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骨保护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RANK)是调节骨吸收和骨形成的重要的调控因子.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使破骨细胞功能活跃,破坏骨的动态平衡造成的.OPG与RANK竞争性结合RANKL,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激活,促进其凋亡.应用重组OPG蛋白和OPG基因治疗的方法 是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注热点.笔者针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成员,它通过结合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介导破骨细胞的成熟和功能。因为骨骼的表面面积相对较大,其微观环境又有益于肿瘤生长,所以骨骼是实体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骨转移瘤患者中,破骨细胞活性过度增强,导致骨质破坏和流失,从而造成骨骼癌源性疼痛和一系列骨相关事件(SREs),如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  相似文献   

3.
骨保护素(OPG)是近年来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发现的一种具有调控破骨细胞产生和活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与核因子κB活化子受体配体(RANKL,亦称骨保护素配体OPGL)和核因子κB活化子受体(RANK)组成的分子调控系统是体内维持骨代谢平衡的重要分子机制。在正常的骨转化中成骨细胞表面表达RANKL.它与破骨细胞前体或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结合后启动了信号转导,使破骨细胞增殖和活化.溶骨活动增强。同时成骨细胞分泌OPG,它与RANK竞争性的抑制RANKL使溶骨作用不致过度强烈。  相似文献   

4.
OPG/RANKL/RANK系统在调节骨代谢和骨重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表达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与破骨细胞表面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结合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成熟,骨保护素(OPG)则结合RANKL而抑制这一功能。研究表明,OPG/RANKL/RANK系统在软骨及软骨下骨内也有表达,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的治疗靶点。该文就OPG/RANKL/RANK系统在软骨及软骨下骨内表达及其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保护蛋白及配体与破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骨细胞对骨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它的发育、成熟信号是由成骨细胞传递的。当受到骨吸收因子作用时,成骨细胞表达骨保护蛋白配体分子,与破骨前体细胞膜上的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子结合,使之分化、成熟为破骨细胞。而成骨细胞旁分泌的骨保护蛋白分子,则作为伪受体与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子竞争结合骨保护蛋白配体,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骨保护蛋白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子-骨保护蛋白组成了破骨细胞分化的信号传导通路,对它的认识有助于临床治疗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6.
破骨细胞来源于微环境造血前体细胞,它的生存、增殖、分化和激活需要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参与。RANKL与相应的RANK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为破骨细胞。这一过程由不同的调节蛋白和激酶来调控,并且依赖于RANKL-RANK信号。本文中,笔者总结了目前已知的在破骨细胞发生过程中调节RANK信号的机制。在早期阶段,RANK信号的调节通过募集调节蛋白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引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以及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 AP-1)的活化。活化的NF-κB进一步激活调节破骨细胞生成的重要因子-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 NFATc1)。在信号传递的中间阶段,共刺激信号通过激活磷脂酶Cγ2(phospholipase Cγ2, PLCγ2)连同c-Fos/AP-1引起钙离子(Ca~(2+))振荡,同时Ca~(2+)信号促进NFATc1的产生。在破骨细胞生成的晚期阶段,NFATc1入核诱导大量的破骨细胞特异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融合并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口患有骨质疏松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与骨相关的疾病.对骨代谢发生分子机制的理解对于开发、研制治疗这些疾病的新药十分必要.遗传实验显示:核因子-κB受体性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其配体RANKL和诱饵受体OPG是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活化的关键调节物,这些研究结果是我们理解骨性疾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ANKL-RANK信号传导可以激活破骨细胞发育所需的一系列下游信号途径.再者,在正常生理和疾病过程中,RANKL-RANK和其他配体.受体系统间的分子交叉串扰(cross-talk)精确调节着骨的动态平衡(homeostasis).设计靶向针对破骨细胞中RANKL-RANK和他们的信号传导途径的药物可以成为革新许多治疗与骨丢失相关疾病(诸如关节炎、牙齿脱落、癌症转移或骨质疏松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破骨细胞的功能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及其有效成分有抗骨质疏松和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成破骨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用丹参注射液的稀释液进行干预,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对破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以进行性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主要原因是破骨细胞大量生成和激活.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是调节破骨细胞功能和活性的关键性调节因子,在骨髓瘤引起的骨质破坏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骨髓瘤患者局部RANKL/OPG比例增高可能是引起骨吸收的关键因素.临床前研究表明使用重组OPG或RANK可以抑制破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改变骨髓微环境,预防骨髓瘤骨病的形成,间接抑制骨髓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柚皮苷对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株)和破骨细胞(RAW264.7细胞株)以2∶1的比例分别培养至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和下室。根据培养基是否含有柚皮苷分为对照组和柚皮苷(2ng/ml组、20 ng/ml组、200 ng/ml组),培养7 d后对下室破骨细胞进行TRAP染色和骨吸收陷窝鉴定;荧光定量PCR分析成骨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基因和破骨细胞分化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c-2)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柚皮苷可以促进成骨细胞OPG、RANKL的表达量且可提高OPG/RANKL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ng/ml柚皮苷TRAP(+)细胞数(5.82±3.37)明显少于对照组(20.56±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柚皮苷可抑制破骨细胞NFATc-1、NFATc-2的表达,促进RANK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可促进共培养条件体系中成骨细胞OPG和RANKL的表达以及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上调OPG/RANKL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