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Ao YF  Ma Y  Cui GQ  Yu JK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86-89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以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因ACL重建失败需要行翻修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6~46岁,平均29岁。结合临床病例研究分析ACL重建失败的原因。结果 本组13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B-PT-B)7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STG)4例,同种异体STG2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4例,单独上骨道偏前4例;同种异体STG重建出现明显排异反应取出移植物1例,骨道明显扩大而失败1例;自体B-PT-B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2例;术后感染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ACL完全断裂和吸收7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4例,内固定物位置异常2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手术1例;因骨道骨质缺损严重而行一期植骨术,准备二期翻修2例;其余10例均行一期翻修手术,其中用同侧STG4例、对侧STG4例、同侧B—PT-B1例、髂胫束1例。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同种异体腱的排异反应与骨道扩大以及感染和术后粘连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失败后分期行翻修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0例骨隧道明显扩大的重建ACL失败患者采用一期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隧道+二期ACL翻修术治疗。记录术后膝关节的稳定及活动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TDPM)试验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125°~135°,伸直-5°~0°;患者均可扶双拐部分负重下地行走。术后3个月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年,MRI复查显示ACL均信号良好,连续性完整。Lysholm评分、IKDC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TTDPM试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隧道明显扩大的重建ACL失败患者采用一期植骨+二期ACL翻修术可恢复膝关节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分期植骨翻修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失败伴骨隧道扩大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本院对12例ACL重建术失败伴骨隧道扩大的患者采用一期植骨填充骨隧道骨缺损,3个月后再次行二期翻修重建ACL。[结果]二次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36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膝关节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均明显高于翻修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翻修的病例中,如果骨隧道有明显扩大,选择一期植骨+二期韧带重建的翻修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骨缺损所导致的韧带固定位置不满意的问题,让韧带翻修达到初次重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性损伤, 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运动障碍及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ACL损伤后难以自愈, 临床上通常采用关节镜下ACL重建的方式治疗, 以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与运动功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CL重建后普遍存在骨隧道扩大的现象。多种生物学(如免疫排斥、局部炎症)和机械性(如骨隧道定位偏移、移植物固定不当和激进康复等)因素被认为是引起骨隧道扩大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骨隧道扩大是否会影响临床疗效尚存争议, 但多数学者认为骨隧道扩大不利于翻修术中骨隧道的制作和移植物的固定。因此, 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骨隧道扩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现有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自体移植物、使用独立骨道定位技术、改良骨隧道钻取方式、采用保残重建与全内重建、制定渐进性的个体化康复方案以及通过富血小板血浆、自体骨膜包裹移植物等生物方法增强移植物的腱-骨愈合。本文通过对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以期为减少或避免术后骨隧道扩大提供理论依据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翻修重建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收治ACL重建后失稳接受翻修患者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6~39岁,平均28岁,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手术.结合上述病例分析翻修的适应证、术中处理方法.术后应用KT-2000、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膝关节明显不稳.2例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行一期植骨术.其余10例一期行ACL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4例,对侧STG 4例,同侧骨-髌腱-骨(B-PT-B)1例,髂胫束1例.ACL翻修术后KT-2000检查平均差值在膝关节屈曲90°位和30°位分别为1.6 mm和3.1 mm;术后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平均分别为72.8、78.3、4.9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ACL翻修重建后患膝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已被生物力学研究证实能够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短期随访效果明确,但缺乏中远期的临床随访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ACL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40例,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平均(26.3±8.7)岁。均行关节镜下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并进行术后随访。采用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麦氏征试验、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评分。 结果:4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6.5±12.5)个月。术前麦氏征阳性8例,抽屉试验阳性27例, 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40例均阳性。术后上述4项试验均为阴性。术前后IKDC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ACL的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失败后翻修进行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2009年3月—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重建失败而行翻修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29.39±6.63)岁;31例于外院行初次ACL重建术,5例于本院初次重建。结合患者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研究分析ACL重建失败的原因。[结果] 36例翻修患者中,33例初次重建术移植物使用自体肌腱,2例使用同种异体肌腱,1例使用LARS人工韧带。