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烹调知识》2014,(2):34-34
<正>编辑同志:半年前婆婆来帮我带小孩,几个月一起生活下来,我发现婆婆吃菜口味非常重,平时烧的菜,婆婆都吃不下,说是太淡没胃口,因此都会在自己的菜里加一些盐。平时婆婆最喜欢吃那些挺咸的菜,如咸菜、豆腐乳,咸萝卜等。我们劝她吃淡点,她还挺不高兴,说不是吃黄鱼,只是盐而已,又不贵。其实我们子女并不是舍不得盐,而是担心她的健康,我们也咨询过医生,知道吃太咸的人容易患心血管疾病。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婆婆吃淡点吗?广西北海:沈悦  相似文献   

2.
咸鸭蛋     
陶煜  郑莉 《中国烹饪》2014,(11):122-122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的汪曾祺写过不少说吃的文章,因为这篇《端午的鸭蛋》,我记住了他是扬州高邮人,也记住了他说的“细数成鸭蛋最好的出处,非扬州高邮莫属”。端午的时候,吃成鸭蛋是江南的一种习俗。汪曾祺的家乡扬州高邮,“十二红”是少不了的,苋菜、虾、鸭蛋这三样必有,而到了杭州,这“十二红”被简化为“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也就是些家家都吃得起的家常吃食。  相似文献   

3.
豆神     
旅居美国多年的表叔,不止一次跟我念叨,说很想吃家乡的豆神。听表叔一说,我也动了心,曾尝试着做了一下,但做出来后,却不是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味道。豆神,在我的家乡,是家家必备又普普通通的一种腌制酱菜。上世纪80年代前,缺油少菜,豆神是一家人下饭的主菜。农家院里,正房门口两  相似文献   

4.
老凤谈吃     
江苏扬州民间有一句俗语:“三天不吃青,眼睛冒金星。”意思是,有那么几天不吃蔬菜,身全便觉得不舒适了。 当然不一定是“三天”,那是个概数。“眼睛冒金星”,则是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以说是身体向你提示:应当吃点蔬菜了。也就是说,身体需要蔬菜向它们提供某些必需的物质了。人体有这样一种特点,当它有某种需要时,会及时提示你。如饥需食,渴需饮,缺盐想吃咸,嘴苦想吃甜,等等。有人说,这是一种低级的  相似文献   

5.
想吃甜食,证明体内能量缺乏;爱吃肉,可能是缺铁;吃得太咸,是过度疲劳的表现……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教授说:“国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口味偏好与营养缺乏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少口味偏好可通过更丰富更新鲜的食物来纠正。”  相似文献   

6.
1983年的一天,美国医师明尼苏达在给一位美籍华人看病时发现,这位病人怎么几天没见,血脂竟然降了这么多?明尼苏达医师就问病人:“你怎么搞的,是不是药吃多了?”病人说:“我肯定没多吃药。”明尼苏达医师说:“那就奇怪了,你最近吃过什么别的东西吗?”病人说:“我前几天到过加拿大中国城,吃了一顿中国饭,木须肉,有肉、鸡蛋,还有黑木耳。”美国医师一想:“肉片没用,鸡蛋更没用,这两种东西几乎全世界的人每天都吃它,恐怕是你们中国人爱吃的那种很怪的黑乎乎的东西有用。要不你再去一趟试试看。”于是病人再去吃了一次,回来化验的结果表明确实有…  相似文献   

7.
大凡到过北京的人,说到吃,除了提及全聚德的烤鸭、都一处的烧麦外,都会对北京小吃颇感兴趣。小吃与点心和正餐不同,“小吃”是不到吃饭时间,用来“垫补”肚子或是吃着玩儿的食物。风味小吃的特点是:一是味道浓厚,带有地方色彩,甜咸分明,味觉刺激明显;二是质地纯正,要么酥脆可口  相似文献   

