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渗透率各向异性的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丁云宏  陈作  曾斌  王欣 《石油学报》2002,23(2):64-67
低渗透油藏常常通过压裂改造获得工业开发价值,而压裂所产生的水力裂缝的存在,使得低渗透油藏的整个开发过程展现具有与常规油藏开发不同的特点.低渗层常发育隐含或张开的天然裂缝,使渗透率存在明显的方向性而导致注水、采油过程中出现严重非均质性.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井网的设置应考虑水力裂缝和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影响并与之优化匹配.本文模拟研究了低渗透油田开发常用的反九点井网和不常用的变形反九点及矩形井网,研究表明:在裂缝方位认识比较清楚的情况下,矩形井网将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陇东三叠系油藏产建规模的不断扩大,油藏产量已经成为陇东油田开发的主要力量,因此,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是当务之急,井网适应性研究就是这之中的重要方面。在前人对低渗透油藏井网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陇东三叠系低渗透油田开发常用的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和不常用的菱形反九点井网及矩形井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陇东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矩形井网在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井网系统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特低渗透油田由于存在天然裂缝或人工压裂裂缝,造成了储集层平面渗透率的方向非均质性。该油田以往采用正方形九点注水开发井网,存在沿裂缝方向油井见效、见水快,而裂缝两侧油井见效差或不见效等问题。以该油田具有代表性的坪桥区特低渗透油藏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正方形反九点井网、菱形反九点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的特点和开采效果,并对矩形井网的井排距和井距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效果好于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沿裂缝方向线状注水的矩形五点井网更适合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矩形五点井网可以对油井和注水井进行大型压裂,在提高单井产能和注水波及体积的同时可防止油井暴性水淹,通过适当延长沿裂缝方向的井距(最优井距为450~500m)、缩小垂直裂缝方向的排距(最优排距为150m),可以提高油井均匀受效程度和开发效果。图5表3参2(侯建锋摘)  相似文献   

4.
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是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的新发展,油藏整体压裂数值模拟为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为有效地进行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方案的编制,基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开发井网模式(反九点、矩形、反五点井网),考虑压裂裂缝方位处于有利和不利方位的情况,研制了整体压裂模拟设计软件;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能较好地用于油藏整体压裂方案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田开发注采井网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对比研究了低渗透率砂岩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及其产能的影响因素。裂缝的存在大大加剧了低渗透率油藏中渗透率分布的方向性,在对比分析了不同井网的特点及数值模拟结果后,提出菱形反九点井网是低渗透率油田开发中的相对合理井网。菱形反九点井网中,储集层渗透率与合理排距/井距值关系密切,渗透率越低,合理排距/井距值越小,对渗透率较大的油藏,排距/井距值约为1:2。影响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效果的因素有:采油井和注水井的压裂状况、注水井和采油井的压裂规模、油层的韵律性、平面渗透率比值及角井的转注时机。图4表1参5(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型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低渗透油藏开发特点,以某一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假设试验区,建立地质模型,对4种井网型式(即菱形反九点井网、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矩形五点井网、直线排状井网)的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最终确定菱形反九点井网为最优井网,并对井网的调整进行了模拟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考虑启动压力的菱形井网整体压裂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体压裂改造的角度分析了正方形反九点面积井网和菱形反九点面积井网的特点,结果表明菱形反九点面积井网更适合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改造。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菱形井网压裂井日产油量、累积产油量、含水率、采出程度、地层压力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各项生产动态指标的影响很大,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忽略。从整体压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受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非均质油藏菱形井网最佳井排距,分别以采收率和采油速度为优化目标,得到了不同的优化结果,绘制了相应的理论图版,这些图版可以用来指导低渗透油藏菱形井网的优化设计。在进行井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将来进行压裂改造时裂缝走向对油水井的影响,从而避免井网与裂缝不匹配的问题,实现开发压裂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模拟压裂投产低—特低渗透油藏中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在原有黑油模拟器的基础上,建立并求解了考虑两相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敏感性以及裂缝导流能力失效性的三维两相数值模拟模型,基于模型分析了压裂井波及椭圆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并推导了矩形井网和菱形反九点井网的井排距公式。压裂井波及椭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对压裂水井初期的波及椭圆大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注入压差和启动压力影响增大;各因素对波及椭圆的形状没有显著影响。通过遗传算法改进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可准确求取压裂井波及椭圆参数。为实现井网系统和裂缝系统的最优匹配,以压裂井对油藏波及系数最大为目标,推导了矩形井网和菱形反九点井网的井排距公式。现场应用表明,压裂后平均日产油量可提高1.25倍,且长期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吉林油田依据低渗透油田裂缝发育的自身的特点以及多年生产实践,运用数值模拟、驱动压力梯度、微地震研究等油藏工程方法,按照最佳配置裂缝系统、井网系统、注采压力系统的原则,提出三种井网形式,即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矩形井网。在油田开发实践中,根据裂缝不发育、较发育和发育的三种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矩形井网形式开发,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裂缝(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在分析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合理井网部署的关键问题,即裂缝方向与合理井排距的确定。在分析传统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根据裂缝不发育、较发育和发育三种不同情况,采用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矩形三种井网形式的井网优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不规则布井的矢量化井网,同时提出了与矢量化井网配套的压裂工艺,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