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喘可治抑制小鼠异基因皮片移植排斥作用与小鼠体内CD4+CD25+ 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与同基因皮片移植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喘可治(CKZ)观察其对皮片移植存活时间的影响,并利用3色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受鼠外周血CD4+CD25+ Tr变化规律。 结果: 同种异基因移植CKZ组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同种异基因移植对照组,分别为(195±23)d和(102±22)d,P<001;在同种异基因皮片移植后,受体外周血CD4+CD25+ Tr占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术后8 d达到高峰(P<001),然后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同种异基因移植对照组在术后13 d时已回落至正常水平,而同种异基因移植CKZ组在术后23 d时仍维持在高于移植前水平;在同基因皮片移植后,CKZ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 Tr水平均无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喘可治可延长小鼠同种异基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通过升高CD4+CD25+ Tr水平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供体脾脏中的T细胞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在“细胞后环磷酰胺”方法的基础上输注供体脾细胞或去除T细胞的供体脾细胞,然后进行皮肤移植。观察皮肤存活情况并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脾细胞输注后供体皮肤存活明显延长,而去除T细胞后皮肤存活不能被延长。克隆不应答、抑制细胞和嵌合体的形成等机制都参与了耐受形成。结论:供体脾脏中的T细胞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能和宿主中克隆不应答的发生、抑制细胞的产生或活化及嵌合体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同种异基因抗原体外冲击后小鼠优势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s)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方法: 取SPF级C57BL/6(H-2b)小鼠的骨髓细胞,GM-CSF +IL-4 +SCF +Flt3L诱导制备优势不成熟CD8α+DCs,于培养最后1 d加入梯度蛋白浓度(0、2.5、5、10和20 mg/L)同种异基因(H-2d)小鼠脾细胞抗原冲击DCs。经抗原冲击后的DCs分别与同系T细胞按1∶ 1、2∶ 1、4∶ 1比例共培养,MTT法观察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含量。以GM-CSF +IL-4 +TNF-α诱导的成熟DCs作为对照。结果: 优势不成熟CD8α+DCs与T细胞1∶ 1共培养时不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与2∶ 1及4∶ 1组相比刺激能力最弱(P<0.05);上清中IFN-γ的分泌明显低于成熟DCs对照组,且经小剂量抗原(<2.5 mg/L)冲击时IL-10的分泌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小剂量(2.5 mg/L)同种异基因抗原冲击后的优势不成熟CD8α+DCs,与T细胞1∶ 1混合,是抑制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28/B7共刺激通路阻断剂和ICOS/ICOSL共刺激通路阻断剂对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供体、受体均为C57BL/6。CTLA4Ig处理组;ICOSIg处理组;CTLA4Ig+ICOSIg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将C57BL/6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移植于同种小鼠中段背部。前3组分别以150mg/kg的抗体经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只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为皮肤移植后0、2、4d,术后观察皮肤存活情况。术后6d分别处死各组受体鼠和供体鼠,取受体脾脏淋巴细胞与供体脾脏淋巴细胞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反应。术后7d切取皮肤移植物作组织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阻断剂单独治疗组能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0.05),各阻断剂治疗组淋巴细胞对供体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低反应(<0.05),能有效抑制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应答。组织学检查发现,各抗体治疗组移植皮肤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CTLA4Ig、ICOSI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诱导移植皮肤发生免疫耐受,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背景:器官移植耐受的最佳效果是能够诱导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目的:探讨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后,通过受体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诱导移植皮肤免疫耐受的可行性。 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进行异基因皮肤移植;32只受体鼠随机均分为4组:移植对照组、环孢素A组、照射组和骨髓移植组。 结果与结论:照射组小鼠10 d内全部死亡,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持续性降低;而骨髓移植组小鼠长期存活,白细胞数全身照射后6 d降到最低,之后持续性增高,照射后21 d与环孢素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皮肤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其他各组(P < 0.01),其淋巴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减少,小鼠脾细胞对供体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降低。说明同基因骨髓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可显著延长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可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
