作用,容易引起切口渗血。为此,我们对压迫沙袋进行了改进,将重230g的沙袋装入具有固定作用的沙袋套内。经264例患儿的临床应用,未发生脱落及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