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34例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综合征采用西沙比利混悬液口服,总有效率为97%,显著高于仅用一般治疗的对照组(66.7%)(P<0.01)。并对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西沙比利对新生儿呕吐的疗效。方法  96例呕吐新生儿 ,用西沙比利混悬液 0 .3ml/(kg .次 ) ,每日 4~ 6次。对照组 10 0例呕吐新生儿 ,用常规方法治疗 ,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西沙比利治疗组有效率 91.8% ,对照组有效率 4 0 .0 %。呕吐消失时间 :治疗组 1.0 8± 0 .5天 ,对照组 2 .56± 1.53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呕吐以胃食道返流疗效最好 ,可针对新生儿内科性呕吐在病因治疗基础上选用。  相似文献   

3.
西沙比利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沙比利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GER患儿随机分为西沙比利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西沙比利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西沙比利混悬液0.2mg·kg-1,每日3次,疗程3d。结果西沙比利组,显效32例(76.1%),有效5例(11.9%),总有效率88.1%,对照组显效7例(17.1%),有效17例(41.5%),总有效率58.5%。西沙比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035,P<0.05)。结论西沙比利治疗婴儿GE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张金保 《当代医学》2014,(30):146-14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西沙比利治疗,5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20mg/次,3次/d,2组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304)。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可以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46例诊断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混悬液(0.3ml/kg,3次/d,于喂奶前30min口服),疗程5-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与西沙比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GERD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泮托拉唑、西沙比利口服)40例,对照组(奥美拉唑口服)30例,观察治疗8周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GRE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疗效。方法: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应用西沙比利加洛赛克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单独应用西沙比利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1.4%,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82.8%和6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克与西沙比利联合使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34例新生儿肋食管返流综合征采用西沙比利混悬液口服,总有效率为97%,显著高于仅用一般治疗的对照组。并对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位治疗结合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d后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d后在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位治疗结合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能明显减少其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叶新源 《中外医疗》2010,29(2):100-10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9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口服3.125mg,2次/d,剂量每周加倍递增,直至病人不能耐受或达最大剂40mg/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P〈0.05)。2组治疗后LVESD、LVEDD和LVEF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0例患儿给予西沙比利混悬液0.2mg/kg,一日3次口服,并与30例光疗组进行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48小时行血清胆红素值测定,光疗组的下降幅度较治疗组大(P<0.05);在治疗6天时,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值(P>0.05)。结论 西沙比利混悬液可作为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栋 《当代医学》2010,16(4):126-127
目的观察炎琥宁、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3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给予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18例在用炎琥宁基础上加用西米替丁10~20mg/(kg·d)静脉滴注,疗程3~5d。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多塞平、西沙比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疗效。方法 将 88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4 4例 ,均给西沙比利 5mg ,3次 /d ,餐前 15~ 30min ,口服 ,治疗组加多塞平 12 .5mg ,1次 /d ,口服 ,疗程为 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4 .0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 9.0 9% ,2组比较P<0 .0 1。结论 多塞平与西沙比利联合应用提高治疗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钟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48-49
目的:观察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洛赛克20mg,2次/日;加用西沙比利10mg,3次/日,饭前15~30分钟口服。对照组单独服用与治疗组同厂家、同批号的西沙比刮10mg/次,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口服,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在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屯与西沙比利联合使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沙比利.  相似文献   

15.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立 《中外医疗》2010,29(16):124-124
目的观察研究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体会。方法收集91例中重度HIE,将其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2组均采用同样严格的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纳洛酮每次0.1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30~40mL持续静滴,6~8滴/min,每日1~2次,用药5d。直到患儿自主呼吸稳定,神志清醒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至病情稳定后停药。观察组总有效率88.9%(45/40);对照组总有效率74%(46/3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 2组预后比较,治疗组预后不良2例,对照组预后不良13例,治疗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有较好的效果。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症状消失时间缩短,减轻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并发症,使死亡率明显降低,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奥美拉唑合用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0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婧 《安徽医学》2002,23(4):27-28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合用治疗胃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选择208例GERD患者,予奥美拉唑40 mg/d和西沙比利30 mg/d,连续服用8周后,把显效患者142例随机分为维持治疗组及对照组,维持治疗组71例,予奥美拉唑20 mg/d和西沙比利30 mg/d;对照组71例,停药观察.继续随访3月.结果 208例患者服药8周后,症状显效占68%,有效28%,总有效率94%.随访3月后,治疗组其症状和食管炎复发率分别为19%和15%,对照组分别为42%和38%,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合用西沙比利对GERD的近期治疗有良好疗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需维持治疗.治疗中不良反应轻微,不需处理,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周吹氧联合食用花生油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照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护理常规彻底清洗创面,保持干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肛周吹氧后联合应用食用花生油涂抹。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及痊愈时间。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652±1.049)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357±0.763)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8.79%,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吹氧联合食用花生油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能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改善局部微循环,收敛伤口、促进愈合,其见效快,效果好,且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序贯治疗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的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ivgtt,qd×3~5 d,病情稳定后,改口服400 mg片剂,qd;对照组43例,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ivgtt,qd;两组总疗程均为7~10 d。评价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细菌学清除率和总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0%(40/46例)与88.4%(38/42例);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9.3%(23/29株)与81.4%(22/27株);总疗程分别为(8.2±1.6)d与(8.6±1.3)d。两组间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总疗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贝宁对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方法观察轮状病毒肠炎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基础治疗均采用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点滴,蒙托石散、双歧杆菌口服,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与百贝宁1g/次口服,3次/d,共3~5 d.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1b肌注10ug/(kg.次)肌肉注射,1次/d,3~5 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率38.9%,总有效率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出现迁延性腹泻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贝宁能有效改善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体征,有效减少迁延性腹泻的发生,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干扰素,并具有口感好,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陈树亮  陈泽杰  高华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65-1066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乳剂联合综合疗法对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在2011-01-2012-09间收治入院的132例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研究组患儿实行西甲硅油乳剂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和胎粪排净时间,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为80.3%,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和胎粪排净时间分别为(8.1±2.4)d和(3.6±1.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2.8)d和(5.5±1.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乳剂联合综合疗法对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