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氯沙坦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行右肾切除并两次注射IgG(OX-7)mouse monoclonal anti-Thy1.1antibody建立进展性肾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予饮用水或不同剂量氯沙坦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尿蛋白、收缩压、HIF-1α表达及肾组织病理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大鼠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肾小管间质HIF-1αmRNA含量显著减少,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尤其在大剂量氯沙坦组。结论:氯沙坦抑制了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可能与改变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查艳  赵盈葶  杨霞  陈运芬  俞雷 《中国药房》2011,(33):3098-3100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进展性肾炎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行右肾切除并注射鼠单克隆IgG(OX-7)抗Thy1.1抗体2次建立进展性肾炎大鼠模型,于第4周时取部分大鼠立即处死作为模型组,将剩余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氯沙坦高、低剂量组(80、20mg.kg-1.d-1),再另取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每组5只,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4周,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中MIF、巨噬细胞标记抗原ED-1的表达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中MIF、ED-1表达明显升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氯沙坦高、低剂量组MIF、ED-1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病理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受损,而氯沙坦高、低剂量组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均有改善。结论:氯沙坦可能通过降低进展性肾炎模型大鼠MIF和ED-1的表达来发挥抑制肾小管-间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慢性低氧对进展性肾炎大鼠小管间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肾小管间质的损害。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周和8周模型组。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行右肾切除并两次注射IgG(OX-7)mouse monoclonal anti-Thy1.1antibody建立进展性肾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尿蛋白、收缩压、HIF-1α表达及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4周和8周模型组大鼠尿蛋白进行性增加,肾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HIF-1amRNA含量显著增加,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加重,尤其在8周模型组。结论:慢性低氧可能通过引起HIF-1α的高表达而导致进展性肾炎大鼠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固本泄浊饮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钾组与中药(固本泄浊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后4、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同时给药后8周分别通过HE染色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残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肾组织转化生子因子-β1(transfonn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氯沙坦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8周血清Scr、24 h尿蛋白、TGF-β1、CTGF、PDGF-BB表达均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8周血清Scr、24 h尿蛋白、TGF-β1、CTGF、PDGF-BB表达降低,且中药高、中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氯沙坦钾组(P<0.05).光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正常,肾间质基本无纤维化;模型组大部分肾小球体积减小,肾间质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化;氯沙坦钾组及中药组治疗8周后显示肾小球硬化程度、肾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固本泄浊饮能有效延缓5/6肾切除大鼠CRF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cr和24 h尿蛋白,抑制肾脏TGF-β1、CTGF、PDGF-BB等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UUO)幼年大鼠肾间质损伤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定位表达的趋势、相关性及潜在的病理意义,以及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的效应。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幼鼠梗阻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第3、7、14、28天作为观察点,用Masson染色评价各组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幼鼠肾组织HIF-1α和TGF-β1定位、表达趋势及相关性。结果UUO模型组HIF-1α、TGF-β1蛋白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HIF-1α与TGF-β1均在持续了约14d左右的高表达后随纤维化的加重其表达反而有所下降;而在治疗组各指标的表达明显低于UUO模型组(P均<0.01),但各时间点比较其表达仍强于假手术组(P均<0.05);HIF-1α、TGF-β1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治疗组各指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UUO模型组(P<0.05)。结论在幼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HIF-1α、TGF-β1的表达上调具有重要的致病意义,而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具有明显的干预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景天提取物(rhodiola)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红景天组。术后第10天处死各组大鼠,经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检测各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CTGF、PDGF-B、α-SM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红景天及依那普利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组间比较,CTGF、PDGF-B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α-SMA、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CTGF与PDGF-B,α-SM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为正相关关系。结论:红景天可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下调CTGF、PDGF-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苏雯  李荣山  王晨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1):1394-1396,I0001
目的 探讨中介素(IMD)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损伤肾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I组、IRI+IMD组和IRI+0.9%氯化钠注射液(NS)组.大鼠右肾切除1周后左肾制作肾脏IRI模型.各组分别于恢复血流后的24 h留取血液及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MVD计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 IRI、IRI+NS、IRI+IMD组的尿素氮、肌酐水平和肾小管及间质病理损伤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P<0.01);IRI+IMD组的尿素氮、肌酐水平以及肾小管和间质病理损伤也较IRI和IRI+NS组显著减低或减轻(均P<0.01).与Sham组相比,IRI及IRI+NS组肾间质的MVD增多;IRI+IMD组肾间质的MVD较IRI及IRI+NS组增多更为明显(均P<0.01).RT-PCR结果显示:IRI及IRI+NS组HIF-1α mRNA表达较Sham组增多;IRI+IMD组HIF-1α mRNA表达较IRI及IRI+NS组显著增多(均P<0.01).结论 中介素作为后处理药物能够在肾脏IRI后增加缺血组织的MVD并上调血管生成因子HIF-1α的表达,从而参与损伤肾组织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Thd)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UUO模型组(UUO组)、Thd200mg.kg-1.d-1治疗组(Thd组)和洛丁新10mg.kg-1.d-1治疗组(Lot组)。