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老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的要点与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42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痊愈出院。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代替病变关节,具有改善关节功能效果.是临床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鸿  李辉  胡跃 《西南军医》2009,11(2):299-300
自1938年Wiles首次将不锈钢应用于全髋关节以来,经过70年的发展,金属、高分子生物材料以及假体设计的改进,全髋关节置换发展日趋完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除可到解除髋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目的外,还可保持关节稳定及调整双下肢长度等优点。2006年至2008年我们对4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198例高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10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内固定组96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评价比较。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长于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 54%(23/102),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 71%(17/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 86%(7/102),内固定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 75%(18/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均能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远期疗效中更具优势,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在临床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普丽萍  王元山  朱燕  周艳  孙芳  肖丽  许兰  许颖  王波 《西南军医》2010,12(4):780-78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护理的24例应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改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了手术的预期效果。结论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髋部疾病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12月我科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7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临床效果,评估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结果 17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获得6~62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3~10天,平均7天。88.2%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无感染、松动、脱位。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使患者早日下地行走,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叶敏  孙丽娟  阳娟 《西南军医》2014,(1):100-1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已经失去功能的关节切除和修整,放置特定的人工关节使其重新获得功能,解除病人疼痛,多用于骨性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部位的骨肿瘤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性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1%~85%[1],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患者,在抗凝、溶栓等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栓脱落引起心、脑、肺栓塞等并发症[2-3],危险性较高。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分析,全身危险因素评估,采取恰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显得非常有必要。现将我科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Harris评分高,髋关节活动度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在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髋关节恢复,且髋关节活动度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总医院收治8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0例,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2~85岁,平均68. 8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道路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分型:II型20例,III型20例。置换术组40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3~84岁,平均68. 7岁;致伤原因:摔伤30例,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分型:II型21例,III型19例。术后平均随访半年,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少于置换术组(P <0. 05)。PFN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 00%)低于置换术组(22. 50%,P <0. 05);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 50%)高于置换术组(75. 00%,P <0. 05);PFNA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 24±8. 61)分高于置换术组(79. 48±6. 32)分(P <0. 05)。结论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小,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人工髋关节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我国在80年代开始研究关节置换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应用,其他关节人工假体相继出现,几乎全身的活动关节均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应用效果较好且广泛使用的人工关节是髋关节和膝关节,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正确的康复指导,可促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对8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对本组病例经复诊随访表明,术后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患者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组4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1例合并有其他器官疾病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患者,采用半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3年,按Cham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进行分级,优良率达到91.5%。所有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10.3天,除1例出现褥疮,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手术创伤相对较小等优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非常重要,且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术前准备及假体类型的选择极为重要;术中精确操作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已被认为是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施全程护理策略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2-02在我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206例,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206例患者术后进行跟踪6~60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综合评价为优良的患者有189例,占91.7%.结论:通过对人工髋关节转换术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策略,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48例70岁以上的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0min,出血量40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87分,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尤其存在严重骨折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维持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避免长期卧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偏瘫患肢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肢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本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17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肢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本组17例在术后10~21天扶拐下地活动,平均14天;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中有13例得到随访,术后2~4.5个月(平均3月),恢复患肢术前的功能状态;随访时间为6个月~6年1个月,平均2年7个月;定期行髋关节X片复查无髋关节假体脱位、松动及断裂.结论 脑血管意外偏瘫肢体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是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卧床并发症的较好治疗方法;术中外旋肌及关节囊的修复、人工关节松紧度的调整是恢复患者早期髋关节活动及防治术后脱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吉丽 《西南军医》2010,12(4):795-79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能消除或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纠正下肢不等长、增加关节的稳定性,纠正髋关节的畸形。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且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2月15例行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采取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水泥叠加技术固定假体;骨折发生时间为髋关节置换术后10d~3年,按Vancouver骨折分型:B2型11例,B3型4例。术后6个月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观察术后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X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良好,假体稳定,位置安放合适;无感染、无内固定物及关节假体移位、断裂发生。髋关节功能Harris平均83分(76~87分)。结论骨水泥叠加技术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国外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能.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1年至2007年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病死率、脱位、关节翻修率、关节功能.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95%CI). 结果 共纳入10篇相关的、以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对照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研究结果提示,两者的病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位率和翻修率之间Q值分别为4.03和2.78(P>0.1),不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全髋关节的脱位率高,但是翻修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Q值分别为23.94(P<0.1),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相对危险度(RR)为0.79,OR为0.35,95%CI为0.23~0.53,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候,尽量全髋置换.对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预期寿命低于5年的患者,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的康复锻炼,对手术的疗效有很大的影响,我院骨科自2004年3月至2005年8月对2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6例患者中全部康复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对我科的治疗及康复护理均十分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十八医院收治的1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治疗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后髋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Harris评分增加,VAS评分降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