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国产3D打印矫形鞋垫和药物保守治疗对不同程度KOA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指标包括胫骨内翻角(TBVA)、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有效率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显示,矫形组的TBVA、KOOS-症状、KOOS-日常活动及KOOS-生活质量均显著小于服药组,而IKDC评分显著高于服药组,对于中度KOA患者,矫形组的ROM及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服药组。说明国产3D打印矫形鞋垫治疗中重度KOA的疗效及预后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且其对中度KOA患者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修复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因单纯髋臼盂唇损伤接受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体征、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软骨退变程度进行评价。共获得完整临床资料42份,平均年龄29岁,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患者VAS疼痛评分由术前4.5±0.92降至术后1.6±1.2,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6.95±10.6提高至术后95.95±5.4,术后39例Harris评分超过90分,优良率92.8%。术后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和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软骨状况和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证实髋关节镜下带线锚钉髋臼盂唇缝合修复术效果优良,对于髋臼盂唇损伤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 要 为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皮下瘀斑、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术后7d 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Rasmussen评分、膝关节ROM、切口红肿、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和针刺伤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于退变引起的膝骨关节病的疗效目前仍存在争议,探讨了关节镜下清理术对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分析了北京天坛医院骨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受关节镜清理术的膝关节病患者,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进行分组,并进行术后随访。发现与术前相比,4组患者在术后6月、1年的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Outcome Score,KOOS)及数字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3年,K-L分级I-II级患者术上述评分仍比术前有所改善,但K-L分级III级患者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K-L分级Ⅳ级患者的评分比术前差。提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病K-L分级I-II级,症状明显且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有良好的术后早期及中期疗效;对III-IV级患者,术后早期疗效较好,但中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探讨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现状。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膝关节骨关节结核患者90例,均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该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且以男性居多,常见滑膜结核(无软骨损伤)、滑膜结核(有软骨结合)及全膝关节结核,其中全膝关节结核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变,结核菌细菌培养率为100%,单纯依靠临床症状诊断率较少,联合诊断率则达66.67%。治疗方式中以病灶清除关节融合术、脓肿切开引流术较为常见。进行病灶清除治疗后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膝关节破坏得较为严重且以男性居多,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上需要综合确诊且主要以关节镜手术结合规范药物治疗为主,一般能够获取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退役运动员膝关节炎(KOA)的治疗具有特殊性。为比较膝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退役运动员中-重度KOA的疗效及预后,采用了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关节镜组与保守治疗组2年随访时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关节镜组伸膝受限角度、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保守组,而其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两组对疼痛改善程度未见差异。对于不适于行关节置换的退役运动员而言,关节镜手术的治疗中-重度KOA的中期疗效和预后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三联术及围术期护理对髌骨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因复发性髌骨脱位行髌骨三联术治疗的患者54例,进行改良三联术及围术期护理,术后采取渐进式功能康复锻炼,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包括Q角角度、Kujal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的Q角角度、Kujal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三联手术治疗髌骨脱位术后需及时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术前血清生化标志物水平及身体质量指数,与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前术后疼痛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集了52名患者术前血清生化标志物和身体质量指数,通过Shapiro-Wilk和Spearman检验,与术前膝关节功能及术前术后疼痛评分进行了相关性回顾分析。发现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术前血尿酸水平与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正相关,身体质量指数与术前Lysholm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正相关,肌酸激酶水平与术后疼痛评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A组)与腘绳肌腱(B组)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分析腓骨长肌腱组足弓的静力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A组大腿周长减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足弓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1 a足弓的静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与自体腘绳肌腱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周春峰  袁耕  陈丹华  潘刚 《科技信息》2011,(31):I0368-I0369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35例(139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并进行跟踪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本组患者优23例(23膝),良75例(75膝),可14例(15膝),差23例(26膝),优良率为70.5%,并发症13膝。结论: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需注意严格选择适应症及防范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分别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患者产生的康复疗效的对比.由回顾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因前交叉韧带(ACL)断裂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的患者20例;移植物分别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前和术时检查数据表明两组患者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这些患者全部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时间均为三个月以上,术后三个月进行康复评定,主要检查关节稳定性、活动度、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术后康复三个月后髌韧带组和腘绳肌腱组Lyshol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两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恢复均良好.