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将中国山水画分为“南北宗”两大派别,并在其论著中着力抬高文人士大夫画(南宗),贬斥院体画(北宗).通过对唐代《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宋代《宣和画谱》等文献资料研究发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说,无论从画家群的分派上看,还是从绘画水平与风格倾向上看都有诸多谬误.董其昌对于中国绘画史上画家群的分派是基于主观自身喜好,是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事物得出的结论,是观念先于史实的主观论断.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扇面书画——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三国时的一个故事:“杨修给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扇面画了。最早的卷轴画——卷轴画是中国绘  相似文献   

3.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见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中。美术史学界对此论看法不一,有肯定支持的,也有怀疑批判的。其实张彦远所著述的文字本意是详实可靠的,只不过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可能出现了传抄、翻刻、遗漏之误。山水之变过程中,吴道子的功劳是很大的,更应该是“成于吴”才符合逻辑。  相似文献   

4.
杨慎杂剧作品自明代以来就存在着诸多争议。根据历代文献书目和学界研究成果对存在较大争议的杨慎《太和记》与许潮《泰和记》进行考述发现:杨慎《太和记》作为由24种剧本组成的杂剧合集,极有可能出自一人手笔;其题材选择具有明显的历史化倾向;《太和记》形式体制的独特性和开创性,在戏剧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从具体文本考辨杨慎《洞天玄记》与陈自得《太平仙记》之间文字的差异看出:杨慎创作《洞天玄记》一剧不容置疑,陈自得《太平仙记》实乃改编自杨慎《洞天玄记》。  相似文献   

5.
居敬 《少儿科技》2014,(1):28-29
<正>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不仅创作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享誉世界的名画,而且在解剖学、工程学、机械学等方面均卓有成就。集科学家、艺术家于一身的达·芬奇,将自己对数学、生物、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使绘画与科学融洽地交织在一起。绘画与科学,看似毫无关联,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从"博学者达·芬奇"  相似文献   

6.
《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认为该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历代关于《汉书·五行志》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对有关研究论著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第一次将“逸品”放在了神、妙、能三品之上,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在美学追求上的一个历史转折,“逸”从历史上看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后成为知识分子生活的常态,因此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倪云林为代表的元代画家将逸品绘画推向了高峰。“逸品”的特征是“崇自然”和“尚简”这种形式因素的突出恰恰形成了绘画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日本京都大学藏中国历代碑刻文字拓本》共辑录北魏至明代造像记898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校勘这些造像记中的未释字,可对该书的修订有所裨补,为其科学的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介绍绘画视觉中心的形成,以及形成绘画视觉中心的几个基本要素。通过对世界名画以及现实生活空间现象的分析,阐明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形成视觉中心的规律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朝著名的一幅绘画,所绘制的是唐朝皇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美丽独特,唐朝很多诗人都歌颂过她。这张名画所表现的主角在画面中是哪位却是个谜,从三方面进行研讨。本画不是原作,这与中国历史战端无数有一定关系,从画中题跋可考。任何艺术均为社会背景的反映,从绘画上也可鉴史。  相似文献   

11.
《史》、《汉》“西南夷传”,同记战国秦汉间西南夷诸部事,《汉书》除因“断代为史”需要,补记西南夷各部自汉武以迄新莽间之变动外,其前所记基本抄袭子长,惟用字遣词略有改动。于是论者往往不如区别,或依子长,或本孟坚,以为均得其史实,于宏旨无关。其实,《史》、《汉》差别颇大,历来就有不同看法。历代学者或扬马抑班,或扬班抑马,争论一直长期不决。西汉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其艺术价值之高以及作者画技的高超。在不断的探索和评价过程中,我们对美术的鉴赏本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从自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问世以来,有关它的各种猜想就从未停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宣布,他们通过技术手段揭开了这幅名画的着色之谜,并分辨出了达·芬奇所使用颜料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全书所记多为神鬼怪异之事,内容通俗、广博,它的许多优秀作品成为明清两代小说和戏曲家们争相取材的对象。以明清小说和戏曲对《夷坚志》中的故事的改编再创造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为研究《夷坚志》在明清的文本传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通过历代评论家对《夷坚志》的接受与反馈情况,探寻其对明清文学的影响之巨。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巴黎的马尔摩顿博物馆一批世界名画被抢。五个持枪的人当着管理人员和观众明目张胆地抢走了9幅名画后夺门而逃。丢失的名画中包括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画派”这个名称就是1874年批评家对莫奈的这幅画加以嘲笑而来的。虽然警方多方调查,这批艺术珍品的下落迄今仍渺无踪影。1982年加拿大蒙特里尔美术馆也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持枪者抢走了18幅名画,包括柯罗、米勒、德拉克洛瓦等法国名画家的作品以及伦勃朗的风景画和鲁本斯的肖象画。至今这些名画依然杳如黄鹤。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11,(1):71-71
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近日又有新发现。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在蒙娜丽莎的眼中发现了微小的数字和字母。  相似文献   

17.
考察《白古通记》的作者,是《白古通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要考察《白古通记》的作者,不仅要研究《白古通记》的内容,还必须对《白古通记》的成书年代有明确的认识。由于《白古通记》在明洪武十七年至永乐十四年间成书,而杨黼的生活年代为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杨黼未成人时,《白古通记》已经成书,所以,杨黼不是《白古通记》的作者,《白古通记》不可能是他隐居宾川鸡足山期间所作。《白古通记》的作者为大理喜洲人,姓杨。  相似文献   

18.
《杏坂娄氏宗谱》,始纂于唐,乃武则天时宰相娄师德之家乘。完整保存有唐乾宁二年柳的《谱叙》、白居易晚年的一篇重要逸文。后经历代续修,自汉迄清,凡50世,叙之精而覆,记之详而赅。非但对娄氏历朝人物,更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都提供了许多正史不载的珍贵史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品味。  相似文献   

19.
一《钗头凤》词,赖有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所载有关笔记,因而大体可解,不必兴“只恨无人作郑笺”之叹。然而三书(以下简称《野语》、《续闻》、《续集》)所记,有同有异,故《钗头凤》一词仍未得尽解,各家注释,也未尽合。兹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他选注的《陆游选集》对此词的解释为讨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20.
《河池师专学报》2009,(2):F0002-F0002
蔡智,号一泉,1963年生。师从著名画家黄格胜教授、姜宝林教授。现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影视学院、成教学院副院长,漓江画派学术委员会常任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蔡智画集》、《名家名画——蔡智写意花鸟》、《蔡智中国画》三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