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受检者静脉注射99mTc-DTPA(3~8mci),使用r相机,采集6分钟,利用Gates法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重复性实验l0例GFR(11~101.9ml/min),结果两均数分别是63.35ml/min,62.55ml/min,P=0.47,两均数间均无差别,相关性很好,r=0.986,15例GFR与肌酐清除率(CCr)比较,GFR(8.1~101.7ml/min).CCr(5.2~97.4ml/min)回归方程是CCr=-4.638+0.95GFR,相关性很好,r=0.98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6例CAPD患者按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分为Ⅰ组(高和较高转运率)和Ⅱ组(较低转运率),比较其尿素KT/V、蛋白分解率(PCR)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水平。结果:两组在残余肾功能(RRF)透析剂量和尿素KT/V方面无差异,Ⅰ组血清Alb和PCR显著低于Ⅱ组。结论:腹膜透性较高者更易发生蛋白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BAEP)与脑血流量(CBF)和病理改变的关系,对65例VBTIV患者(患者组)作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和BAEP检查,对26例对照组患者作MRA和TCD检查。结果;MRA显示患者组50例血管病理改变明显,15例改变不明显或无改变;对照组脑血流量为112.3-278.9ml/min(2s),较患者组48.0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前列腺素变化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病人前列腺素系统(PGs)代谢异常在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选择72例DN肾功能代偿期病人,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组测定在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尿血栓素B2 (TXB2 ),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排泄量,并观察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的关系。③结果 DN各组尿TXB2 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F= 5.28,q= 3.46~5.34,P< 0.05,0.01),且随肾脏损害加重呈递增趋势,与UAER呈正相关(r= 0.27,P< 0.05);6-K-PGF1α的升高则以早期正常清蛋白(Alb)尿组最高(F= 15.76,q= 7.93~8.26,P< 0.01),随肾脏损害加重而下降,并与CCr呈正相关(r= 0.30,P<0.05),DN各组C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尿TXB2/6-K-PGF1α在肾功能代偿期亦无显著变化。④结论测定尿TXB2,6-K-PGF1α及其比值有助于了解肾脏损害程度及肾功能状态,并可根据DN的不同时期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治疗慢性肾衰(CRF)贫血中导致高血压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r-HuEPO治疗中出现高血压CRF血液透析贫血患者15例及对照组15例,CRF贫血动物模型,以及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34例患者,应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免法观察用药或透析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及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 ①CRF贫血患者及贫血鼠用r-HuEPO治疗16周后,红细胞压积(Hct)升高,血压升高,ET-1升高(P<0.01),血浆NO2/NO3下降(P<0.01),而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在用药16周后,RT- PCR测得实验组大鼠肾皮质及髓质iNOSmRNA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③透析低血压患者透析后NO2/NO3含量增高,ET-1含量减少(P<0.05)。结论:研究表明r-HuEPO导致高血压与iNOSmRNA减少、合成NO减少和ET-1增加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立军  贾国良 《医学争鸣》1997,18(5):427-429
目的:观察犬冠脉发生周期性血流减少(CFRs)期间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TXB2的变化,分析GMP140在诊断CFRs中的意义.方法:开胸分离犬冠脉前降支(LAD)2~3cm用血管钳钳夹方法损伤冠脉内膜后放置血管缩窄环,使冠脉至临界狭窄,缩窄环近端置电磁流量计,诱发CFRs.在诱发CFRs前及CFRs出现后40min冠状窦采血,用放免方法测GMP140及TXB2血浆浓度.结果:CFRs出现后40min,GMP140及TXB2显著升高[GMP140从(4.29±0.99)μg/L升至(6.82±1.12)μg/L,P<0.01;TXB2从(75.62±41.87)ng/L升至(109.92±45.97)ng/L,P<0.01];GMP140与TXB2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0.73,P<0.01).结论:GMP140可能是CFRs中的一种重要介质,GMP140有望成为诊断CFRs的一个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开胸麻醉犬心脏上,观察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5mg/kg,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阻断冠脉15s再灌注所致的反应性充血血流峰值表示)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硷(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的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证明,L-NMMA灌注后心率下降,基础冠脉血流量(CBF)下降(χ±s,从27±6ml/min下降至20±8ml/min,P<0.05),冠脉储备下降(χ±s,从91±19ml/min下降至50±10ml/min,P<0.01),平均主动脉压升高,ET-1含量明显升高(χ±s,从6.5±1.0ng/L升至15.5±3.0ng/L,P<0.01),Ach引起的CBF增加减弱(P<0.01).实验结果提示,生理条件下犬冠脉一氧化氮(NO)形成对CBF,冠脉储备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可抑制冠脉ET-1释放.  相似文献   

8.