背景: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免疫相关研究较少,同基因与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BALB/c与C57BL/6胚胎肝干细胞。104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硬化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复制肝硬化模型,16周后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量同种同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和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在移植4周后比较各组受体小鼠存活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细胞(CD4+T、CD8+T、NK、NKT)数目及比值、肝脏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生存率均为100%,与肝硬化组小鼠存活率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组织修复: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肝硬化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胚胎肝干细胞能提高肝硬化小鼠的生存率、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未发现免疫排斥,对小鼠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L-2在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中对Treg/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C57BL/6小鼠脾脏中的CD4+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与IL-2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流式检测Treg/Th17细胞的变化。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分别给予抗CD45RB抗体及IL-2等治疗,术后1、3、5、7、9天取受体鼠脾细胞,动态检测Treg/Th17细胞的变化;术后第9天取移植皮肤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果:CD4+T细胞在IL-2联合抗CD45RB抗体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Treg比例升高,Th17细胞比例下降;IL-2联合抗CD45RB抗体治疗后明显延长小鼠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论:IL-2可以明显增强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使Treg细胞上调,下调Th17细胞,有利于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苏木水提物在同种皮肤移植中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苏木水提物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中诱导耐受的作用。方法:C57BL/6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苏木组、苏木加半量环孢素A(CsA)组、CsA组。术前3d给药,术后逐日观察移植皮片存活情况;术后3、7d时检测脾组织中CD4+ CD25+T细胞数量变化及Foxp3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苏木组、苏木加半量CsA组、CsA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移植后3、7d时,CD4 +CD25+T细胞数量及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苏木水提物可延长同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上调CD4+ CD25+T细胞及Foxp3的活性,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望用于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B7-1和B7-2反义寡核苷酸(ASB7-1/ASB7-2oligo)抑制CD80(B7-1)、CD86(B7-2)在供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上的表达,观察这类DC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存活时间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小鼠B7-1和B7-2反义寡核苷酸在lipofectamine协助下分别转染供体鼠C57BL/10J(B10)小鼠骨髓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80/CD86的表达,证实为CD80low/CD86low。将各组DC经尾静脉输注到受体小鼠C3H/HeJ(C3H)体内,1周后进行心脏移植术,观察存活时间;体外实验观察各组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激活作用,包括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细胞毒性效应、及IL-2的产生。结果:ASB7-1和ASB7-2分别显著抑制DC表达CD80/CD86;转输这些CD80low/CD86lowDC可使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18.6±0.89)d和(23.67±10.73)d,与转输成熟骨髓DC(IL-4DC)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6.22±0.97)d、(11.17±1.72)d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D80low或CD86lowDC对异体T细胞激活作用较弱,表现为T细胞增殖能力、IL-2产生及细胞毒杀伤均明显低。结论:应用反义寡聚核苷酸转染供者DC,降低其CD80或CD86的表达,可以抑制供者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孕酮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孕酮(P4)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人外周血来源DCs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浓度的P4 (10-7 mol/L和10-6 mol/L)处理,光镜和电镜下观察DCs的生成情况及形态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的免疫表型,用ELISA方法测定其分泌的IL-10和IL-12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s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加入P4培养后, DCs树突状和膜面状伪足减少,表达低水平MHC-I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其分泌的IL-10水平升高,IL-12水平明显下降,DCs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结论:P4抑制人外周血来源DCs的成熟,对其免疫学功能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与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C57BL/6小鼠杂交一代获得F1小鼠,不同剂量的F1小鼠脾脏细胞经眶静脉输注给新生24 h C57BL/6小鼠体内诱导耐受,成年后移植F1小鼠来源的皮肤,建立不同耐受程度的小鼠移植耐受模型;耐受小鼠脾脏细胞经CFSE标记后注射到F1小鼠体内,分析耐受小鼠来源的T细胞在体内对F1抗原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过继转移实验分析CD4+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耐受和移植排斥过程中的表达。结果:C57BL/6小鼠在新生期输注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移植耐受,耐受程度与输注的脾脏细胞剂量有关,3×107个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C57BL/76小鼠长期皮肤移植耐受,1×107个细胞诱导可使移植皮肤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但在50 d内完全排斥;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证明,长期耐受小鼠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被完全克隆清除,但低剂量组小鼠体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反应性T细胞;流式细胞分析发现,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小鼠体内的CD4+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初始小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过继转移给耐受小鼠,移植耐受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小鼠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表达升高。