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滋肾通窍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9年9月~2004年12月应用自拟滋肾通窍饮治疗2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一般资料DR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修订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按照国际通行分期法及1985年我国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修订标准[1]。本研究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者;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3符合中医气阴亏虚、肝肾不足兼目络瘀滞者;4年龄在18~65岁。观察病例共23例(46眼);均为1999年9月~2004年12月我院糖尿病住院病人及到门诊复…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DR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近年来我院应用激光光凝配合中药治疗DR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眼科门诊患者。根据1985年我国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标准确诊[1]。其中男36例(68眼)、女42例(76眼);年龄35~77岁,平均59岁;病史5~23 a。随机将其分为2组:光凝中药组40例74眼,其中52眼单纯型,22眼增殖型;单纯光凝组38例70眼,其中50眼单纯型,20眼增殖型。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豹纹状眼底改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豹纹状眼底患者51例97只眼,散瞳眼底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和分期,同时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及近视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97只眼中未发生DR者86只眼,DR者11只眼,全部为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为11.3%(11/97)。发生DR与未发生DR者在糖尿病病程、年龄、血糖情况、HbA1c(%)、血压、血脂和近视程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豹纹状眼底可能是对糖尿病患者眼底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增视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3年12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自制增视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5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2例95只眼,其中43例为双眼发病,9例为单眼发病,全部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78岁,最小35岁,平均57岁;男30例,女22例;糖尿病病程最长30年,最短5年,平均12.5年。糖尿病诊断参照WHO198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52例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DR分期标准参照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所定标准[2],~期为单纯型,~期为增殖型。辨证:所有病例均以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主。1.2 治疗和观察方法 患者…  相似文献   

5.
唐爱华  李凌云  周卫惠 《河北中医》2007,29(10):929-931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单纯型DR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一般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照组30例加服肠溶阿司匹林片.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有效地降低单纯型DR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高凝状态,对防治单纯型DR,延缓其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辉 《河北中医》2014,(2):268-270
刘怀栋教授,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庞赞襄学术继承人,河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40年,经验颇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道,糖尿病病程20年以上患者中有75%发生DR,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中并发DR占25%,每年大约增加8%[1]。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DR的发生发展,但单纯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阻止DR的发生发展[2],中医药因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目前已成为治疗DR的关注热点。刘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DR经验丰富,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血糖的波动、久病不愈的焦虑抑郁情绪常导致不寐,而不寐则常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上升、甚至居高不下,以及导致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我院内分泌科对40例2型糖尿病不寐症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音乐疗法辨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非器质性睡眠障碍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2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可明显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等并发症发生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除有效控制血糖外 ,对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也非常重要。笔者针对糖尿病不同人群 ,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 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 ,发现其有明显的降低血脂作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35例至少绝经 1年以上妇女 2型糖尿病患者 ,诊断均符合 WHO2型糖尿病标准。平均年龄(5 6 .3± 6 .8)岁 ,平均病程 (10 .5± 4 .9)年。经饮食控制和 /或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水平稳定 ,空腹血糖 <8m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蒙医点穴反射射疗法治疗肥胖型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瑞格列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用点穴发射疗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糖及肥胖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点穴反射疗法治疗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质量指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3年10月~1998年6月应用神经络素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5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诊断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疼痛的患者共89例,男64例,女25例;年龄23~60岁;患糖尿病时间4~12年;肢体疼痛时间2个月~3年;其中I型糖尿病患者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51例;控制血糖治疗应用胰岛素者47例,口服降血糖药者42例。8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应用神经络素穴位注射治疗者57例,为治疗组;单纯肌肉注射者32例,为对照组。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通过…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型高血压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7年以来 ,笔者对诊断明确的糖尿病型高血压患者 36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并与 2 6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者进行比较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均符合 1 985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确定的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 及 1 978年 WHO建议的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1] 。将诊断明确的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36例 ,男 2 0例 ,女 1 6例 ;年龄 32~ 65岁 ,平均49.7岁 ;治疗前平均空腹血糖 9.54± 3.61 mmol/u,餐后 2小时血糖 1 2 .86± 3.81 mmol/u;平均舒张压 1 4± 1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瑞格列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用中医健脾化湿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糖及肥胖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健脾化湿法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质量指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糖尿病患者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以男性居多.近年来笔者从脾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7例男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收集标准:①年龄32~64岁;②符合肥胖及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③西药常规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④排除各种急性并发症及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脑血管疾病等.57例患者平均年龄42.5±5.6岁;体重指数(BMI) 28.9~37.5kg/m2,平均32.4±1.3kg/m2;空腹血糖(FBG) 7.8~10.72mmol/L,平均8.76±1.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 12.8~15.6mmol/L,平均13.8±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8%~10.3%,平均9.2±1.2%.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金芪降糖片作对照,探讨愈消丸对糖尿病阴虚热盛证患者的疗效,现将观察经过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纳入标准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①糖尿病分型属于2型者;②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或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 降糖西药治疗后,13·9mmol/L>空腹血糖≥7·5  相似文献   

15.
中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7月 ,笔者运用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重症糖尿病 12例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所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39岁~ 78岁 ;病程 7~ 15年。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合并高渗性昏迷者 1例 ,酮症酸中毒者 3例 ,Ⅰ型糖尿病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不良者 1例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者 5例 ,Ⅱ型糖尿病并肝功能不良者 1例。Ⅱ型糖尿病发病时空腹血糖大于 16 7mmol/L ,全部病例空腹血糖均大于 14mmol/L1。2 治疗方法2 .1 中药分型论治阴虚热盛型 :…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约70%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几年来,我们用自制的糖视明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在我院内科确诊的Ⅱ型糖尿病病人,采用国内统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诊断为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60例,111只眼,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61只眼。对照组27例,50只眼。  相似文献   

17.
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 ,并随着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而增多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防治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笔者应用降糖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 ,在降低血糖的同时 ,对改善脂代谢紊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糖尿病诊断依据 1985年WHO诊断标准 ,均为2型糖尿病 ,并符合以下条件 :(1)经饮食治疗 2周 ,空腹血糖 (FBG)≥ 7 8mmol/L或餐后 2h血糖 (PBG)≥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随机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DR诊断标准分为DR组85例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及DR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DR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最多;DR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NDR组,BMI值低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临床以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多见;糖尿病病程、Hb A1c、LDL-C、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治疗绝经后糖尿病性尿潴留和尿失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 1 997— 1 999年采用结合型雌激素 (倍美力 )口服治疗绝经后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所致膀胱尿潴留、尿失禁患者 2 9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2 9例均为绝经 1年以上的 2型糖尿病合并尿潴留、尿失禁患者 ,诊断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平均年龄 (6 5 .5± 6 .8)岁 ;平均病程 (1 1 .7± 4 .1 )年。所有患者均排除机械性梗阻。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且治疗前后不改变胰岛素剂量 ,加服倍美力 0 .6 2 5mg ,1次 /d ,疗程 1~ 3个月。1 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为用药 3个月内尿潴…  相似文献   

20.
黄米武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2):532-533
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与微血管病变间的关系 ,笔者随机对 95例 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有关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95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均确诊为 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 (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和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D)。其诊断标准 DN参考国际通用的 Ma-gensen的分期标准 ;DR依据 1 985年中华眼科学会制定的标准 ;DPN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 (NCV)确定 ;CAND主要根据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CANF)。95例中 ,男41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