中药制剂Fw13-te41逆转裸鼠移植瘤多药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研究体外细胞实验筛选出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在体内的药效学,将其中Fw 13 的te41 用于人白血病K562/ADR裸鼠移植瘤逆转试验。结果显示:对BALB/c-nu/nu 荷瘤鼠按每日、每只腹腔注射FW13-te410.2m l(相当于原生药0.2g),连续注射18 日后,可将硫酸长春新碱(VCR)对K562 /ADR的抑瘤率从19.79% 提高到86.59% ,与VCR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该中药制剂对恶性肿瘤多药耐药具有较强的逆转作用,可望成为安全有效的化疗致敏剂。  相似文献   

9.
应用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了不同低O2高CO2时间血浆内皮素含量(ET)、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重量(RV/100gBW、RV/TV)的变化。结果显示,随低O2高CO2时间的延长,mPAP与ET均逐渐升高,二者呈良好正相关(r=0.742,P<0.001)。各实验组的RV/100gBW和RV/TV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01)。血浆ET浓度与RV/100gBW呈良好正相关(r=0.586,P<0.001)。表明慢性常压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浓度增加,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右心室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为制定充分,合理的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8例,透析时间为1.5~32.6个月,透析剂量8L/d。所有患者均以纱KT/V及肌酐清除率(Ccr)评价透析充分性,观察腹膜转运功能,残余肾功能(RRF),单位透析剂量(PV/S),透析时间和体表面积(BAS)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其中15例透析不充分的患者子修正透析方案。结果高、低转运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观察终末期肾衰 (ESRD)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84例持续性非卧床式腹膜透析 (CAPD)病人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84例病人中A组(营养良好组 ) 2 6例 (30 95 % ) ;B组 (轻中度营养不良组 ) 4 5例 (5 3 5 7% ) ;C组 (重度营养不良组 ) 13例(15 4 8% )。测量指标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 (DPI)、血清白蛋白 (ALB)、前清白蛋白 (Pre -A)、转铁蛋白 (TF)、氮出现率相当蛋白 (nPNA)、血肌酐 (Scr) ,3组间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肌酐清除率 (Ccr)和尿素清除指数 (KT/V) ,C组低于A组与B组 (P <0 0 1或P <0 0 5 )。上臂围 (AC) ,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及上臂肌围 (AMC)、尿素氮 (BUN)及血胆固醇 (CH) ,3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ESRD的CAPD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可能与蛋白质摄入不足、透析前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酸中毒、糖尿病、心理因素及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腹膜透析(PD)患者心脏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规律进行PD的96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螺内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心脏相关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RF指标[残余尿素清除指数(KT/V)、残肾肌酐清除率(Ccr)]、营养贫血指标、24小时尿量、腹膜超滤量及钙磷代谢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6个月、12个月后,2组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而2组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的KT/V、Ccr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KT/V、C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的24小时尿量均逐渐减少(P<0.05),对照组较试验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24小时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血磷、钙磷乘积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而血钙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螺内酯可有效改善PD患者的心脏功能,保护患者RRF,有效控制钙磷代谢,且基本不影响患者营养状况与腹膜超滤量。   相似文献   

13.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现代医学》2011,39(4):430-434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8例终末期肾脏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每1 L腹膜透析液中加入5 mg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照组腹膜透析液中不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两组均行标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每次2 L,每日交换4次)治疗,第23天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及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以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GSH、T-SOD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MDA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超滤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GSH、T-SOD显著升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液中短期应用丹参酮ⅡA可以改善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4.
