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充填采矿技术因其充分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减少矿山尾废的地表堆存,抑制采空区沉降,有效确保矿山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得以在地下金属矿山广泛应用。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对金属矿山开采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矿山生产诸多技术难题。从不同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情况入手,重点论述胶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胶结充填技术实际应用成果分析,预测其在地下金属矿山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智能开采、绿色开采、深部开采的理念,展望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马屯铁矿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省军 《采矿技术》2006,6(3):161-166
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矿山企业应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本文简要介绍了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针对张马屯铁矿床"大水"、"三下"的复杂开采条件,系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施帷幕注浆堵水、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废水废石利用等项目,实现了矿床无废开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其他类似矿山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矿山无废开采的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我国矿山企业矿石开采中废料产出的现状及其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论述了无废开采与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及推行无废开采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而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溶浸采矿技术、尾砂和废石充填技术、矿山废料综合开发方面,例举了我国矿山近年来在无废开采方面的一些尝试。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矿山无废开采应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矿业企业无废开采实践的技术措施和方法。通过尾矿综合回收,尾砂井下填充,尾砂和采掘废石生产建筑材料和其它应用材料,废巷道的充分利用。彻底清洁了矿山环境,实现了无废开采,并提高了经济效益,保障了矿山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曹仕平 《采矿技术》2005,5(2):21-22
在环境意识、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今天,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矿山尾砂处理是制约矿山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难题:一是带来矿山投资巨额增加;二是尾砂库需占用大量土地;三是尾砂堆坝和长期管理的维护费用大.为此,分析探讨了云南大姚铜矿尾砂充填脱水工艺问题,意在引导矿山应用尾砂充填工艺,以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述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建设新型生态矿山的工艺技术、具体措施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冬瓜山铜矿采用高浓度全尾砂嗣后充填采矿法和全尾砂充填处理既往特大采空区的无废开采工艺技术.通过矿山水、尾矿和废石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尾矿库和矿山环境的保护、生态的修复,新工艺新技术在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成功应用经验,提出了建设新型生态矿山的模式,对新时期新模式办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凡口铅锌矿充填工艺发展和变革的情况,针对凡口铅锌矿采矿工艺的特点,提出了降低充填水泥单耗、提高尾砂利用率及节约充填成本的途径,提出了充填工艺满足矿山实现无废开采目标,以及高效率、高浓度、高强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莱西金矿地质条件复杂、现有采矿方法安全形势严峻的问题,开展了分级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研究.矿山充填可限制地表塌陷,实现矿山无废开采,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试验选取莱西金矿分级尾砂为骨料,C料为胶结剂进行配比试验.针对影响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根据试块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分析得出料浆浓度、灰砂比及龄期这三个因素与充填体强度呈正相关.以试验数据为强度选择标准确定莱西金矿合理的充填配比,为莱西金矿选取充填采矿参数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莱西金矿地质条件复杂、现有采矿方法安全形势严峻的问题,开展了分级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研究。矿山充填可限制地表塌陷,实现矿山无废开采,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试验选取莱西金矿分级尾砂为骨料,C料为胶结剂进行配比试验。针对影响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根据试块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分析得出料浆浓度、灰砂比及龄期这三个因素与充填体强度呈正相关。