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江格结尔地区铜铅锌矿位于萨热克-乌拉根铜铅锌成矿区的过渡带,江格结尔铜矿与萨热克铜矿均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中;江格结尔铅锌矿与乌拉根铅锌矿均产于上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砂砾岩中。该地区的铜铅锌矿床与萨热克铜矿和乌拉根铅锌矿具有很多相似性,表现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盆地周边的隆起剥蚀区,即苏鲁铁列克隆起中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基底地层;铜铅锌矿床的形成都与油田卤水或富烃类的还原性盆地流体有关,该成矿流体通常沿断裂带上侵,并在渗透率较高的杂砾岩层或砂砾岩层中沉淀并富集成矿,在矿石及近矿围岩裂隙中常可见大量黑色沥青物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康苏河、巴什布拉克、乌鲁克恰提、萨热克等实测剖面的岩石组合、含化石特征、地层单元顶底界线、沉积相特征与标准剖面的对比,将萨热克层控砂砾岩型铜矿、乌拉根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和花园层控砂岩型铜矿的赋矿层位分别厘定为下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和中新统安居安组;综合分析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中新生代砂砾岩型铅锌铜矿床的层控矿床特征及其产出层位等,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生代砂砾岩型铅锌铜矿划分为萨热克层控砂砾岩型铜矿带、乌拉根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带和花园层控砂岩型铜矿带。  相似文献   

3.
新疆萨热克铜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贱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疆铜矿找矿的重大进展。矿床产于上侏罗统陆相紫红色砾岩层中,受层间断裂系统的控制,矿区内穿插少量辉绿岩脉。矿体及两侧发育广泛的褪色蚀变,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铜矿,少量黄铁矿、黄铜矿、蓝铜矿等,脉石矿物为方解石。金属矿物主要分布于胶结物中,部分浸染状分布于碎裂的砾石裂隙中。萨热克铜矿属于后生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与区域性的盆地卤水作用有关,地质特征可与砂(砾)岩型铜矿类比,成矿过程中发生顺层断裂活动,岩石碎裂,并可能有深源物质的加入。萨热克铜矿与塔西南地区砂砾岩型铅锌矿、砂岩铜矿的成矿具有一致性,它们是喜山期盆地卤水多期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新疆萨热克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萨热克铜矿床赋存于萨热克巴依上叠盆地,成矿类型有3类:产于北带上侏罗统砾岩中的沉积—改造型铜矿,矿物组合主要为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元素组合为Cu-Ag-Ba;产于南带上侏罗统砾岩中的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铜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元素组合为Cu-Pb(Zn)-Ag-Ba-(As、Sb);产于上白垩统的砂岩铜矿,以孔雀石为主,元素组合为Cu-Ag等。通过化探普查所获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各元素浓集中心套合较好。经地质评价、工程验证,已探获铜资源量达大型规模,可综合利用的矿产尚有银、铅锌、钼等。  相似文献   

5.
苏吾鲁克铜矿位于昆盖山北坡石炭纪铜、金成矿亚带内(Ⅵ2),该矿带内目前发现的铜矿床点13处,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和克孜里奇曼组火山岩中.苏吾鲁克铜矿赋存于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C1w)中基性火山岩中,属火山喷发、喷气沉积铜矿床.通过2009年地质找矿工作,共圈出了8条矿体,规模较大的矿体主要有3条.文章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分、结构,围岩蚀变,矿质来源分析,探讨了苏吾鲁克铜矿矿床成因并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额尔古纳成矿带浅成热液脉状银(铅锌)矿床以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要容矿围岩。围岩蚀变特征及银的降低场表明中基性火山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是成矿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发育的退色蚀变带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杜玉龙 《矿产勘查》2021,12(5):1111-1125
沉积岩型铜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铜矿床类型,约占铜资源总量的30%。本文通过综述、构造岩相学路线踏勘和重点矿床找矿勘查,研究了全球沉积岩型铜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重点研究了中—新生代典型沉积岩型铜矿床及其与岩浆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沉积岩型铜矿床在全球各大洲典型沉积盆地均有分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元古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2)按容矿岩系,本文将沉积岩型铜矿床梳理为砂砾岩型铜矿、异地式砂砾岩型铜矿、砂页岩型铜矿、曼陀型铜矿、碳酸盐岩(白云岩)型铜矿和火山岩红层型铜矿等6个亚类,前5种铜矿床亚类型工业价值较大,是沉积岩型矿床找矿主要目标类型;(3)一些沉积岩型铜矿床成岩成矿与岩浆活动有一定关系,岩浆活动直接参与成岩成矿或控制矿化的产出,或对铜矿化形成叠加改造。一些沉积岩型铜矿与岩浆活动、以及斑岩成矿系统、IOCG成矿系统间有一定联系,通过本文研究可拓展其找矿思路,为境内外同类型铜矿床找矿勘查和找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谷振飞 《矿产勘查》2018,9(7):1360-1365
独石口沸石矿位于沽源晚侏罗世火山—沉积盆地南缘,赋矿地层主要为张家口组上亚组凝灰岩。矿床沉积古环境为小型陆相淡水盆地,盆地发育受燕山期岩浆岩侵入影响,在一系列同沉积断裂构造控制下形成。含矿层形成至今,矿区始终处于相对下降趋势。矿石矿物组分单一,主要为斜发沸石,矿化均匀,品位稳定,沉积环境稳定持久,矿床类型为内陆淡水湖火山碎屑沉积型矿床。同时代火山—沉积盆地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是以陆地风化成因为主的矿床,其成矿模式为:地壳隆升→火山尘沉积→风化淋滤成矿→海侵保存→海相改造→成岩变质→沉积铝土矿床.成矿期为259~ 253 Ma前的晚二叠世吴家坪期,赋矿层位为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吴家坪阶地层.在成矿期的陆地区域,全球性火山喷发产生的中酸性火山尘覆盖层经风化淋滤成矿作用形成三水铝...  相似文献   