张莹  岳莉  王瑛 《医学综述》2009,15(2):311-312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加用复方α-酮酸片在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中对肾功能及代谢的改善及其机制。方法将20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采用腹膜透析低蛋白饮食治疗,后者在腹膜透析低蛋白饮食基础上加用α-酮酸片治疗,疗程为12个月,对比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下降速度及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结果治疗组残余肾功能(RRF)下降速度慢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R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钙、红细胞比容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加用复方α-酮酸片对于CAPD患者可以保护肾脏,减轻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同时可改善机体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腊膜透析效能的影响,收集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无尿的尿毒症患者21例,用腹膜平衡试验测定其腹膜转运功能,以尿素KT/V及肌酐清除率(Ccr)评价透析的效能,观察腹转运功能对透析效能的影响,结果:高、低转运及低平均转运患者的尿素KT/V和Ccr明显低于高平均转运患者,结果表明;腹膜转运功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效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浓度显著低于血液透析患者,进一步分析PD患者血清IS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腹透中心定期评估、病情稳定的持续不卧床PD(continuous ambulatory PD,CAPD)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检测血清IS浓度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腹膜平衡试验和透析充分性检查。结果 共纳入CAPD患者169例,有尿和无尿患者的性别、年龄、肾脏基础疾病、贫血、营养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尿患者血清IS浓度更低[(18.74±11.30) μg/mL vs.(28.05±13.98) μg/mL,P<0.001],透析充分性更好[tKt/v:2.20±0.60 vs.1.84±0.43,P<0.001;tCcr:(71.68±22.84) L/wk vs.(53.66±11.16) L/wk,P<0.001]。依据tKt/v分组,无论有尿还是无尿,透析充分与不充分患者IS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依据tCcr分组则发现,透析充分的有尿患者血清IS浓度显著低于透析不充分的有尿患者。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间血清IS浓度无统计学意义,高转运患者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情况更明显。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透析龄、硫酸对甲酚、尿量、tCcr、前白蛋白、血肌酐与I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校正透析龄及尿量后tCcr与IS仍显著相关。结论 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对IS清除极为重要,腹膜转运特性对血清IS浓度无显著影响;透析龄、硫酸对甲酚、尿量、tCcr、前白蛋白、血肌酐与血清I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有尿CAPD患者,tCc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清IS水平。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液添加葛根素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175-1178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PD)液中添加葛根素对PD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38例终末期肾病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注射液(50mg/2 L),对照组PD液中不加药,均行标准CAPD治疗,每次2 L,4次/d,观察16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及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以及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及透出液GSH、T-SOD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透出液MDA在用药后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清清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清除指数(K t/V)、每天超滤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PD液中短期应用葛根素,可改善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特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5例CAP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的结果分为高转运组(24例)和低转运组(31例)。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透析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Kt/V、TCcr、每日透析液剂量、超滤量、尿量、血糖、残余肾功能(GFR)、体重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透析龄、透析剂量、超滤量、BUN、Scr、TCcr、Hb、GFR、体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低转运组比较高转运组D/P4肌酐(0.56±0.55 vs 0.77±0.42)显著升高,Kt/V(2.11±0.57 vs 1.71±0.49)、TP(69.51±6.06 vs 65.93±7.57)g.L-1、Alb(35.24±3.75 vs 31.45±4.42)g.L-1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t/V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383,P<0.01),D/P4肌酐与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呈负相关(r=-0.286,-0.341,P<0.05)。结论 CAPD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的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营养状况较低转运者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