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此文探讨了源自《医方集解》中龙胆泻肝汤的源流出处以及方名释义和立法依据,龙胆药物来自龙胆科根及根茎植物,具有清利肝胆实火、清泻肝经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皮肤病病机通常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证,急性期常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病机与湿、热、虚、瘀有关,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血瘀为主,热重于湿型以龙胆泻肝汤和其他方剂配伍加减。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为风邪、湿热、血燥,治以疏表祛风止痒、清热利湿止痒、滋阴润燥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祛风止痒药物,此文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分析,阐述龙胆泻肝汤对于湿热型皮肤病急性期的显著效用,并列举了部分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病证中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诸证,治宜清泻肝火,清热除湿。在皮肤疾病中,对带状疱疹、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丹毒、药疹、接触性皮炎、急性女阴溃疡、红皮病、足癣继发感染等均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3.
唐定书主任医师认为湿疹的病因病机不外内湿与外风两个方面。辨证分为5型论治,热偏型治以凉血活血、清热除湿止痒;湿偏型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热型治以疏肝清热利湿;脾虚湿恋型以四君子汤加减;阴虚湿滞型以首乌四物汤加减。在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辨病用药,必要时配合西药治疗。临证善用皮类药,寓以皮走皮之意,如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并加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祛风止痒。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妇科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胆泻肝汤是临床上常用方剂之一。用于治疗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诸症。笔者在妇科临床诊治中,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经行目衄、狐惑、带下并痒疹、习惯性流产等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断:狐惑。治以清热解毒除湿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各10 g,炒栀子、黄芩  相似文献   

5.
《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曰:“治肝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自浊溲血。”龙胆泻肝汤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为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之常用方。龙胆泻肝汤在内科肝胆疾病应用较为广泛,通过适当的加减变化,也可用于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等临床各科。外科皮肤病症中湿热邪毒之缠腰火丹、肝胆湿热之脚气等皆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异病同治2则     
异病同治2则赵福云,张超峰邯郸县医院(056001)龙胆泻肝汤是《医宗金鉴》的著名方剂,其功能是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主治肝经实火。临床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根据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总结验案2则,介绍如下。1湿疹冯某,男,26岁,农民。1984年12...  相似文献   

7.
黄开珍 《四川中医》2009,(10):124-125
龙胆泻肝汤是中医名方,传统以治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病症为主。本文所述耳鸣耳聋、不寐、黄汗、带状疱疹,虽则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肝胆湿热所致,皆用龙胆泻肝汤加味,而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超平 《河北中医》2008,30(3):271-271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的证候.近代常用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湿疹、带状疱疹、顽固性头痛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辨证属本方证者.临床只要抓住了证属肝胆实火或湿热的主要病机,就可运用龙胆泻肝汤而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尖锐湿疣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病形成,以肝肾不足为本,淫邪湿毒为标。据其不同病程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分为四型。①肝经湿热型:治以清利肝胆湿热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热毒炽盛型:治以滋阴清热、解毒利湿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合三黄解毒汤加减。③瘀血阻滞型: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④脾虚湿浊型:治以健脾除湿法。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辨证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实火湿热所引起缠腰火丹、子痈、瘾疹、肛门湿疹、脓耳等多种疾病的经验.方法 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加减,治疗上述病证.结果 本方治疗肝胆湿热阻滞气机之病证具有满意的疗效.结论 龙胆泻肝汤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故临床可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全面系统的辨证分析,认为肥胖型未钙化动脉斑块主要成因为痰湿热夹杂致病,治疗当从燥湿化痰、清热化瘀入手。龙胆泻肝汤为治疗肝经湿热下注和肝胆实火上炎的首选方剂,以清泻肝胆实火、祛除湿热见长。鉴于此,将龙胆泻肝汤加减运用于肥胖型未钙化动脉斑块的临床治疗可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爱民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师从中医名家傅贞亮教授和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皮肤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对中医药防治慢性皮肤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围绕刘爱民教授辨论湿疹的临证经验,形成“理-法-方-药”完整的刘爱民湿疹辨证论治体系,基于学术交流和经验传承这一目的,通过文献的学习及对刘爱民教授有关湿疹的医案、课件、著作、论文等资料的整理挖掘,运用领悟式分析法,对刘爱民教授辨治湿疹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刘爱民教授认为,湿疹的核心病机为湿热蕴肤,湿热的来源途径主要有外湿、内湿、不内外湿和内外合邪4个方面,以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的辨证模式探究病机来源。刘爱民教授基于审湿求机的辨证论治体系,提出湿疹的治疗方案:病因病机属风寒束表、湿热蕴肤者,治宜宣肺散寒、除湿清热,方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病因病机属阳虚外寒者,治宜温阳宣肺化湿,方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病因病机属湿热蕴肤者,治宜除湿清热,方药用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病因病机属脾虚湿蕴者,治宜健脾除湿或除湿健脾,方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或除湿胃苓汤加减;病因病机属风热夹湿、侵犯肌肤者,治宜祛风清热、凉血除湿,方药用消...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伍炳彩认为龙胆泻肝汤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良方,要把握龙胆泻肝汤证之病机,必须掌握肝胆的生理特点以及肝胆经的循行路线,熟悉厥阴经与少阳经之主气,同时抓住湿热与实火的特征,在辨证使用本方的同时尤需注意泻肝扶脾。伍炳彩在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之证疗效确切。现将伍炳彩运用龙胆泻肝汤的辨证要点及临证化裁进行总结,并附验案3则,以资共享。  相似文献   

