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的临床特点,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OPSC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指导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38例OPSCC患者临床资料,男31例,女7例;其中扁桃体癌24例、舌根癌14例;HPV阳性患者13例,阴性患者25例;I、II期患者10例,III、IV期患者28例。38例患者中行同步放化疗4例,单纯根治性放疗2例,手术加术后放疗或放化疗27例,诱导化疗+术前放疗+手术或术后补充放疗5例。采用χ2检验分析HPV感染的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法计算生存率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生活质量分析。结果 在OPSCC患者中,非吸烟、饮酒患者HPV阳性率更高(P=0.014,P=0.049),HPV相关OPSC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32)。HPV阳性以及肿瘤分期I、II患者总生存率更高(P=0.003,P=0.006),且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种治疗方案患者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步放化疗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更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HPV相关OPSCC患者中多为非吸烟、饮酒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但预后相对较好。可考虑降级治疗以保护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药物性鼻炎采用3个阶段阶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78例药物性鼻炎患者根据致病原因分为口服药物组12例和减充血剂组66例。采用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第一阶段)、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高渗海水(第二阶段)和手术治疗(第三阶段)阶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量表及鼻阻力检查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 口服药物组患者在经过一、二阶段的药物治疗后,治愈率到达100%(12/12);减充血剂组患者经过一、二、三个阶段治疗后,脱离药物依赖患者分别为1.5%(1/66)、18.5%(12/65)和94.3%(5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一、二、三阶段的VAS评分、鼻阻力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药物性鼻炎进行分类并采取阶梯式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鼻窦尤文肉瘤(ES)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筛窦ES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该患者为原发性筛窦ES,术前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最终通过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患者接受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随访8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儿童筛窦ES极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特征与鼻腔其他小圆细胞肿瘤相似,建议采用免疫标记物CD99+NKX2.2的方法诊断。鼻窦ES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身联合不同时机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聋的疗效,探讨鼓室内注射时机,分析影响重度以上突发性聋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重度以上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其中全身联合初始鼓室组64例,全身联合延后鼓室组44例;对两组患者出院时与随访时疗效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临床特征。结果 出院时和随访时两种治疗方案平均听阈、平均听阈改善值、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治疗方案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与出院时、治疗前与随访时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08例患者中,有效83例(76.9%),伴眩晕者治疗有效率低(P<0.05),治疗有效率与患者初始听阈损失程度(P<0.05)及听力曲线类型(P<0.05)相关,与年龄、性别、侧别、是否伴发耳鸣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对于重度以上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曲线类型、是否伴发眩晕与预后相关,治疗上建议尽早全身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薄层皮片与异体人工皮两种植皮技术治疗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18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手术清创技术,顺利完成I期的手术清创,均待创面肉芽组织恢复良好后,行植皮手术。将采用自体薄层皮片修复1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异体人工脱细胞真皮皮片修复8例作为对照组。植皮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5、15、30 d的创面愈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植皮成活率等各项指标以及上皮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更换敷料次数及平均间隔时间。结果 ①创面愈合率:术后5 d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144,P>0.05);术后15、30 d实验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554,27.417,P<0.05);②VAS评分:术后5 d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30 d实验组患者自评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皮片成活率:实验组成活率100.0%,对照组成活率75.0%;④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30.0%,对照组87.5%;⑤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平均更换敷料次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体薄层皮片修复颈部急性筋膜炎感染创面能增加皮片成活率,缩短治疗时间,能够带来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人工皮片成活率较自体薄层皮片低,价格昂贵,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并分析儿童双耳感音神经性聋临床表现特点及缝隙连接蛋白26(GJB2)、缝隙连接蛋白31(GJB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受治疗的150例双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参与体检的150例听力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试剂盒法提取血液白细胞中的基因组DNA,GJB2、GJB3基因采用编码区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观察两组儿童GJB2GJB3基因检测结果及研究组儿童耳聋程度、不同程度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GJB2GJB3耳聋基因突变率及基因突变位点情况、研究组儿童双亲GJB2、GJB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研究组儿童GJB2基因突变共50例(33.33%),基因致病突变5种(35insG、95G>A、176-191del16、235delC、257C>G),40例与235delC突变相关,占比80.00%;多态性基因改变3种(79G>A、341A>G、427C>T);GJB3基因突变共6例(538C→T、547G→A)。对照组儿童GJB2基因突变共计3例(2.00%),基因致病突变有两种(95G>A、235delC);多态性基因改变有两种(79G>A、341A>G);未发现GJB3基因突变。研究组儿童235delC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中重度及极重度患者占达到59.33%(89/150);不同程度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儿童GJB2、GJB3基因突变率中极重度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3.33%和7.5%;重度和危重度患儿致病突变位点例数显著高于轻中度患儿,多态性改变例数低于轻中度患儿(P均<0.05)。研究组儿童父母中发现GJB2基因突变父亲17例(5.67%)、母亲25例(8.33%);GJB3基因突变父亲3例(1.00%),母亲1例(0.33%);父母亲均未检验出纯合突变和复合杂交突变以及GJB3基因突变。结论 目前临床暂无对双耳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预防和诊断手段,而GJB2、GJB3基因突变检测可以作为产妇产前诊断的一种方法,从而对下一代进行预防,利于有效诊断耳聋的发生率,从而做到尽早预防,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状肉瘤(FDCS)的临床表现、体征、诊断、病理特征、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FDCS疾病特征,该患者因右侧口咽肿胀入院,无明显临床症状。入院后行颌面部及颈部CT检查,结果示右侧口咽部占位性病变,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FDCS,遂对该患者行右侧扁桃体及肿物扩大切除术。结果 完全切除右侧扁桃体及肿物,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予以放疗,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FD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表现无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以完全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辅以放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97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claudin-1与D2-40蛋白的表达,分析claudin-1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及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探索下咽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下咽鳞状细胞癌及90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laudin-1与D2-40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标志物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Log rank实验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laudin-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claudin-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4)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6);Kaplan-Meier分析显示claudin-1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03)。癌巢周边区的MLVD与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显著相关,claudin-1与MLVD呈正相关(r=0.54,P=0.012)。结论 高表达claudin-1可能会诱导肿瘤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可能成为下咽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咽喉反流(LPR)与变应性鼻炎(AR)临床表现常类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这两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72例疑似LPR患者,根据24hDx-pH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LPR阳性组和LPR阴性组,用AR表评分(SFAR)(SFAR≥7分)诊断AR,探讨Dx-pH与SFAR评分的相关性及进行LPR阳性与LPR阴性组中AR患病率的比较。结果 72例疑似LPR患者有40例AR患者,LPR阳性组(32例)中有22例AR患者,LPR阴性组(40例)中有18例AR患者,LPR阳性组的SFAR评分显著高于LPR阴性组(P<0.05),LPR阳性组中AR患病率更高(P<0.05)。结论 LPR阳性组患者SFAR评分更高,LPR与AR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的伴中重度持续性AR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治疗组在鼻中隔矫正基础上开展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包含鼻后神经及翼管神经咽支切断术,术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炎用药评分(TRMS)、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对研究终止时随访成功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6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术前TRMS、VAS及R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VAS及RQL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术后1、3、6个月VAS及RQLQ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6个月TR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TR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TR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6个月TRMS评分低于术前(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