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康复对农村社区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金东区农村社区乳腺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3例。干预组以小组指导和个性化指导两种方式实施社区肿瘤康复,对照组不实施干预,共6个月。采用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V1.0)分别在干预前后测定生命质量得分。结果经过6个月的社区肿瘤康复对后,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维度生命质量得分明显提高(P0.01~P0.05),特异模块维度生命质量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社会功能维度生命质量得分降低(P0.05),其余维度生命质量得分无差别(P0.05)。结论肿瘤康复能提高农村社区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康复对农村社区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金东区农村社区乳腺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3例。干预组以小组指导和个性化指导两种方式实施社区肿瘤康复,对照组不实施干预,共6个月。采用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V1.0)分别在干预前后测定生命质量得分。结果经过6个月的社区肿瘤康复对后,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维度生命质量得分明显提高(P0.01~P0.05),特异模块维度生命质量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社会功能维度生命质量得分降低(P0.05),其余维度生命质量得分无差别(P0.05)。结论肿瘤康复能提高农村社区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其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80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偏瘫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Barthel指数评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组SCI-90)与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CL-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唐益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48-14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8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访视及社区组织活动给予干预组对象心理支持及康复技术指导,于研究前及研究结束时对患者进行SAS、SDS及GWB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的SAS、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而GWB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对象接受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增长值低于对照组,而GWB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事件可影响患者主要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可缓解该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续观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续观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测量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FMA得分、BI得分及SI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续观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结合康复护理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SDS、 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理结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探讨对社区中的晚期癌痛患者实施心理综合治疗后与患者疼痛、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本文将83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镇痛治疗,干预组附加精神、心理康复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病人。实践证明对社区晚期癌痛患者实施心理综合干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应对方式,探讨应对方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及心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乳腺癌化疗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个别干预和团体干预相结合)。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测评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将所得数据进行比较,评价患者的应对方式状况,分析干预组应对方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结果应对方式两组患者在屈服、回避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对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面对、回避应对及应对总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进一步做干预组应对方式与生命质量相关分析,生命质量与积极"面对"应对维度呈正相关,与回避维度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消极被动,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促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社区中80例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护理,不实施干预措施。干预组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基础生活护理;心理情感支持;康复训练指导。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C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SF-36量表和CMMSE量表分值明显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升高(P﹤0.05),ADL量表分值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延缓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程,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盈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健康平台自助心理干预方案,比较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及血糖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及血糖相关指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借助心理健康平台实施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起到改善与缓解作用,降低血糖等相关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及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7月~200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2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药物治疗,干预组合并半年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及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治疗后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生存质量总分下降明显,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2)和观察组(n=72),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者给予中医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独立性、生活信念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40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生理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生理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化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出现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1)。结论:妇科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相关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焦虑状态,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赵继荣  张艳 《卫生软科学》2011,25(6):421-422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将8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尊量表(SES)评定,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围手术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SAS、SDS及SES评分。[结果]干预组在进行心理干预后SAS、SDS及SES评分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SDS及SES评分在入出院时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乳腺癌患者负性心理反应,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对宫颈癌病人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心理问题与护理体会。 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选择20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疏导性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干预等,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变化及差异。 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Karnofsky评分显示干预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评分提示干预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及其他四个维度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宫颈癌治疗有积极作用,临床中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80例住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干预前人际关系、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躯体化、抑郁评分与常模比较(P0.05)。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明显低于常模(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干预组各因子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干预组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且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且达到常模水平以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俊敏  秦永静 《现代医院》2010,10(10):99-100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3次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应激处理、应对技巧及心理支持四个方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差异。结果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干预措施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干预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并进行高血压社区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康干预,比较两组降压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SBP和DBP均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的8个维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干预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医健康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社区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人工肛门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云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81-3982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指导,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将42例人工肛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采用护理干预如心理干预、饮食调节、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建立定时排便习惯以及定时扩张造瘘口等。[结果]对干预组21例人工肛门患者康复期施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对人工肛门术后患者以心理支持、家庭支持、饮食调节、造瘘口的保护与扩张等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朱松军 《现代保健》2012,(5):118-119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管理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本院260例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对照组(n=130)仅接受内科治疗而不给予社区管理;干预组(n=130)接受内科治疗、社区管理。采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对比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后,干预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总分优于糖尿病中国常模(P〈0.05),同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辅助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