以试验数据为强度选择标准确定莱西金矿合理的充填配比,为莱西金矿选取充填采矿参数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ENFI承担的云南驰宏公司深部资源矿山的开采设计中,采用了以全尾砂、水淬渣、废石和水泥为原料的膏体泵送充填采矿工艺,提出了将该矿建成尾砂不进库、废石不出坑的清洁化无废开采矿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河北某铅锌矿为了解决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过程中的矿石贫化损失严重、切割井及切割槽形成困难、爆破后悬顶严重、矿体含泥及裂隙水导致井下泥石流等问题,提出采用充填采矿法。尾砂分析报告表明矿山尾砂不适宜用作充填骨料,为了降低充填成本,拟就地取材,采用风化山砂胶结充填工艺,并对充填工艺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针对风化山砂性质,通过充填材料试验确定了料浆组成,并对充填工艺流程中的主要设备及充填管路进行了选型,为矿山建设风化山砂胶结充填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贵州某金矿充填采矿法开采的需要,进行了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建设的研究.首先,对充填尾砂的密度、容重、孔隙比等物理性质、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其次,制定了尾砂浆浓密充填连续制备工艺方案、压滤尾砂充填间断膏体制备工艺方案两种方案;最后,对这两种方案从工艺、投资及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尾砂-200目含量为95%,属于超细尾砂;充填能力50~60m3/h,每天充填7h,充填料浆质量浓度为60%,即满足矿山生产对充填系统能力的要求;考虑到充填系统投资、充填成本、技术可靠性等方面,优选尾砂浆浓密充填连续制备工艺方案为该金矿超细尾砂充填最佳方案.实际建成的充填系统运行至今系统顺畅,充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对现有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进行归纳分析,并从某矿现有充填工艺的难点着手,最后提出了结合尾砂干排技术的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该工艺解决了矿山尾砂管道输送困难、干尾砂黏结性强不易制备等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工艺稳定可靠、充填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充填系统投入低等特点,适合类似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保护环境, 是矿山企业发展的目标. 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近几年来, 实施了帷幕注浆堵水工程,成功地研究应用了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 优化了采矿工艺,综合利用地下疏干的排水,改造完善了选矿工艺, 利用掘进废石加工建筑材料,从而实现了矿山的无废开采,即保护了环境,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靳社英  鲁洪军 《采矿技术》2003,3(2):36-37,46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在国内外一直是个难题,鑫汇金矿采用盘区连续开采、全尾砂与分级尾砂充填及无废开采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其开采问题。简要地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工艺,以及该法在鑫汇金矿应用中所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悦洋银多金属矿在福建闽南山区贵金属矿山中首次应用了高浓度全自流银铜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料浆浓度达到70%,属福建省尾砂自流充填浓度最高的充填方法。将全尾砂浆、水泥及适量调浓水经搅拌后制成高浓度的充填料浆,通过充填管道自流输送至井下采空区进行充填。有效保证了井下安全开采,矿石回采率提高到80%以上,同时每年减少45%的尾砂排放量,年节省尾矿库费用113.6~227.2万元。  相似文献   

17.
结合矿山的分段空场采矿法开展"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研究"工作,进行了充填材料试验、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设计和尾胶充填工艺工业试验.试验研究成果在矿山全面推广使用,解决了矿山原有充填工艺充填能力低、充填成本高、充填工艺落后、劳动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对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山废石全尾砂充填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砂和冶炼渣,等占我国工业固体废料排放量的85%左右.大量矿山固体废料堆放地表,易造成严重污染,诱发泥石流、尾矿溃坝事故.固体废料充填工艺是解决矿山废尾排放的最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低浓度分级尾砂充填、全尾砂高浓度充填、膏体似膏体充填、块石胶结充填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分析了矿山废石全尾砂充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试验得出了不同配比尾砂胶结充填体最大屈服应变,对深部开采高阶段充填体变形进行了监测,用混沌理论研究了充填体稳定性。通过对监测数据重构相空间,提示了不同配比充填体变形的内在规律。根据监测数据,计算了不同配比尾砂胶结充填体变形的混沌吸引子和最大Lyapunov指数,并用最大Lyapunov指数预测了充填体变形,确定了安庆铜矿深部开采高阶段矿柱合理回采周期。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变形具有混沌特性,混沌理论能较好地反映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充填体配比越低,变形的分形维数越高,最大Lyapunov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20.
鑫汇黄金矿业公司无废开采工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鑫汇黄金矿业公司无废开采实践及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尾砂井下充填,浸渣提取铅锌,采掘废石生产建筑和铺路材料,彻底地清洁了矿山环境,实现了无废开采,并提高了经济效益,保障了矿山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