在患者初次ACL重建失败的因素中,19例为创伤导致的翻修;10例为单纯的技术原因;3例因生物学原因而翻修;7例为组合因素,其中6例同时存在创伤因素及技术因素,1例为生物学因素合并技术因素;另有3例为其他原因。翻修手术中,23例使用自体肌腱,10例使用LARS人工韧带,2例使用同种异体肌腱,1例患者因自体肌腱过细(≤6 mm)而使用自体肌腱加同种异体肌腱进行翻修。[结论]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因素包括骨隧道定位错误、移植物选择及合并损伤等,但主要与手术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腱-骨(B-PT-B)同时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早期使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PCL急性损伤患者22例。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618个月。患者屈膝范围从术前7990(85.5±4.5)°提高到术后134140(138±1.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023(8.6±3.0)分提高到术后8596(92.0±3.6)分(P〈0.01)。未发现感染、移植物断裂、排异反应等。结论早期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PCL急性损伤,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免疫排斥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三维CT对单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临床价值及早期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46例。ACL损伤患者均采用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 portal technical,AM)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2~7 d内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维CT重建,观察关节内移植物、股骨及胫骨骨隧道及内固螺钉等结构情况。结果三维CT能够清晰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移植物、股骨及胫骨骨隧道及内固定螺钉等情况。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术后随访1、3、6个月,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Lysholm评分术前(52.51±9.26)分,术后随访1个月Lysholm评分(67.70±7.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7,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的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移植物及骨道情况,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情况评估的重要方法,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和回顾性指导关节镜术中骨道定位。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重建翻修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翻修术适用于首次重建术后膝关节不稳定复发的病人。除了生物性因素、创伤、次要稳定装置的松弛之外,ACL重建术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为技术性失误,包括骨隧道定向失误、髁间窝成形不充分、移植韧带张力不当、移植骨块固定不牢和移植韧带来源不足。所以,术前应有周密的方案,选择适宜的移植韧带,确定隧道的位向。术后的康复训练与首次ACL重建术后不同,需要更保守的方法,且因人而异。翻修术仅是一种补救办法,主要是恢复日常生活而不是竞技性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影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前交叉韧带翻修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综合分析。结果膝关节继发性疾患、骨隧道位置、移植物的张力、髁间窝撞击、所移植肌腱的固定和术后康复训练6大因素是影响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的关键因素。结论高度重视以上6方面因素并正确处理,能有效提高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膨胀界面钉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早期疗效。方法对4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双束异体胫前肌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采用自行研制的膨胀界面钉固定法,胫骨隧道采用界面螺钉束间固定法,屈膝60。拉紧固定。结果40例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25.2个月。术前麦氏征阳性6例,抽屉试验阳性21例,Lachman试验40例均阳性;术后上述3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IKDC(Intem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评分术前(D级28例,C级12例)与术后末次随访(A级34例,B级6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6l-3士7-2)VS(91.6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膨胀界面钉固定重建ACL能够恢复原有ACL的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力学特性,操作简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股薄肌保留残端双股双隧道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组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隧道重建ACL患者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7~46岁(平均31.5岁)。取腱器分别切取半腱肌、股薄肌编织成股,保留前叉韧带在股骨、胫骨的附着点残端,于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附着部分别钻隧道,用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以enderbutton悬吊固定股骨端,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肌腱。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4~48个月,平均31个月。术前患者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13例,术后前抽屉试验3例屈膝60°位阳性,1例屈膝30°位阳性,其余均转阴性。5例Lachman试验仍阳性,但患者术后无膝关节不稳。2例患者术后胫骨前伤口瘢痕红肿凸起,给予切开引流后良好愈合。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术后疗效,术前评分为38~49分,平均43.5分,术后14个月为69~92分,平均80.5分,优1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结论应用自体肌腱双股双隧道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Failures of ACL reconstruction still occur despite improved arthroscopic methods and new technical instruments. The reasons for failures, which are mostly related to technical surgical errors, must be recognized, analyzed, and considered for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revision ACL surgery. This review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asons for failed ACL reconstructions, indications,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of the operative procedure as well as the issue of rehabilitation. The strategies are evaluated for graft selection, staging of the revision, and the steps of the operative procedure including hardware removal, tunnel placement, graft fixation, or additional operations.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dilemma of arthrofibrosis and its management in ACL revision cases. Since the results are worse after revision than following primary ACL surgery, the operative procedure has to be tailored to the needs of the patient, planned carefully, and performed by an experienced knee surgeon.  相似文献   

