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林强 《福建电脑》2009,25(7):151-151
本文介绍了当前IP QoS的两种主流服务模型集成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iffserv)的基本思路和实现机制以及两种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区分服务机制在IP网上实现服务质量保证的有效方法。以便服务提供商通过QoS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及应用提供差异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为在迅速发展的IP网络上提供各种基于IP的差异性业务,业务提供商必须为客户提供业务等级协议(SLA)以对客户做出服务质量(QoS)的保证。业务等级规范(SLS)是SLA的技术部分,它从技术层面上描述了双方对业务及其QoS要求所达成的协定。为使SLA双方的协商以及QoS的验证能有效进行,必须建立一个能满足不同业务特性的SLS信息模型。文章首先对SLA、SLS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通用的SLS信息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组织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IP QoS体系结构的发展,然后分别阐述了Diffserv模型和MPLS模型.为了提高IP QoS,给出了Diffserv over MPLS体系结构的实现,相比于其他的体系结构分析了Diffserv over MPLS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服务质量(QoS)的关注。基于传统IP网络的QoS保证已经很难有效达到高性能。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MPLS)作为下一代网络(NGN)核心技术之一,在服务质量和流量工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将MPLS网络的标签交换与区分服务模型相结合的QoS实现方法,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对DiffServ overMPLS模型功能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Internet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然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种实时性新型业务在传输的时候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使IP网络中具备QoS保障机制才能够有效地解决IP新业务以及实时业务推广应用中碰到的问题。论文在对传统IP网络QoS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IP网络QoS实现方式,为IP网络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6.
IP服务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服务质量已成为IP网络的研究热点,Internet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IP网络中给不断涌现的各种应用提供区分的QoS性能保证。综述了IP服务质量的产生背景、当前的解决方案及相关的QoS技术支持。对当前IP QoS的两个主要模型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7.
随着IP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被提供,如视频点播、VoIP、视频会议等。但是,IP网络只能够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而不能提供有效的QoS保证,尤其对于多媒体应用。借鉴IPv6支持QoS的新特性,结合RSVP协议并将综合服务和区分服务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基于IPv6网络实现了一个保证多媒体通讯QoS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协议的端到端服务质量(Qo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网络中保证端到端QoS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研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QoS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多个协议结合起来提供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端到端QoS体系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应用单个QoS协议所带来的有关问题,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RSVP与MPLS集成的QoS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彤宇  陈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31):177-178,227
文章分析了IntServ/RSVP与DiffServ这两种IP网络的QoS保障机制的原理,并对这两种体系结构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也指出了这两种机制的适用环境。提出了一种利用扩展RSVP协议与MPLS技术相结合的基于IP网络的QoS保障机制。最后,给出了利用RSVP协议建立标记交换路径(LSP)的步骤。利用该方法可以很好地保障IP网络的QoS。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利用系统服务体系内功能相同而服务质量(QoS)各异且实时变化的原子服务,需要根据QoS对原子服务进行运行时绑定。采用服务操作的方式从程序层面表达原子服务的QoS指标,并对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用户QoS偏好计算服务,可根据用户QoS偏好生成和执行QoS指标计算模型,并采用一种服务编制模式实现原子服务的运行时绑定。最后基于WS-BPEL[1](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进行举例,结果表明了该方案能够实现面向用户QoS选择偏好的原子服务运行时绑定。  相似文献   

11.
叶俊  谭东晖  刘贤德 《计算机工程》2004,30(10):29-31,64
将元模型的思想应用于Qos管理,分析了定义Qos元模型所需的基本元素,研究了基于XML的元模型实现和应用方法,从而建立起开放的、可扩展的Qos表示体系。利用Qos表示体系,抽象出Qos空间、Qos水平及Qos状态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逻辑格运算,探讨了Oos适配管理的实现方式和具体算法。  相似文献   

