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加坡的历史街道保护策略——以Chinatown历史街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榕 《规划师》2011,(9):120-125
街道作为参与构架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处于不容忽视的位置.对城市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绝不仅仅是保护几幢历史建筑,更重要的是要延续历史街区形态特色.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历史街道保护策略.其策略从历史街区保护政策保障、街区物质形态解读、规划策略制定及规划控制实施等方面对历史街道...  相似文献   

2.
林文斌 《城市住宅》2021,28(2):125-126
历史文化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带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老街老巷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城市建设使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商业价值逐渐弱化,城市新型商业街道的建设开发对其产生不小冲击.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既要保留其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特色,又要增强其使用价值,更好地与时代接轨,故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建设值得深入探讨.以梅州凌风东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讨如何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让老街老巷焕发时代活力.  相似文献   

3.
林文斌 《城市住宅》2021,28(2):125-126
历史文化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带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老街老巷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城市建设使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商业价值逐渐弱化,城市新型商业街道的建设开发对其产生不小冲击.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既要保留其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特色,又要增强其使用价值,更好地与时代接轨,故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建设值得深入探讨.以梅州凌风东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讨如何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让老街老巷焕发时代活力.  相似文献   

4.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推进,旧城改造的压力增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晋江目前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具有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独特的价值与特色,而现状街区存在着片区功能与所处区位不符,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传统建筑被忽视等问题。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规划,遵循整体性、真实性、多样性、合理利用及永续性、公众参与的原则。立足新型城镇化背景以及其它城市已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经验基础,采用"保护先行、分类保护"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4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探讨在当前发展形势下,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详细规划是针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一种新规划类型.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的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城市历史发展演变沿革和现状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历史街区面临的危机,介绍了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详细规划在观念和技术层面的创新,讨论了建立有利于街区保护的小规模渐进式旧城更新模式及相应的交通、绿地系统规划等具体措施,并对经济发达地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8,(Z2)
当前,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焕新、内涵增值的时期,城市文化已成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街区的更新提升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恩宁路是广州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保护利用规划在对街区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确定了街区底线控制要求,其试点实施方案从整体空间形态修补、建筑保护利用、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水岸空间品质提升、慢行环境打造和街区活力激发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同时,该项目结合市—区联动、共同缔造等方式制定工作方案,形成项目制度保障,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流程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历史文化街区,即在法律意义上并未被划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街区、他们虽然承载着继承地区历史文脉的意义,但如今仍是相关法律法规中边缘化的保护对象。本文从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出发,进一步分析探究非典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正在经受城镇化进程的挑战。该文对安顺文庙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遗存、潜在特色以及对传统文化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物[1]进行整合,提出了"文化+"模式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街区内保护和规划主题,以期历史街区传统文化与传统空间相结合,展示古城"孤岛文化",焕发古城魅力,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乐益  董卫 《规划师》2006,22(6):31-34
文化衰退和物质衰败是历史街区衰落的两个原因.文化内涵是历史街区特色的内在表达,也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余姚市武胜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通过人文活动带的建设、保护内容和深度的拓展,以及渐进式保护与集中式保护相结合的策略,运用功能提升、文化资源的收集和表现,传统建筑形制保护与传递,多元保护模式的运用等方法,对历史街区进行全面、完整和积极的规划.  相似文献   

12.
肖勇  李朝芬 《中外建筑》2009,(11):70-73
历史文化街区赋存的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延续和发展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骨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可行的保护体系,同时通过合理的产业置换和功能更新,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结合邵阳市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特征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规划进行实践探索,并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两大规划体系和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蔡萌  侯洁静 《城市建筑》2023,(10):46-49
历史商业街区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道,蕴含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着地方最具在地特色的风土民情,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传承和发展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成为更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以青岛台东历史商业街区为例,从历史、经济、规划、建筑等多个方面提取台东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元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传承和重塑台东历史商业街区文化的策略,从文化重塑的角度为台东历史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面临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原有街区风貌和忽视街区居民生活需求的问题。原生态理念是重视地方社会生活记忆和人文环境延续的一种全面优化发展策略。本文以原生态理念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研究,从物质环境到人文环境,提出整体规划、风貌完整、文化延续三大原则,并以新疆喀什高台民居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保护和活化的双向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法国和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制度,在保护规划体系、规划制定技术、规划实施技术上进行了简单对比,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了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核心目标是传承文化,物质空间是文化的载体,而"人"则是文化的主体。因此具有稳定数量、特定文化、共同记忆与合理结构的人群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和复兴的关键。笔者以大连市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人口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试图通过规划技术手段引导"原住人群"的发展,控制"外来人群"的规模,实现街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6,(7)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具有一定空间完整性和历史风貌特征的物质存在,又是市民生活的载体,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息息相关。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结合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苏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进行分类探讨,探索回归"以人为本"的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同时,指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管理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制定管理策略,通过辨识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来提高管理效率,进而降低保护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三坊七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于2007年获福州市政府批准实施。本文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实施出发,从保护要素的保护和传承、整治规划内容的执行情况、政策制定等方面开展评估,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摸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评估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峥  杨静 《规划师》2015,(1):81-85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中山市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规划项目为例,介绍了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方法与内容,并对编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规划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面临着街区格局变更、地域文化缺失、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地域风貌、复兴街区活力,文章结合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项目,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分析,从保护街区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水系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环境要素等方面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