14.
潘华 《河南中医》2004,24(2):61-62
肝胆实热证乃临床常见病之一 ,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龙胆泻肝汤源于《医方集解》 ,具有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 ,主治由肝胆实火循经上扰引起的耳鸣、耳聋、目赤不寐、胁痛、头痛、鼻衄、吐血、眩晕 ,由肝经湿热下注引起的阴部瘙痒、小便混浊、淋病、带下等病。笔者根据其证进行针灸治疗。本汤证的选穴处方是 :针泻具有清泻肝胆实火作用的太冲、丘墟 ,和具有利湿作用的阴陵泉 (使湿从小便而出 ) ,三穴配伍 ,共奏泻肝胆实火和清利肝胆湿热的功效 ,类似龙胆泻肝汤的作用。凡属于龙胆泻肝汤症 ,使用龙胆泻肝汤方者 ,均可取泻以上三…  相似文献   

15.
吴朝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47-1048
龙胆泻肝汤为治疗肝胆实火、湿热下注的经典处方,方出《医方集解》。笔者在临证中,根据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基本法则,应用龙胆泻肝汤化裁治疗病机同属肝胆实火、湿热蕴结之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57-1860
通过验案介绍蒋健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黄汗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蒋健认为黄汗病机有营卫不和之"基本病机"与湿热交蒸之"关键病机"之分,后者为黄汗必备病机。黄汗患者多有肝胆湿热、脾胃湿热、下焦湿热表现,龙胆泻肝汤既能清泻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胆湿热,通过适当配伍,可以兼顾上、中、下三焦湿热,治疗黄汗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春梅 《江西中医药》2005,36(12):58-58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扰所致之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之阴肿、阴痒、妇女湿热带下等病证。笔者临证灵活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湿热下注见阴肿阴痒,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下等。而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不仅限于此,只要具有肝胆实火或下焦湿热之证者,皆可用此方。临床“带环后流血”较多见(妇科内诊子宫有炎症),有因流血不止取环更是屡见不鲜,虽非大疾,亦属棘手。笔者据其发生机理,十年来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带环后流血”近百例,皆获佳效平均疗程9天。这类患者多见素日带下质稠或黄  相似文献   

19.
谢建华 《四川中医》1998,16(2):55-55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功能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与胆相表里,凡因肝胆实火引起的各种病证,均可用本方治疗,只要病机相当,随证加减,无不应手取效。举案如下:互.顽固性头痛王xx,女,38岁,工人。1991年3月8日初诊。患者左侧头部间断性疼痛四年余。曾服用过西比灵、去痛片、泰必利及谷维素等药,未见明显好转,头痛如线轴,以左侧耳尖上部为主,严重时涉及耳根,伴日苦咽干,便结,面赤,舌红苔腻,脉弦。证国肝胆湿热之邪循经上冲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泻肝通络止痛,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焦山振、黄羊、浑浑、木通…  相似文献   

20.
皮肤病辨证多以肝胆湿热、肝胆实火为主。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湿热证的代表方,本是清利肝胆湿热之剂,虽以"清泻"为主,但泻中有补,避免了过度清泻导致耗伤人体阴液的情况。此外,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互为表里,一升一降,二者同治,方可奏效。综观全方,龙胆泻肝汤配伍涉及阴阳、脏腑、经络、表里、寒热、气血、升降、补泻等,利湿兼顾滋阴,能使热清火泻、湿浊清利。龙胆泻肝汤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等,临证时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辨证加减,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