12.
QoS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现状(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成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24):154-160,164
文章从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端到端QoS控制的角度,首先介绍了QoS的定义和标准,而后分阶段、分层次地阐述了QoS的控制和管理框架,包括QoS控制机制的设计原则、QoS的描述、QoS控制和管理机制以及QoS的控制层次。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网络的服务质量(QoS)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oS参数定义是实现QoS控制的基础,本文按照QoS的分层模型,针对IP网络上多媒体应用特点,提出了应用层、系统层和网络层三组QoS参数,并给出了部分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Yong  Jianping  Ke 《Computer Networks》2005,47(6):923-937
Quality-of-service routing (QoSR), seeking to find a feasible path with multiple constraints, is an NP-complete problem. We propose a novel precomputation approach to multi-constrained intra-domain QoS routing (PMCP). It is assumed that a router maintains the link state information of the entire domain. PMCP cares each QoS weight to several degrees, and computes a number of QoS coefficients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multi-dimensional QoS metric space. Based on each coefficient, a linear QoS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to convert the multiple QoS metrics to a single QoS value. We then create a shortest path tree with respect to the QoS value by Dijkstra’s algorithm.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multiple coefficients, different shortest path trees are calculated to compose the QoS routing table. We analyze linear QoS functions in the QoS metric space, and give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a QoS request in the space. After PMCP is introduced, we analyze its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present a method of QoS routing table lookup. Extensive simulations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present a comparative study.  相似文献   

15.
一种Web服务QoS可信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Web服务数量的增加,根据Web服务的非功能属性(QoS)度量Web服务质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Web服务Qo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QoS信息管理、QoS度量方法及基于QoS驱动的服务选取上,但对于QoS评价的可信性研究较少.本文在目前QoS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Web服务QoS可信性评价模型,并给出了两种Web服务QoS可信性评价方法.最后,描述了可信性评价的实验过程及效率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在实际的IP网络中部署QoS面临的技术和政策等各方面的困难,本文在DiffServ的服务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分层的QoS实现机制,即将全网的QoS控制分为域间的QoS控制和域内的QoS控制.域内的QoS以Internet上的自治系统为一个相对独立的QoS"域"(如某个ISP、政府或学校的网络)来实现QoS控制,以满足QoS的增量部署要求,以及保持QoS机制的可扩展性(适应网络规模的变化)和技术进化要求.本文着重考虑了在域内实现基于带宽代理的QoS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综合考虑了QoS路由、接纳控制、网络政策管理等因素,因此能实现良好的QoS保证并在网络域内部实现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7.
无线网状网的Qo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超  陈贵海  王海 《软件学报》2009,20(6):1539-1552
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无线网状网能够融合异构网络,满足多类型的业务需求,因此必须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QoS)保证.对目前各种QoS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无线网状网的QoS体系结构.针对无线网状网网络层以下各层的QoS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功率控制、无线环境感知、支持QoS的MAC协议、QoS路由以及跨层QoS设计等方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总结和比较分析.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象存储设备上的服务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象存储(Object—basedStorage,OBS)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存储协议标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基于对象存储设备(Object—based Storage Device,OSD)所具有的可扩展性和智能性能很好地支持应用程序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本文分析了基于对象存储系统的QoS需求,讨论了如何把应用客户的QoS需求转化为QoS属性,扩展了OSD SCSI协议集标准,以支持QoS,接着采取量化分析方法对QoS进行了分析,详细分析应用客户和OSD之间QoS信息交互的工作过程,最后,紧密结合OSD的特性,给出OSD上的QoS三层模型Q-Model和一优化算法BRP。  相似文献   

19.
要解决网格的服务质量问题,必须要引入QoS机制,也就是参数化的QoS描述等问题。目前关于QoS方面的研究很多,但都很少涉及QoS的量化问题,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QoS问题就更少了。文章利用分层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网格银行模型,并将网格银行模型分为应用层、虚拟组织层、物理资源设备层。对每一层上的逻辑资源QoS、系统QoS、安全QoS、信任QoS、记账QoS共5类QoS的属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测量五类QoS的初步设想。最后,根据测量的结果,加入到服务等级协议(SLA)中,使SLA成为各方往来的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对网格QoS控制策略的评价、选择和优化上。  相似文献   

20.
MPLS QoS属于层次化QoS,称为MPLS HQoS,是QoS特性在VPN网络中的具体应用,它提供一套完整的MPLS QoS解决方案来满足VPN用户多样化和精细化的QoS需求。针对某专有网络通信隔离性和QoS需求,详细阐述对MPLS QoS各种流量模型及其工作原理,提出一套端到端QoS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