10.
河北井陉—内丘一带铜矿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井陉—内丘一带铜矿处在兴安—太行南段成矿带上,区域矿产远景评价认为该区资源前景较大。根据矿点赋矿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该带铜矿分为桃园式、鸡冠山式和上寨式3种类型。文章通过对铜矿硫、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即甘陶河群南寺掌组变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的基性火山岩;成矿流体源自古大气降水与基底岩石发生水—岩反应而形成的建造水。区域构造演化为成矿提供动力和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北祁连东段银灿——浪力克地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冷龙岭成矿亚带中段,属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集区,区内火山、侵入活动强烈,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广泛分布,已发现浪力克中型铜矿、银灿小型铜矿及曲麻沟铜矿点等多处铜矿床、矿(化)点。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和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区内主控矿因素,分析探讨了区内找矿前景,进而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巴拉哈图—白土沟地区属于北祁连铜、金、铅、锌成矿带托莱山—大坂山成矿亚带。该区上奥陶统扣门子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系分布广泛,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区已先后发现红沟中型铜矿、松树南沟中型金矿及多拉隆哇金矿等矿床(点),但是整体上来讲,工作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本文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已有成矿事实等因素分析,认为在该区寻找多金属矿床仍有很大潜力,建议对该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
鸿沟山金银多金属矿区处于北东向汕头—惠来深断裂带与北西向饶平—大埔大断裂交汇部位,晚侏罗世大北山火山盆地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头木冲组、银瓶山组碎屑岩,北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化)体呈脉状、似脉状产出。文章对矿区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体特征及围岩蚀变、成矿规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通过综合研究,初步推断矿床成因属热液充填交代为主的脉状矿床,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于沉积盆地中的面状矿化体,在研究其成矿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萨热克铜多金属矿以往钻探成果资料的综合整理,基于GIS平台圈定了萨热克铜多金属矿的空间分布形态,主要包括矿体厚度等值线图、成矿强度等值线图、矿体上盘厚度等值线图、矿体下盘厚度等值线图,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找矿方法,可大大提高成矿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勇 《矿产勘查》2018,9(8):1506-1515
阿尔木强铜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亚成矿域巴尔哈什—准噶尔成矿省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成矿带的东端。文章以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表明,阿尔木强铜矿形成于中志留世火山岩强烈活动的后期,成矿环境为大洋岛弧构造环境,成矿温度属于中高温,成矿类型为火山岩容矿的构造热液改造型铜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黄铁矿阶段、金属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次生氧化阶段4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6.
块状硫化物矿床是西昆仑地区重要的铜锌矿床类型之一。为了查明西昆仑地区塔木其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本文根据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室内观察、实验测试,对矿区含矿岩系、矿体、矿化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塔木其铜锌矿产于阿羌火山岩系之中,该岩系由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构成,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特征。该矿床矿石矿物亦具有典型的块状硫化物特征。经研究认为阿羌火山岩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区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对塔木其铜锌矿的系统研究在该区探寻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伟  何元方  郑婧  潘亮  李龙斌 《矿产勘查》2018,9(11):2077-2084
西南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锰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对新疆西南天山果儿沟铁锰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的探讨对该区域铁锰找矿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矿石地球化学等分析总结,获得以下结论:(1)果儿沟铁锰矿床产于下石炭统图尤克阿秀组(C1ty)下段海相火山岩与沉积岩的岩性界面,受地层和火山旋回控制,具沉积型矿床特征;(2)铁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锰矿石金属矿物为硬锰矿、软锰矿;(3)铁锰矿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具有热水沉积矿床的特征;(4)铁、锰矿体形成于海底火山喷发活动的末期,铁锰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热水沉积型。  相似文献   

18.
滇西思茅盆地是发育在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形成演化与三江造山带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继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洋闭合之后,思茅地区经历了中生代(T_3-K)新特提斯的开启及盆地形成和新生代(E-Q)特提斯闭合、陆内碰撞造山、挤压走滑及盆—岭构造系统形成等完整演化过程。与此对应,中新生代以来思茅地区构造环境的演变过程,对区内铜多金属成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茅盆地中新生代大致经历了陆内裂陷盆地热水沉积成矿(T_3)→红层盆地热卤水成矿(J-E)的演化过程,热水沉积型是盆地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应是今后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