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冯兴常 《人民长江》1991,22(4):41-48
本文对葛洲坝大江工程各建筑物及其基础的水平和垂直变形、夹层性态、接缝和软缝开合度、应力、温度、预应力损失、以及扬压力和渗流量等监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除少数应力测点的测值偏大外,绝大部分测点的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各建筑物和基础工作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葛洲坝工程预应力闸墩设计、施工及监测成果,对预应力损失、闸墩边缘应力、颈部应力进行分析,认为预应力闸墩结构设计是合理的,工作性态是正常的,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葛洲坝工程基岩变形规律和其影响因素;监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的比较,以及基岩软弱夹层错动和流变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4.
三峡永久船闸工程变形监测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 《人民长江》2002,33(6):33-35
三峡永久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头最高的多级船闸。陡横式双侧高边坡的稳定性是永久船闸设计的一项技术难题。高边坡及建筑的安全监测是船闸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船闸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永久船闸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变形监测网以及高边坡、建筑物及基础两大部分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系统。变形监测网又分水平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高边坡变形监测包括表层和深部水平、垂直位移;船闸建筑物主要监测南、北坡侧闸墙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重点部位在各级闸首;基础变形监测也分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形监测。另外对船闸建筑物及基础变形监测设施考虑实施自动化监测。  相似文献   

5.
前言葛洲坝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基础中存在的软弱夹层性状差,强度指标低,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设计中采用的防渗排水措施,可以认为在长期渗压水作用下,软弱夹层不致于产生严重的渗透变形,危害建筑物的安全。但是,考虑到一些不利的因素,对于葛洲坝水利枢纽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工程,还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软弱夹层万一发生渗透变形后,不致于发展恶化,破坏基础正常工作条件,危害建筑物安全。保护对象以Ⅰ、Ⅱ类软弱泥化夹层及粘土岩夹层和断层为主。  相似文献   

6.
荆江分洪南闸加固工程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南闸工程的防洪能力,加固设计中对闸基渗流、混凝土施工缝及接触缝变形等问题作了专门的安全监测布置.监测内容包括:①南闸交通桥随闸墩、闸基础的垂直向位移监测;② 闸基及左岸河堤渗流监测;③ 新、老混凝土浇接缝开合度、闸室支墩受力、水位等的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加固工程完成后,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结合情况很好,闸基渗控能力及支墩承载能力均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水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详细介绍了葛洲坝工程基岩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监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的比较,以及基岩软弱夹层错动和流变变形情况,并进行了基岩参数的反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葛洲坝工程内部监测设备的设计和应用,其中包括基岩变形计、夹层错动变形计、软缝变形计、测力器三向测缝计以及自动化监测装置等,通过现场观测证实,上述新设备使用效果是良好的,为葛洲坝工程的安全监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葛洲坝二、三江建筑物的地基为粘土质粉砂岩、砂岩和砾岩互层组成,其中夹有多层粘土岩类软弱夹层,有的软弱夹层已经泥化。所以二、三江工程的安全监测重点是建筑物及其地基的稳定性。监测内容主要是:(1)建筑物的水平和竖向变形;(2)地基扬压力、渗流量和渗漏水流的水质变化;(3)地基软弱  相似文献   