但是髌韧带的膝前疼痛比例(60%)比腘绳肌腱的膝前疼痛比例(10%)高.说明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髌韧带重建的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对于两者不同移植物,在康复过程中要有着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在加速康复理念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倒刺线缝合关节囊较可吸收线的优势,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其中倒刺线组41例、可吸收线组44例,比较两组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 表明:倒刺线组关节囊缝合时间、总缝合时间与可吸收线组相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P=0.035);倒刺线组皮下缝合时间、皮肤缝合时间与可吸收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0、P=0.740);倒刺线组切口皮下血肿率低于可吸收线组,倒刺线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可吸收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倒刺线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可吸收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61);术后3月和末次随访两组KSS(Knee Society score)(膝关节协会评分)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刺线缝合关节囊手术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良好,有利于加速康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群常存在肌力降低的情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脱位风险。以肌力降低、存在术后脱位风险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明确仿生髋关节置换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对肌力降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指标包括:髋关节Lovett肌力分级、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预后Barthel ADL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的患侧髋关节在各方向的ROM均与健侧无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肌力、Barthel ADL评分均与骨折前/健侧无差异,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脱位。说明双动仿生髋关节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促进早期康复的作用,在保证髋关节正常ROM的同时,避免肌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脱位,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至骨折前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冬季项目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恢复进程以及重返赛场情况,选取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膝关节损伤修复手术的冬季项目专业运动员的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冬季运动员术后功能恢复和重返赛场进程.回顾性分析36例冬季项目运动员的随访...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内轴型(MP)假体与后稳定型(PS)假体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MP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122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的假体类型分为MP组(58例)和PS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HSS评分、FJS-12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调查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HSS评分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VA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90°,早期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而后关节活动度进一步增大.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膝关节活动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FJS-12评分中"上下楼梯"及"从坐着站起来"两项得分,MP组得分明显高于P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FJS-12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均较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假体和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可实现快速康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相当,但MP组患者术后上下楼梯及从坐着站起来的感受更为自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武汉体育学院校医院收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疗程结束时,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就诊时,WOMAC评分均低于就诊时(P <0. 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疗程结束时,两组疼痛评分均较就诊时降低(P <0. 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行肩关节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评价了针刺麻醉与肩峰下自控型镇痛泵对术后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Lovett肌力分级等,结果显示镇痛泵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7/64)、基础病复发率(4/64),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6/64)均显著高于针刺组(0/70)(0/70)(4/70),在轻度疼痛者中,2组的VAS未见差异,但针刺组的ROM更大,在中、重度疼痛者中,镇痛泵组的VAS低于针刺组,但2组的ROM及肩关节肌力未见差异,说明针刺麻醉的安全性极佳,可促进术后康复,适用于轻度疼痛者及合并相关内科基础病的中、重度疼痛者。  相似文献   

19.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手术策略须兼顾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情况。以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术(RF)后的单纯性LD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2种微创技术的安全性、术后功能康复与预后质量,旨在评价椎间孔镜RF对老年LDH患者的术后康复和预后的价值与优势。采用围手术期指标来评估手术安全性,采用术后1年时的腰椎活动受限率、腰痛(LBP)复发率作为功能康复指标,采用术后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DH相关症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作为预后指标。结果显示,RF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期间的腰椎活动受限率、预后ODI评分均显著低于MIS-TLIF组,而2组的LBP复发率、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差异,说明椎间孔镜RF治疗老年单纯性LDH具有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远程康复督导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康复模式,冲击波治疗(ESWT)是骨科疾病的新型康复技术。以踝关节创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明确了远程康复督导结合ESWT对踝关节创伤术后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指标包括: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踝关节功能的美国足踝学会踝后足评分(AOFAS)及预后距骨软骨损伤(OLT)发生率。踝关节术后远程康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4%(33/76),后续ESWT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组患者的VAS,提高AOFAS,其术后1年的VAS、AOFAS、OLT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并发症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ESWT可显著改善康复期并发症患者的疼痛及关节功能,提高其康复进度,有效抑制OLT的发生,最终达到与对照组一致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