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32磷-玻璃微球(phosphorus-32glassmicrospheres,32P-GMS)是一种新型内放身治疗药物.经对24例晚期肝癌及3例多发性肝血管瘤病人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粒径45~75μ的32P-GMS也是治疗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栓塞材料,肝动脉灌注后无骨髓抑制、肾毒性和明显肝肺分流,肝功能指标多呈一过性改变,但肝吸收放射剂量>50Gg、微球量>3g时则出现严重消化道反应和明显肝功能损害,各种术后并发症增多.作者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诊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对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4例同时加用表阿霉素行栓塞化疗。结果: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全部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复发出血。其中2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12例生存4~25(平均7.6)个月。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36例,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观察组为86.1%(31/36),对照组为62.5%(20/32),1、2、3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86.1%,52.8%,22.2%,对照组分别为65.6%、46.9%、18.8%。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9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病例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远期随访疗效,随访率80.4%,优良率89.7%,61.9%完全无症状,20.6%偶发胆管炎。结论 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能切除的肝癌术中治疗模式的探讨自1964.4~1993.7对200例不能切除的肝癌术中应用多种模式治疗。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Ⅰ组:115例单纯作肝动脉插管化疗(HAI),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4%和1.7%,仅1例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博路定联合肝动脉化疗对HBsAg(+)肝癌病人肝功能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36例HBsAg(+)无法手术的肝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术。治疗组:先给予博路定两周后行肝动脉化疗术。观察乙肝病毒DNA清除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对照纽和治疗组比较,3个月后HBV—DAN清除率分别为5%和100%(P〈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个月和8个月(P〈0、01)。结论 博路定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提高HBsAg(+)肝癌病人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吕卫红 《医学信息》2009,22(10):2199-2200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不少肝癌在发现时已属中晚期以致不适于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控制瘤体生长,成为中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常用方法。而其间良好的护理.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认为通过整体护理,由责任护士耐心细致周到的全程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患者1年生存率34.3%。我们TAE基础上加用核素32P磷酸铬胶体溶液(核素组)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显著效果,患者1年生存率53.8%[1]。为了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间右半肝移植手术中保证供、受者安全的方法。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56例受者施行了成人右半肝移植,其中52例不含肝中静脉,4例双供肝肝移植。受者原发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35例(62.5%,含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肝细胞肝癌17例(30.4%),其他4例;NELD评分〉25分者10例。供者常规行三维CT计算全肝体积及右半肝体积,并进行了移植手术技术改进。结果 58例供者共摘取55例右半供肝及3例左半供肝。右半供肝均不含肝中静脉,重量为400~800g(中位数550g)右半供肝与受者标准肝重比为31.7%~71.7%(中位数45.4%),供者残肝体积均大于全肝体积的35%。58例供者发生并发症7例(12.5%),无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30d(中位数11d)。术后对56例受者随访2~52月(中位数11个月),发生并发症15例(26.8%),死亡4例(7.2%)。1年实际生存率92.8%。结论 采用不包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术前CT测量残肝体积〉35%,同时右半供肝与受者标准肝重比〉40%者进行右半肝移植可保证供受者安全,反之则应考虑采用双供肝肝移植。参20。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克隆起源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肝细胞癌克隆起源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丛文铭在肝细胞癌外科治疗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以及多结节性肝癌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手术疗效。肝癌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可高达56.9% ̄[1],81% ̄[2]和72.3% ̄[3]。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232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出现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32例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出现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及临床护理干预。结果经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后均好转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出现并发症进行全面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探讨氩氦刀联合PTCD治疗梗阻型肝癌的临床效果。15例梗阻型肝癌,先行PTCD解除黄疸,保护肝、肾功能,然后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肿瘤。结果表明,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5例生存长于1年,6例8个月,3例半年,l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肾功能衰竭。术后肿瘤缩小1~4.2cm,平均2.8cm,12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10例胆管扩张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144和miR-502-3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肝癌数据标本库中挑选82例原发性肝癌深低温冻存组织标本。其中50例早期复发组(术后1年内肝内出现复发病灶);32例非早期复发组(术后超过2年未出现肝内复发病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144、miR-502—3p在两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非早期复发组,miR-144在肝癌早期复发组中表达上调[(43.893±107.890)VS(6.321±6.845),P=0.018];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有关(P〈0.05)。而miR-502—3p在肝癌早期复发组中表达下调[(6.702±9.775)VS(26.467±39.613),P=0.009];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脉管癌栓、肝硬化、Edmonson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miR-144、miR-502-3p与肝癌的早期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是肝癌早期复发的分子标记物以及未来肝癌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4.
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及其术后复发的防治对52例外科治疗的小肝癌进行临床分析。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53.2%。资料表明,AFP是早期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aDBP是早期肝癌的敏感标记物,其阳性率达93.8%,对AFP阴性或低浓度阳性者同样敏感,其特异性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结合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术(PEI)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中、晚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先行TACE术治疗,术后2~3周再在CT引导下PEI1~2次,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AFP变化和肿块缩小率以及1、2年生存率。结果 19例肿块明显缩小,其中5例肿块缩小率超过50%,所有病例术前显著增高的AFP值显著降低,其中6例降低至正常范围。本组病例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65%、40%。结论 联合应用TACE+PEI可以作为综合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一种常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过程中发生碘化油脑栓塞(CLE)的机制,并探寻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例原发肝癌患者TACE术后出现CLE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34例。探讨TACE在治疗原发性肝癌过程中发生碘化油脑栓塞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结果2例患者均非首次TACE治疗过程中出现CLE,2例患者均为膈下巨块型肝癌。收集国内外病例36例,其中接受TACE4次及以上10例(27.8%);碘化油用量≥20ml19例(52.8%);巨块肿瘤(直径≥10cm)15例(41.7%)。结论碘化油脑栓塞是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时罕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TACE治疗次数、碘化油用量、巨块型肿瘤、膈下动脉供血可能与其发生有直接关系。CLE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积极抢救治疗,可获得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总疗效为症状缓解占59.6%,肿瘤缩小占55%,AFP下降占37.8%,半年及1、...  相似文献   

18.
加速术后康复(ERAS)是指在临床多学科合作下,采取一系列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围手术期多模式优化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肝切除术目前为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首选的方法,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在肝切除术中应用ERAS策略,包括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前预防血栓形成、多模式麻醉镇痛和术中循环及液体管理等,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器官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明确诊断的42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尿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对隐性感染或感染源进行治疗,然后再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结果42例患者介入治疗前血糖均降到9.0mmol/L以下,尿糖控制在-~ ,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有2例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经抗炎、利胆治疗后安全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尿糖降到一定的范围内,消除潜在的感染,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罗舒  陈非  郭黔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6):611-612,614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对比。方法IHC治疗的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二次手术率、血清AFP下降程度、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56.3%),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二次手术切除率(7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观察组经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增加20分以上者(35.3%)显著高于对照组(12.5%),P〈0.01;AFP下降程度大于50%者所占比例(52.9%)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观察组术后12、18、24个月患者存活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机会,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