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知情权及家属对患者知情权的认识,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0例食管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79.5%的食管癌患者希望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病情,以便更好地安排生活,配合治疗。80.0%的患者家属选择由医师或护士将病情告知患者。结论:医务人员在维护患者知情权的方式和时间上应因人而宜,要考虑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承受能力、性格特征、文化程度以及患者家属意愿等因素,灵活应对癌症患者的知情权,对心理承受力强的患者建议选择合适时机告知病情,且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癌症化疗患者家属对告知方式的认知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全不知情的癌症患者选择告知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胸外科病房40例癌症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癌症告知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赞同将癌症病情告知患者本人"评分最高,为4.41分,"告知患者病情前先征得家属的同意"、"告知过程在一个安静的私密的环境中进行"、"告知患者病情时有家人陪伴"评分均>4分.乡镇居民及体力劳动者主张"由家属告知患者病情",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主张"由医护人员直接口头告知患者病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家属对告知时征求家属的同意、参与及告知时周围环境的选择有较一致的认同,而对告知方式的认同因城乡、职业差别等呈现多样性,提示告知方式应在对患者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家属在选择是否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主从结合式的Triangulation 法,量性资料的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质性资料的收集采用和13 位癌症患者家属进行深入无结构式访谈法.结果:影响家属选择是否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属对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的主观看法[患者能更好地安排以后的生活(OR = 8.326,P = 0.00),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OR = 7.732,P = 0.01)等].同意告知的家属认为患者能够承受压力而且癌症实情不易隐瞒;不同意告知的家属认为告知患者没有意义,只会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结论:家属对告知癌症患者真实病情的意义、价值和结果的主观认识是影响家属选择是否告知患者实情的主要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不影响家属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4.
老年癌症患者病情告知方式与时机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有利于稳定老年癌症患者情绪及治疗的病情告知方式与时机。方法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198例住院老年癌症患者及312名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看法及满意度。结果 198例老年癌症患者中,61.6%由医务人员告知其病情,45%的患者是在治疗前被告知;312名家属中,65.1%认为应该由医护人员告知患者,66.7%认为治疗(化疗或手术)前告知患者较为合适;94%的患者及82.7%的家属认为告知真实病情是必要的,97%的患者及90.4%的家属认为得知真实病情对患者治疗有益。结论 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时机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对患者配合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宁养护理改善癌症患者家属对病情告知的态度.方法 自设问卷对2010年1~6月接受我院宁养护理的患者家属268例进行病情告知态度调查,并实施宁养护理.结果 癌症患者家属同意完全告知病情诊断及预后,护理前52例(19.4%),护理后145例(54.1%);同意告知病情诊断但不告知预后,护理前68例(25.4%),护理后97例(36.2%);完全不同意告知病情诊断及预后,护理前148例(55.2%),护理后26例(9.7%).结论 癌症患者家属中大部分对病情告知采取回避态度,实施完全或部分隐瞒病情,使患者无法参与治疗措施的决策和配合,特别是止痛药应用,直接影响了疼痛控制的效果和宁养护理品质的提高,给予宁养护理改善癌症患者家属对病情告知的态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肺癌患者家属要求医护人员在术后不告知肺癌患者诊断和预后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传统上认为告知病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但隐瞒病情又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本文旨在探讨告知病情是否诱发或加重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58例肺癌手术患者,知晓病情35人,不知晓病情23人。通过填写焦虑抑郁量表,判断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结果:病情告知与否对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并无直接影响,术后是否发生主要并发症与焦虑状态(相关系数0.339,P=0.008)及抑郁情绪(相关系数0.321,P=0.014)正相关,患者年龄与焦虑状态(相关系数-0.286,P=0.007)负相关。结论:病情告知并不诱发或加重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告知病情可能有助于患者了解病情,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家属对癌症告知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告知癌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5名癌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住地、职业、重病接触史、知情时间、丧亲经历、丧礼经历、宗教信仰以及谈论死亡的态度等因素对家属选择癌症告知策略具有一定影响.结论 构建和谐的医疗关系,医护人员应充分尊重癌症患者家属的选择差异,与他们或协商合作、或教育引导,才能在"告诉事实"和"避免伤害"的冲突中取得最大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ICU昏迷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制定详细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ICU 150名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危重症家属需求量表(CCFNI)对其心理需求展开全方位评估,比较不同昏迷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得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昏迷患者家属在保障患者有效的治疗、了解患者预后、对病情得到如实的回答、患者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得到告知、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清楚患者获得特殊治疗的目的、感到病情有希望、每日得到最佳护理、每天得到患者疾病相关信息、治疗方案变化、及时告知家属等方面有强烈需求,同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ICU昏迷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对ICU昏迷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同样注重关注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并展开护理干预,达到减轻其心理压力,维持患者就医环境和谐,避免医疗纠纷产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患者及家属一改过去有病住院一切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不干预治疗与护理的老习惯。知情同意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这是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规定,也是对患者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的规定。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应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情况,这是法律赋予患者的权利,也是医院管理规范化需要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整体护理内涵不断拓展,护理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对“人”的全面护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作者在护理重型颅脑损伤工作中体会到,只有认真细致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人文关怀,才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保障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对诊断知情的态度以及其诊断知情过程中的真实心理体验,以期为肝癌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方法 2013年10-12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择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治疗的8名P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整理、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PLC患者对诊断知情的态度可归纳为5个主题,即长期隐瞒疾病诊断不可行;告知疾病诊断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告知疾病诊断时应该因人而异;告知疾病诊断时医生应与患者交流,给予希望;告知疾病诊断内容不够全面。