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织物透气率和透湿量两个指标,探讨了织物在不同拉伸状态下的透气和透湿性能,织物伸长对织物舒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舒适性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的伸长范围。  相似文献   

2.
研究织物的孔隙特征与透气透湿关系。对4种涤纶织物分别进行压汞法测试,得到了各织物的孔隙率、总孔面积、孔容、平均孔径等数据,与测试的织物透气率与透湿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织物中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好,有利于织物的透通性;织物的孔隙体积增量与孔径关系曲线图存在两个波峰,分别表征纤维间孔隙和纱线间孔隙;透气率与孔隙率总体呈正相关,但透湿量并不总是与织物的孔隙率保持一致。认为:压汞法可以得到织物内部孔径的各参数,且数据较准确,可适宜于研究织物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3.
胡勇杰 《纺织学报》2018,39(10):104-109
为改善聚醚共聚乙酰胺涂层的防水透气及力学性能,将采用St?ber 方法制备的无机颗粒与强疏水性的聚醚共聚乙酰胺高分子材料有效复合,制备出高性能的有机/无机复合防水透气织物涂层。分别对制备的无机颗粒成分及其形貌结构,以及涂层和涂层织物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讨论无机颗粒添加量对涂层和涂层织物防水透气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无机颗粒为纳米球形二氧化硅颗粒,适当添加该颗粒可有效改善涂层织物的综合性能,使其达到服用要求;当其添加量为1.5%时,涂层织物综合性能最优,涂层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52.4%和11.0%,涂层织物表面接触角增大20.0%,透气率增幅达242.6%。  相似文献   

4.
在对织物透气性进行测试时发现,不同厂家的透气性能测试仪器测试结果相差较大;并且有的仪器在试样的透气率在两个喷嘴(或孔板)的衔接处时,同一试样的测试结果要么相差很大,要么无法测出。通过对3种常用仪器测得数据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孔板的国产织物透气量测试仪和同类的进口仪器的测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舒弹丝棉混纺织物的透气、透湿和紫外透过性能。以60/40舒弹丝棉混纺纱线、竹浆纤维纱线及防紫外锦纶长丝为原料,试织了不同原料组合的4个系列织物。通过对4个系列斜纹类不同组织系数的试样进行透气、透湿和紫外线透过性能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原料及结构的变化对上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系列织物中,舒弹丝棉混纺织物的透气率、透湿量和紫外透过率均较低;对于斜纹类织物,组织系数在2.5左右时织物可能获得较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认为:舒弹丝棉混纺织物的优势主要在于紫外线透射比低,即防紫外性能较理想;采用斜纹类组织时,组织系数设计为2.5左右有利于改善织物的透气和透湿性能。  相似文献   