结论:小鼠的移植耐受程度与小鼠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的克隆清除程度有关,与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没有直接关系;调节细胞在移植排斥过程中表达升高,可能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参与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鼠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构建鼠基因工程调节性T细胞(Tr),探讨输注基因工程Tr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将鼠Foxp3基因转导入BALB/c小鼠的CD4+CD25-T淋巴细胞,即为基因工程Tr细胞.建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在移植时联合输注基因工程Tr,通过受鼠移植后生存期、组织病理学改变、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等指标评价其防治GVHD的作用.并与单纯照射组、移植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单纯照射组、移植对照组、工程Tr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分别为(8.8±0.6)d、(36.7±2.5)d、(51.6±4.0)d和(34.1±2.3)d,工程Tr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5).移植对照组及空载体对照组小鼠肝脏、皮肤和小肠病理切片均存在GVHD病理改变,工程Tr组长期存活小鼠的肝脏、皮肤和小肠常规病理切片结构基本正常,未见GVHD病理表现.移植后移植对照组、工程Tr组、空载体对照组受鼠血清IFN-γ、IL-2和TNF-α浓度在21~28 d时达高峰,工程Tr组在21 d时IFN-γ、IL-2和TNF-α浓度高峰较其他两组为低(P<0.05).结论 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时联合输注基因工程Tr细胞可通过减少受鼠移植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有效减少GVHD的发生,减轻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实施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并联合术后输注供体骨髓细胞 ,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耐受 ,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异基因DA大鼠的心脏移植给受体LEW大鼠 ,同时经门静脉输注供体DA的脾细胞 (SC ,3× 10 8)、CTLA 4Ig腺病毒 [( 1~ 5 )× 10 9PFU ml],第 4天由舌静脉输注DA的骨髓细胞 (BMC ,3× 10 8)。观察、记录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对皮肤移植的受体作同样处理 ,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情况。通过MLR、IL 2逆转实验及嵌合体的测定 ,探讨耐受机理 ,并检测了CTLA 4Ig的体内表达、TH1 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单用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 ,或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联合单独的供体脾细胞或骨髓细胞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 ,但不能延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脾细胞、CTLA 4Ig腺病毒和骨髓细胞(SC Ad BMC)处理组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超过其它各耐受诱导组 ,并且能够诱导皮肤耐受。RT PCR实验证明 ,在受体内不同的组织CTLA 4Ig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不同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下降。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显示 ,耐受大鼠体内未发现这两类细胞因子的偏移现象。MLR证明耐受大鼠的免疫应答表现为供体特异性降低 ,IL 2逆转实验、嵌合体检测表明 ,该耐受可能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对骨髓细胞(BMC)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Cs),以及MSCs联合胰岛移植对受体鼠BMC来源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MSCs如何通过DCs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离纯化骨髓MSCs按比例加入C57BL/6小鼠BMC,在含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鼠白介素4(rm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DCs,加脂多糖(LPS)促DCs成熟,检测各组DCs免疫表型的变化,抗原摄取及其分泌白细胞介素-12的能力.观察MSCs联合胰岛移植的同种异基因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和组织学变化,并取受体鼠BMC体外诱导为DCs,检测成熟DCs免疫表型、抗原摄取和分泌IL-12能力.结果:体内外实验证明MSCs可使BMC来源的DCs表型CD11c,成熟表面标志CD83、协同刺激分子CD86和I-A<'b>表达明显降低(P<0.05),抗原摄取和分泌IL-12能力显著下降(P<0.01).MSCs联合胰岛移植,可抑制同种异基因受体鼠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结论:MSCs可通过抑制BMC来源的DCs的成熟和功能,降低DCs抗原摄取和分泌IL-12能力,诱导免疫耐受,减轻对移植胰岛的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骨髓细胞(BMC)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Cs),以及MSCs联合胰岛移植对受体鼠BMC来源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MSCs如何通过DCs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离纯化骨髓MSCs按比例加入C57BL/6小鼠BMC,在含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鼠白介素4(rm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DCs,加脂多糖(LPS)促DCs成熟,检测各组DCs免疫表型的变化,抗原摄取及其分泌白细胞介素-12的能力。观察MSCs联合胰岛移植的同种异基因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和组织学变化,并取受体鼠BMC体外诱导为DCs,检测成熟DCs免疫表型、抗原摄取和分泌IL-12能力。结果:体内外实验证明MSCs可使BMC来源的DCs表型CD11c,成熟表面标志CD83、协同刺激分子CD86和I-Ab表达明显降低(P0.05),抗原摄取和分泌IL-12能力显著下降(P0.01)。MSCs联合胰岛移植,可抑制同种异基因受体鼠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结论:MSCs可通过抑制BMC来源的DCs的成熟和功能,降低DCs抗原摄取和分泌IL-12能力,诱导免疫耐受,减轻对移植胰岛的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诱导基因大鼠心脏移植耐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门静脉输注同种异基因脾细胞、腹腔给予环磷酰胺诱导同种心脏移植耐受 ,并探讨其耐受机理。