PLC患者诊断知情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包括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及回避。结论医护人员在告知PLC患者疾病诊断时,应该因人而异,给予患者治疗的希望,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PLC患者在疾病诊断知情过程中存在的负性情绪,为其提供人性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家属的探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2月ICU病房186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0份.结果:家属均非常希望了解患者的饮食和精神状况,对患者的保暖情况重视程度稍低.患者家属大多希望能陪在患者身边,希望得到医院的辅导和宣教,并认为家属陪护对患者病情的缓解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应落实限制陪护制度,通过健康辅导和宣教加强患者家属对ICU制度的认识程度,确保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使ICU护理工作顺利得以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对癌症告知方式的认知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全不知情的癌症患者的告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某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候诊以及注射室输液的307例普通疾病患者(下称非癌症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癌症告知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总是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评分最高,为4.33分,告知前"征得家人同意"、告知时"有家属陪伴"评分均>4分.城市居民比乡镇居民更加主张癌症告知应该"在安静的私密性环境中进行",告知时应该"有计划分布多次进行"并"留有余地",在治疗中"总是让患者看到希望"(均P<0.05).有危重病接触史者比无重病接触史者更赞同癌症告知时"有家属陪伴"以及"面对面直接口头交流"(P<0.05).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更加主张癌症告知时"避免让与疾病不相关的人知道病情"(P<0.05).结论 非癌症患者对告知时家属的同意与参与较为认同,而对告知方式的认同因其家庭居住地、重病接触史、职业呈现出多样性,应在仔细评估基础上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家属对癌症病情告知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5名癌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家属主张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将真实病情告知癌症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获知亲人患癌时间、文化程度、重病接触史、丧亲经历等因素对家属的癌症病情告知态度的评分具有一定影响.结论 将癌症病情告知做到符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医护人员应引导家属的告知观点,尊重家属的意见,尤其是对阅历深、学历高的家属,且最好在家属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适应期之后,再向患者告知癌症真实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告知未成年子女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3-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抚养未成年子女癌症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多数癌症患者经历了由不告知到告知的过程。其心理体验可归纳为:选择不告知的原因、隐瞒病情面临诸多困境、病情告知前的斟酌、告知后感知的益处、病情告知后所遇困境等5个主题。结论 癌症患者常因担心疾病对孩子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等原因而选择选择隐瞒病情,在此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困境。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关注,协助其选择合适的时机、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更好地发挥家庭功能在促进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青  周宇松 《护理研究》2005,19(12):1086-1086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尿毒症病人的生存质量随之提高 ,生存期延长。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疾病缺乏了解。如何让病人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知情权[1] (即病人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有关疾病的说明 ,包括诊断、治疗及预后 )。护士如何配合家属帮助病人有效地行使知情权 ,是透析护理专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1 选择谈话对象 初来透析的病人 ,常规都要进行透析前的谈话、签字等程序 ,此过程首选对象应是家属 ,谈话时根据病人的病情由浅到深 ,由近到远 ,耐心解释 ,让家属对病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心中有数 ,取得家属的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探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2月ICU病房的180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属非常希望了解患者的饮食和精神状况,对患者的保暖情况重视程度稍低。家属大多希望能陪在患者身边,希望得到医院的辅导和宣教,并认为家属陪护对患者病情的缓解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应落实限制陪护制度,通过健康辅导和宣教加强患者家属对ICU制度的认识程度,确保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使ICU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危重病患者家属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50名急诊危重病患者家属应用自行设计的急诊抢救患者家属需求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结果:家属需求程度按序排列依次为: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知道患者的病情、知道病情预期进展、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医务人员能诚实回答家属的问题、能与医务人员讨论病情、医务人员对家属尊重和关心、担心医疗费用承担不起。结论:急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范围认识不足并期望得到医务人员专业的帮助。应正确引导家属参与到医疗护理中来并注意合理收费。  相似文献   

19.
护理告知是指患者人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护士有义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说明、讲解护理程序以及护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并解答患者对疾病的咨询,给予患者专业技术指导。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所有的治疗措施几乎都离不开护士的参与,护士在工作中充分地履行告知义务,对保障患者的知情权,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合作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护理告知的效果,容易为安全留下隐患,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的需求,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应用调查问卷对80名ICU患者家属进行需求调查。结果:家属最关心的是患者是否得到最佳救治、病情的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其次是对护理工作不了解、担心护士人力不足、希望每天探视患者,再次是担心医疗费用等;最不关心的是家属等待休息环境。结论:ICU护士必须正确认识患者家属需要,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家属应对患者病重时的危机,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