6.
安全气囊织物的透气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厚 《纺织学报》2005,26(6):13-14
研究了安全气囊织物在0~50 kPa压力范围内的透气和双轴应力-应变性能。结果表明,安全气囊织物的透气率随压差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其双轴应力-应变关系整体上呈现非线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压下空气袋织物的透气性能。通过对3种不同的锦纶66空气袋织物进行透气性实验研究,发现在高压下空气袋织物透气率与压力并非呈线性关系,而幂律式可以很好地描述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测试了双层织造防钻绒织物的防钻绒性、耐洗涤性、透气率和透湿率,探讨织物的服用性能。结果表明:梭织双层织造防钻绒织物的防钻绒性、耐洗涤性、透气率和透湿率均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以针织/梭织双层织造防钻绒织物为基底的涂层/覆膜面料,有较好的防钻绒效果,但试样的透气和透湿性差,覆膜试样在洗涤过程中存在薄膜分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采用化学处理降低人造血管用薄型涤纶织物渗透性的方法。以薄型涤纶机织物作为实验样品,采用一定浓度的间甲酚—四氯乙烷试剂进行处理,选用了不同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并对处理后样品的厚度、面积、透气率和撕破强力进行了测试。实验分析说明该化学处理方法是有效的,可以明显降低涤纶织物的透气量。最后推荐了适宜的处理温度和时间,在不降低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小织物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0.
探求机织物的叠层与透气量变化的量化趋势.对常用真丝、纯棉、大豆纤维、涤纶等织物不同层数的透气量进行大量实际测试.选取机织物透气性相对百分比为衡量指标,计算出其与各类织物层数的乘幂关系及拟合的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机织物叠层与透气量变化之间关系的趋势预测模型,并用新试样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以全毛织物为参照物分析了竹毛花呢的吸湿透气性能.实验表明:竹毛花呢经向毛细高度为12.4 cm,纬向毛细高度为11.3 cm,经纬向毛细高度远远大于全毛织物;竹毛织物的透气率为114.14 mm/s,全毛织物的透气率为90.03 mm/s.通过竹毛花呢吸湿透气性能分析,表明竹毛花呢可以较好地吸收或蒸发水分,织物吸透湿性能比全毛织物好,竹毛花呢毛细效应、滴水扩散性也远远大于全毛织物.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单向导湿织物层间结合力差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利用丝网图案印刷技术,在针织物表面构筑了均匀分布的亲水孔道,从而实现了高透气透湿性能单向导湿织物的可控制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试仪、透湿仪、透气仪和液态水分管理仪分析了织物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化学结构、亲水性和穿着舒适性能,并对印花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90%疏水面积、30 Hz印花压力下,可制备理想的图案印花织物,透气率为104 mm/s,透湿量为289 g·m-2·h-1,单向导湿指数为588%,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降落伞伞衣织物的透气性对降落伞性能的影响,介绍随降落伞的发展而开发的三种降落伞织物,即常规透气织物、变透气量织物和零透气量织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豆纤维机织物的导湿透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钱坤  王鸿博 《纺织学报》2004,25(1):74-76
采用透湿杯法、垂直芯吸法、滴水法 3种方法测试大豆 毛、涤 毛、纯毛织物的透气量、湿阻、芯吸速率、润湿面积等指标。并应用灰色理论建立织物透气过程的GM( 1,1)模型 ,预测了 3种织物的透气性以及在静态条件下的透湿性能。并验证了大豆纤维织物有较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15.
姚波  张文斌 《丝绸》2012,(10):36-42
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多层织物组合系统热防护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实验表明:多层织物组合系统整体的热防护性能与多层织物组合的厚度、面密度及透气率等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其质量损失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利用极差分析针对各层组分织物对多层织物组合系统整体的热防护性能、隔热性能、透湿及透气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隔热层织物对多层织物组合系统的整体热防护性能、隔热性能及透气性能都起着较大的影响,而外层与防水透气层织物的影响相对较小;防水透气层织物对多层织物组合系统的整体透湿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隔热层与外层织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赵敏  杨燕  许家骅 《纺织学报》2011,32(9):34-37
为满足降落伞伞衣织物透气量能随气流冲击载荷的变化而改变的要求,设计了以锦/氨双包纱为纬纱的15种不同织物结构参数(如外包捻度、织物经密)的单向弹性伞衣织物.通过对织物结构参数与透气量关系的分析,找到了影响单向弹性伞衣织物透气量的主要因素.认为单向弹性伞衣织物的透气量随经密增大而减小,当外包捻度达到临界值(1 000捻/...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织物组织对服用舒适性能的影响。在其他结构参数均相同的条件下,测试了4组不同组织织物的保暖率、透湿量、透气率、抗弯刚度和折痕回复角,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这5个性能参数与织物厚度、浮长线长度和单位面积质量3个结构参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厚度对织物舒适性能的影响较显著,其次是单位面积质量和浮长线长度。指出:在织物原料和经纬密相同的条件下,可通过选择较厚的织物来提高织物的保暖率、透湿量、透气率和折皱回复性。  相似文献   

18.
陈志华 《江苏丝绸》2013,(2):26-28,34
对9种不同规格的经纱为棉、纬纱为coolmax与棉以不同排列组合形成的交织面料的透湿性能、透气性能、毛细效应等舒适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以9种交织物为聚类对象,透湿率、透气率、经纬向芯吸高度为聚类指标,采用灰色聚类分析理论对织物进行综合评价,对开发coolmax舒适性面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纱线细度对竹炭织物保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两种纱线细度及竹炭纬纱密度变化对织物保健功能指标的影响。通过测试7种细号纱织物和7种粗号纱织物的保暖率、传热系数、透气量、负离子发生数、苯吸附率,对织物结构参数与保健功能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相关系数进行了配对分析。研究发现,纱线细度的变化能明显改变织物的保暖率、传热系数、透气性、负离子发生数、苯吸附率;纱线细度变化而引起的织物结构参数变化对保暖率、透气量、负离子发生数的相关性影响不大,而对传热系数、苯吸附率的相关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种计算孔径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织物孔径dp、dh。在特定纱线线密度下,研究织物孔径和织物透气率之间变化规律。其次改变纱线线密度,观察纱线线密度变化对织物透气率大小的影响。利用Origin软件拟合织物透气率与纱线线密度、织物经纬纱密度、孔径dp或孔径dh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孔径分别采用dp、dh用作拟合参数时,所得函数计算的透气率与实测透气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7、0.9952。由此可见,所建立的拟合函数可用于全棉织物的透气性预测。对于孔径计算方法的选择,采用dh时要比采用dp时,透气率的预测精度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