15.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tiology of failed primary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revision ACL surgery. From January 1989 to January 1996, 90 patients with failed ACL reconstructions underwent revision ACL surgery. The etiology of failed ACL reconstruction included 47 surgical technical errors, 22 traumatic reinjuries, 7 lack of graft incorporation, 3 loss of motion, 3 related to synthetic grafts, and 8 alignment or combined ligamentous instability patterns not addressed. Of 52 revision ACL patients with minimum 2-year follow-up, 43 responded to a questionnaire and underwent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ligament evaluation revealed 63% good/excellent results. Objective laxity test revealed 77% of all patients had 0/+1 grade on Lachman and a mean 2.86-mm KT 1000. The overall results of revision ACL surgery are encouraging in providing symptomatic relief and restoring stability; however, they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imary ACL surge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前内侧束断裂的重建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关节镜技术重建293例ACL损伤患者,其中40例(13.7%)患者术中关节镜下诊断为ACL前内侧束断裂,男34例,女6例;年龄18~39岁,平均30.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2个月(7 d至8个月)。术中保留ACL后外侧束,使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内侧束。术前及术后随访评估包括临床查体和Lysholm评分,本体感觉功能采用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进行评估。 结果 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3个月(7~56个月)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56.7±8.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92.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 750,P=0.000)。末次随访时按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为87.5%。Lachman试验阴性34例,弱阳性4例,阳性2例。末次随访时患膝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平均为2.12°±0.15°,健膝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平均为2.09°±0. 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657,P=0.515)。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单束重建ACL前内侧束,术中保留了后外侧束,有利于隧道的精确定位和移植物固定机械强度的增加,并能加速移植肌腱的血管化和再神经支配,促进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横杆式固定(transfix)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38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股骨端采用横杆式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男21例,女17例;年龄19~48岁,平均28.4岁;左膝24例,右膝14例.运动伤27例,交通伤2例,跌倒扭伤2例,余7例无明显外伤.急性损伤6例,陈旧性损伤32例.术前体检:前抽屉试验阳性35例,弱阳性1例,阴性2例;Lachman征阳性37例,弱阳性1例.以Lysholm评分评价中期临床疗效,以MRI及X线观察移植物以及骨隧道变化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4.7%),随访时间6.3~7.6年,平均6.8年.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64.4±4.52)分提高到(85.6±4.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及MRI发现3例股骨及胫骨隧道均扩大,5例股骨隧道扩大,3例胫骨隧道近端扩大.未见关节间隙变窄.1例患者在术后4年因外伤再次致ACL断裂,行关节镜下ACL翻修术,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物,股骨端及胫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钉固定.结论 应用腘绳肌腱、股骨侧横杆式、胫骨侧界面挤压螺钉固定重建膝关节ACL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中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并牵张缝合固定胫骨残迹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0月~2008年12月经关节镜下确诊ACL断裂,胫骨附丽处有残存纤维瘢痕组织79例(79膝)患者,采用保留残迹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术中对原ACL残迹不做切除,分离、梳理其近端,用PDS线穿缝;将缝线经股骨道从Rigidfix横孔拉出以维持张力,打人横钉固定。术后随访30~37个月,平均32个月,依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例出现小腿肌支血栓,抗凝治愈;1例切口浅层感染,引流抗炎治愈;1例出现关节纤维化,通过麻醉下手法松解康复。终末随访时稳定性检查:所有患者轴移试验阴性,4例前抽屉试验I。不稳,LachmantestI。阳性15例,Ⅱ。松弛2例。KT2000检查显示膝关节前向松弛度术后差值平均为(5.2±2.4)mm,术前为(10.1±2.7)mm,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6.835,P〈0.05)。关节活动度:7例伸膝滞缺5°,9例屈膝欠缺5°,有10°屈膝欠缺2例。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53例(67%)为正常,23例(29%)接近正常,3例异常。综合分析:Lysholm评分术前为(63.27±6.74)分,术后为(91.36±3.72分),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7.354,P〈0.05);24例(30%)IKDC评级正常,53例(67%)为接近正常,2例异常。结论本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并发挥ACL胫骨残端可能的功用,且可避免其发生髁间窝撞击;并能建立稳定的膝关节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内非常重要的韧带之一,同时,前交叉韧带损伤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ACLR)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比较传统的方式,术后能较好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但对于ACL的解剖及ACLR的手术方式、骨道形状等存在多种选择,本文目的是对ACL解剖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对ACLR技术的影响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