8.
咸蛋     
在超市买菜的时候,我看到了标着“高邮咸蛋”的塑料盒。很久没吃过咸蛋了,更何况眼前的咸鸭蛋还声称是高邮的。于是我挑了一盒。简陋的塑料盒里装着6个咸蛋,裹了黑泥,外面还罩有一层小塑料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超市里的咸蛋都是裹盐泥的造型,不再是那种盐水泡出来的青头白脸——像胖娃娃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这么多年来宋丹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她想发一次烧,因为那种被人伺候的滋味她从未享受过。 她是个热心的人,每当亲人或同伴发烧的时候,她总是尽量地守在旁边,给人家端水、端饭,嘴上还劝人家:“不要着急,慢慢养着,很快就会好的。”可是心里却特别羡慕。我什么时候才能躺在床上,让别人也如此这般的照顾我一回,她老这么想。 也许是心诚则灵,老天爷终于圆了她的梦,只是这次机会来的大不是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京根儿 《饮食科学》2005,(10):62-62
记得横渡渤海海峡的张健在刚刚上岸时,有记者就问他现在最想吃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想吃碗炸酱面!”可以说,北京人是吃着炸酱面长大的。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奶奶做的炸酱面,每次吃面,她总会对我特殊照顾,过了水的面条放入碗中,定会多放上些面码,然后上(扌汇)一大勺香喷喷的炸酱,我便端着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孙清恩 《美食》2004,(3):39-39
老伴淑云,虽不是厨师,但她做的饭菜,却香甜可口,我和孩子们都爱吃。全家人个个身体健康,不能不说和她的厨艺精到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她做的扎肉,让我百吃不厌。不少来我家吃过这道菜的朋友,都要翘起大拇指说:“好菜!好菜!”这时候不善言辞的她总要凑过来,介绍这个菜的做法,有什么营养价值.有时说得朋友直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2.
《中外食品工业》2006,(5):84-86
曾经听一位朋友说,她去成都玩儿必定要带的东西有三样:一小瓶山西陈醋;一盒子口香糖和一双舒服无比的PUMA。 原因很简单,陈醋的酸味不但可以祛辣,还能提升菜本身的醋香味,满足了她这个大北方人的小愿望。口香糖可以让口气清新,对于她那样一位淑女而言,这点可是不能少的。PUMA则是一个小秘密,女生吃多了怕发胖,但面对那么多的好东西,又不能一下子拒绝,只好吃完了走,走饿了再吃,有一双得心应“脚”的鞋看来是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去年署期,杉杉到外婆家渡假。临行前,本来说好要在外婆家住到新学期开学。可是时间还没有过半,她就被外婆“遣送”回来了。原因是她一到外婆家就整天守在冰箱旁,一个劲儿吃冷饮,就连外婆给她煮的稀饭,她也要放进冰箱“冰”着吃。  相似文献   

14.
崔戈 《四川烹饪》2002,(8):20-21
内行都知道,“月母鸡”是一道汤菜,那么外行呢?则很可能顾名思义,将其理解为是专门做给产妇吃的。那么这里又怎么变成了凉拌菜了呢?说来这其中还有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与我结婚不久的妻子突然有“喜”了。看着她一天天凸起的肚皮我心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年近三十终于有了延续香火的希望。在那个年代,干“油大行”的想成家真难呀。在我工作的那个地区属重工业区,本身就男多女少,所以说那里是全市出了名的单身汉“重灾区”。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十多年我都过着“人活二十五,衣烂无人补”的生活。好不容易结…  相似文献   

15.
超级大馋鬼     
小时候,我很爱吃五香豆。我家并不穷,妈妈也常买零食给我吃,连当时挺贵的苹果、香蕉、菠萝、无花果、桔子,她都舍得买,可就是不肯买五香豆;每逢我拉着她的后襟哼哼卿卿,用目光表示对于五香豆小担无限神往的时候,妈妈就对之表示绝对蔑视:“这种五香豆,怎么能吃!要吃就吃上海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但是她说完就忘了,即使到了城隍庙,也忙着买一些水果,甚至挺高级的美国糖果,就是记不得五香豆。  相似文献   

16.
扎肉     
孙清恩 《烹调知识》2002,(12):43-43
老伴淑云,虽不是厨师,但她做的饭菜,却香甜可口,我和孩子们都爱吃。全家人个个身体康健,不能不说和她的厨艺精到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她做的扎肉,让我百吃不厌。不少来我家吃过这道菜的朋友,都要翘起大拇指说:“好菜!好菜!”这时候不善言辞的她总要凑过来,介绍这个菜的做法,有什么营养价值,有时说得朋友直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7.
别看我是搞营养学的.我还真没太注意过这个问题.原来是用调和油.后来单位发了一箱大豆油,又吃了一阵子,我的同事说花生油对身体比较好.邻居又说还是玉米胚芽油好.炸出来的东西吃着香.还金黄金黄的。我的公公心脏不好.前一阵子刚做了搭桥手术,儿子学习挺紧张.又正在长身体.我丈夫老是有应酬.一个星期在家里吃不了几顿.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我挺想知道.我们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到底吃哪种油最合适呢?  相似文献   

18.
一、榆铁道清香作家黄宗英曾写过一篇短文《馋》,文中她向南去上海的朋友表达了一种愿望——想吃上海的春笋、芥菜、马兰失、克莱、金丝芥、青蚕豆、嫩豆苗,尤其是那带有苦味的弥陀芥菜。她说:北京人春天讲究吃榆钱、藤萝、槐花……这榆钱对南方人来说比较陌生,因为南方人不把它视为可食之物。榆钱为榆树的投果,甜绵厚实,自古就有供食用的记载。陶弘景说:“初生榆荚仁,以作糜羹,令人多睡。”北京学者、作家张中行在《哑麦榆钱》中说到它,认为吃它有力.他家乡(北京附近的香河)就多榆树,每到晚春时节,便结下不少榆钱,饱满而未…  相似文献   

19.
好几年不吃乳腐了,两年前老母从上海来我处住时,觉得我们做的菜没味道,想吃乳腐之类的早餐菜。我便去中国城买了几瓶。 在澳洲这么多年,几乎没想到过要吃乳腐。好奇之下,也尝了一下。“唷,这么咸,怎么能吃?”我说:“要是淡些就好。”  相似文献   

20.
要说香味浓郁、肉质鲜嫩的“红烧鱼”,大家可能都吃过,但那种鱼骨酥烂的“红烧鱼”可能就少有人吃到过了。那么,怎样才能把鱼的骨头烧得酥烂呢?接下来,我就把一种新的烹制方法讲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