方法经门静脉给予受体大鼠 3× 10 8个异基因供体脾细胞 ,2 d后腹腔注射 80 m g/kg的环磷酰胺 ,10 d后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观察、记录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通过 ML R、DTH、IL- 2逆转实验及过继性转移实验 ,探讨耐受机理。结果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ML R和 DTH实验证明 :受体大鼠的免疫应答受抑制 ,且该耐受表现为供体特异性 ;IL- 2逆转实验、过继性转移实验表明 :该耐受与克隆失活、抑制细胞和“感染”耐受机理有关。结论本诱导方案对于大鼠心脏移植存活时间的延长是一有效的方法 ,移植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探讨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方法对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的促进作用。第 0天 ,C5 7BL/ 6 (H 2 b,B6 )小鼠尾静脉注入 2× 10 8BALB/c (H 2 d,B/c )来源的骨髓细胞 ,同时腹腔注射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5 0 0 μg ;第 6天进行皮肤移植 ;在不同的时间对B6小鼠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等耐受状态进行检测 ,并进行MLR的IL 2逆转实验、过继转移实验和嵌合状态分析以初步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显示 ,经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处理的B6小鼠的供体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 5 0 4d ,显著长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小鼠 ,耐受B6小鼠在DTH和MLR中均表现出显著的低反应性 (P <0 0 0 1)。IL 2逆转实验结果表明克隆无能参与了移植耐受的形成。体内、外过继转移实验均显示耐受B6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胞活性。嵌合体检查结果表明在耐受B6小鼠的胸腺和脾脏中均形成了混合嵌合体 ,在皮肤移植后第 15、 30和 70天时脾脏内供体来源嵌合体水平依次为 15 86 % ,10 5 7%和 1 77% ,胸腺中依次为 8 19% ,5 72 %和 1 87% ,嵌合体水平随时间而下降。这些表明 ,抗TCRαβ单抗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可以在异基因成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趋化因子CCL20 和CCL22 联合调节性T 细胞对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皮肤移植小鼠分为四组,每组3 只小鼠,分别为Treg 组、Treg+ CCL20 组、Treg+ CCL22 组与对照组。其中Treg 细胞经同种异体皮肤抗原诱导。以C57BL/6 小鼠为同种异体供体,BALB/ c 小鼠为受体行皮肤移植手术。进行皮肤移植后立即于异体皮下注射Treg 细胞2伊105 个细胞/ 鼠,体积为200 滋l。以后每日于异体皮下注射趋化因子CCL20 或CCL22,共连续注射10 d,观察并记录皮肤的存活情况。Treg 细胞定植实验:首先利用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皮肤抗原诱导Treg 细胞,并利用锝99 标记分离到的Treg 细胞;皮下注射3 h 后,处死小鼠,用GC-2016酌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各脏器及移植皮肤的放射性活度。结果:淤经Treg 进行干预的小鼠,其异体皮肤存活时间均显著长于手术对照组(P<0.05),而且同种异体抗原诱导Treg 在趋化因子CCL20 或CCL22 存在下异体皮肤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单纯使用Treg 组和对照组(P<0.001)。于注射皮肤抗原诱导的Treg 细胞后,自体和异体皮肤移植组Treg 细胞主要分布在自体和异体皮肤,分别占注射Treg 组细胞的60%和98%;加趋化因子CCL20组和CCL22 组的Treg 主要分布在肝脏。结论:趋化因子CCL20 和CCL22 能够协同促进经皮肤抗原诱导的Treg 细胞延长异体皮肤的存活时间,这种作用效果可能与趋化因子CCL20 和CCL22 趋化Treg 细胞向肝脏大量定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甲基强的松龙(Medron)处理供体树突状细胞(DC)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为抗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成年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随机分为11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于皮肤移植前3d自尾静脉输入对应的供体DC。具体对应关系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B组为输入未修饰的DC;C1组为10μg/LIL-10处理组;C2组为30μg/LIL-10处理组;D1组为10mg/LMedron处理组;D2组为20mg/LMedron处理组;E1~E4组分别为10μg/LIL-10 10mg/LMedron处理组、10μg/LIL-10 20mg/LMedron处理组、30μg/LIL-10 10mg/LMedron处理组、30μg/LIL-10 20mg/LMedron处理组。同时设立F组,为BALB/c对BALB/c的同种同基因皮片移植。各组行皮肤移植术,观察受体移植皮片存活情况。结果相对于生理盐水组,E3组(30μg/LIL-10 10mg/LMedron处理组)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最长,经统计学分析两种药物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用IL-10和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对受体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延长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于哲  邢飞跃  王通 《免疫学杂志》2008,24(1):38-41,44
目的 茴香霉素对小鼠T细胞活化、反应性、杀伤作用及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 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双染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茴香霉素对小鼠CD3 T细胞早期及中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CD25表达的影响; 用MTT法检测茴香霉素刺激下T细胞在单向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T细胞的反应性及其对大鼠肝癌(7919)细胞的杀伤效应;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动物模型,观察茴香霉素对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最佳剂量10.0 ng/mL时,茴香霉素能够明显抑制T细胞表面分子CD69和CD25的表达,且能抑制单向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T细胞的反应性(P<0.01);10.0 ng/mL茴香霉素亦能明显抑制T细胞对大鼠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P<0.01);5.0和15.0 mg/kg茴香霉素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P<0.01).结论 茴香霉素对T 细胞的活化、反应性、杀伤效应及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为治疗免疫反应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