术后7、14d取血检测肾功能,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变,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Ⅰ型胶原(ColⅠ)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组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以及HIF-1α、α-SMA、ColⅠ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Thd组上述各观察指标均较UUO组减少(P<0.01);除HIF-1α表达外,Lot组其余指标均较UUO组下降(P<0.01),且与T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d可改善肾功能,并可能通过下调HIF-1α表达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积聚,进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欣  蒋文勇  刘倩  于黔 《中国药房》2012,(9):806-808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橄榄油)、干预组(骨化三醇0.03μg·kg-1·d-1),每组8只,后2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检测24h尿蛋白,然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及肾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外基质(ECM)重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肾小管和小管间质损伤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干预组24h尿蛋白、BUN、Scr及α-SMA和FN蛋白、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24h尿蛋白、Scr及α-SMA和FN蛋白、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肾小管和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α-SMA、FN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轻肾小管间质的ECM沉积,进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大鼠残肾模型中的作用及他汀和沙坦类药物延缓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制作残肾模型,残肾大鼠随机分为4组:残肾模型组、氯沙坦组、氟伐他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大鼠残肾模型制作1周后,氯沙坦组以氯沙坦30 mg.kg-1.d-1灌胃,氟伐他汀组以氟伐他汀15 mg.kg-1.d-1灌胃,联合用药组以氯沙坦和氟伐他汀组按上述剂量联合灌胃,假手术组和残肾模型组予等量溶剂灌胃,灌胃共8周。大鼠处死前,检测24 h尿蛋白和血尿素氮、肌酐和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水平。RT-PCR检测肾脏LOX-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及主动脉LOX-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残肾模型组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LDL水平和尿蛋白定量明显增高(P<0.01);与残肾模型组相比,氯沙坦组、氟伐他汀组及联合用药组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LDL水平和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RT-PCR结果显示残肾大鼠肾脏LOX-1和MCP-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氯沙坦、氟伐他汀和联合应用明显下调了肾脏LOX-1和MCP-1的表达(P<0.05)。免疫组化显示残肾大鼠肾间质和主动脉壁LOX-1表达明显增加,氯沙坦、氟伐他汀和联合用药均使LOX-1表达明显下调,并减轻了肾脏病理改变。结论氯沙坦和氟伐他汀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其对LOX-1表达的抑制及抗炎作用有关,二者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海昆肾喜对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1)正常对照组(n=15);(2)CRF模型组(n=15),给予腺嘌呤200 mg.kg-1.d-1;(3)海昆治疗组(n=15),给予腺嘌呤200 mg.kg-1.d-1同时给予海昆200 mg.kg-1.d-1,持续喂养4周,于每周末称重、收集大鼠尿标本,测定24 h尿蛋白;第4周末取血,仪器法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并留取肾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分析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海昆治疗组大鼠各时间段24 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海昆治疗组大鼠肾组织CT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应用海昆肾喜治疗可以减少腺嘌呤致肾衰竭大鼠的尿蛋白排泄,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减轻肾纤维化程度,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T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氮颗粒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灌胃腺嘌呤(200 mg/kg),每天1次,连续30 d,以复制大鼠慢性肾衰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纯化水)组、模型(等容纯化水)组、尿毒清颗粒(2.088 g/kg)组与消氮颗粒高、中、低剂量(3.956、1.977、0.989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 d。测定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电解质[钾(K+)、钠(Na+)、钙(Ca2+)、磷(P3+)]、尿蛋白(PRO)、中性粒细胞(LEU)、尿比重(SG),光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UA、P3+水平升高,尿液PRO、LEU水平升高,S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肾脏呈灰白色,系膜区明显增宽,系膜基质明显增多,小管间质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血管壁增厚;与模型组比较,消氮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Scr、BUN、UA、P3+水平降低,尿液中PRO、LEU水平降低,S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大鼠肾组织病理情况有一定改善。结论:消氮颗粒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大鼠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原胶囊对脓毒症大鼠肾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健  李荣亨 《中国药房》2010,(15):1354-1356
目的:研究复原胶囊对脓毒症大鼠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及复原胶囊高、低剂量组,每组4只。复原胶囊组大鼠连续4d灌胃后行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各组复制模型后分别于3、6、12、24h行RT-PCR检测肾组织HIF-1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心脏取血检测血清肾功能;HE染色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IF-1αmRNA表达3h时逐渐升高,24h达高峰(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原胶囊高、低剂量组6、12、24h时HIF-1α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复原胶囊高、低剂量组BUN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复原胶囊组损伤较轻。结论:复原胶囊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控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5-(OH)2-D。对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胶原蛋白m(Colm)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7):假手术组(对照组)、进展性肾炎组(模型组)、6ng/(100g·d)1,25-(OH),D,干预组(ta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右肾切除并2次注射IgG(OX-7)鼠抗人Thyl.1单克隆抗体,制备进展性肾炎大鼠模型。1,25-(OH)2-D,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电解质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间质Col III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25-(OH)2-D3治疗不仅使大鼠24h尿蛋白及BUN均明显降低(.P〈0.05),还能使Colm表达显著下调(P〈0.05)。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1,25-(OH)2-D3可能通过明显降低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ColⅢ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石榴皮鞣质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5mg.kg-1)诱发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维生素E(20mg.kg-1)与石榴皮鞣质高、中、低剂量(200、100、50mg.kg-1)组,另将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1d。末次给药后观察大鼠日饮水量、日进食量,测定血糖(GLU)、血肌酐(Scr)、尿素(Urea),取一侧肾脏匀浆后测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另一侧肾脏做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石榴皮鞣质高、中、低剂量组日饮水量、日进食量显著减少(P<0.01或P<0.05),GLU、Scr、Urea水平显著下降(P<0.01),SOD、GSH-PX活性显著减弱(P<0.01),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肾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改善。结论:石榴皮鞣质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反应,有保护肾脏和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