10.
针对如何选用白鹤滩底孔预应力锚索布置方案,采用三维有限元子模型方法对不同U型预应力锚索布置方案下的白鹤滩6#底孔闸墩进行应力和位移分析,初步拟定了两种预应力锚索布置方案。综合比较两种方案下典型剖面及典型剖面上的特征点应力变形情况,判断不同预应力锚索布置方案下闸墩结构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两种不同的锚索布置方案来说,闸墩与大梁结构的应力与位移均未出现不连续和突变,符合工程经验与应力标准,且方案1的安全性能略优于方案2。其研究成果可为布置锚索的大推力预应力闸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汉江蜀河水电站泄洪闸墩锚索预应力测值已低于设计永存吨位,已接近2015年安全鉴定设计复核值,且仍在持续损失,尚未收敛,给泄洪闸长期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为确保泄洪闸长期运行的安全性,对5号闸墩锚索预应力长期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预测锚索预应力进一步损失的趋势,并归纳得出预应力损失的一般原因和其他影响因素,研究并提出锚索预应力损失的预测值,为确保闸墩未来长期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某水电站泄洪闸采用大吨位预应力闸墩承受弧形闸门支臂传递的巨大水推力,通过近2 年的闸墩锚索 拉力监测发现,锚索张拉力损失部分超过15%,并尚未收敛,且闸墩在宣泄洪水过程中曾出现过强烈振动现象. 为进一步明确锚索拉力损失是否对闸墩动态特性(包括模态特性、动位移与动应力特性)产生影响,建立了闸墩 -基础-锚索整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制作闸墩水力学模型并采用力传感器测量作用于闸墩上的整体面荷载,获取 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闸墩整体水动力荷载时程线,以此为有限元模型输入荷载进行闸墩动态响应计算,分析了泄 洪闸预应力闸墩主、次锚索不同索力损失对闸墩的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重要 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主体工程由南、北港两座拦河闸和3条引水干渠组成.此次加固安全监测设计针对南、北港拦河闸闸墩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特点,做了2个方案,分别为: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方案、引张线和静力水准自动监测方案.详细阐述了这两个方案的优缺点,以及提高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方案中垂直位移精度的具体措施,具有代表性,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研究比选工作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葛洲坝二江闸基存在软弱夹层,其渗流控制就不能按常规方法来设计。渗流控制设备既要降低渗透压力,又要保护闸下软弱夹层不受渗流侵害。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论证排水孔群是满足这要求的有效的渗流控制设备。实施后,实地监测证明所提的以排渗为主的渗流控制措施是成功的。软弱夹层的渗透稳定问题是采用排渗设备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而软弱夹层的渗透变形远不同于一般砂砾石的。本文阐述了夹层渗透变形的机理。软弱夹层的渗透变形除了流土、冲刷以及灌淤外,还有渗透劈裂。文中着重阐明夹层的渗透变形并不等于地基的渗透破坏。试验结果表明:葛洲坝这样的地基,其渗透系数在空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因此渗流场是一不稳定的随机场。  相似文献   

15.
引子渡水电站大坝监测项目有大坝表面垂直水平变形、坝体内部垂直水平位移、横缝及周边缝变形、面板应力应变、渗流渗压监测等;水库于2003年4月下闸蓄水,已运行近一年。通过对大坝安全监测初步成果进行分析,对设计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葛洲坝3号船闸原有安全监测设施较为简单,仅集中在闸面,且监测精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通过安全监测更新改造布置和监测仪器的设备选型、率定检验、埋设安装及观测,以及对3号船闸变形规律的初步分析,说明更新改造工程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建立监测自动化系统奠定了基础.新的监测仪器观测结果表明,船闸运行过程满水位时,相对于空闸闸墙张开量不足2 mm;闸室左右纵缝、底板与建基面结合部位的开合小于0.1 mm,其变形与闸室水位、气温升降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符合水工建筑物一般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尼尔基溢洪道的8,10号闸墩布置主次锚束测力计,以了解施工过程中锚柬的张拉力、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以及运行期工作状态,了解锚束体锁定后所能够提供的最终预应力.监测运行期锚束体的预应力状态、变化情况,进而评价和判断预应力闸墩的安全运行状况,监测结果表明该工程锚束预应力已进入了稳定期,主次锚束的各种预应力损失均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王力  张娜  景孟旗 《陕西水利》2017,(4):140-141
结合角木塘水电站表孔闸墩设计情况,对其结构尺寸、应力分布以及锚索布置和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通过闸墩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辅助验算。结果表明,该闸墩采用预应力结构可改善闸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并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参考相关文献调研资料,结合近年来预应力闸墩设计工程实践经验,对预应力闸墩设计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与探讨,重点探讨了锚索预应力损失大小及锚索吨位确定、闸墩颈部应力控制标准、锚索布置、如何有效减少颈部应力等问题,并首次明确提出预应力闸墩结构运行期防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里底水电站溢流道闸墩承受的荷载以及结构较为复杂,为了准确了解堰体、闸墩、锚块在各典型运行工况下应力和变形情况,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该水电站溢洪道控制段预应力中墩进行了整体空间应力与变形分析,得到典型工况下结构的整体位移、变形和结构各重要部位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闸墩具有整体稳定性,在各种荷载组合效应下整个墩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满足设计要求,并根据计算成果评价了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