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导四川桑红叶螨的分布为害调查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调查表明已涉及的全川60余个主产茧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部分县(市)已上升为当地主要害虫,严重发生时早春刚萌发新芽即不能开展,4—6月短期内大面积被害桑树一片枯褐,状如火燎,完全失去饲料价值。生物学特性研究得出该螨在四川年发生20~21代,各螨态历期,早春、晚秋,卵期12~14天,幼若螨期14~16天,盛夏、卵期3~4天,幼若螨期6~7天,一雌最多可产卵162粒,成虫寿命一般20天左右,越冬代可达4月之久。食性极广,除桑外,尚喜食豆科植物及益母草,风轮草等杂草;幼、若、成螨常聚集叶背两叶脉间叶肉部分取食为害、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2.
四川、重庆地区柑桔全爪螨对桑树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室内自然温湿度条件下,用桑叶作饲料饲育研究其生活年史,表明该螨在重庆北碚年发生16代,在15.4℃~15.6℃、20.1℃~21.6℃、24.4℃~25.8℃、29.6℃~31.5℃下,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经过平均历期(日:时)依次为18:01、8:00、5:12、3:05;3:19、3:07、2:09、1:15;2:22、2:08、1:21、1:15;6:05、3:2O、2:09、1:19.成螨寿命8~42天,每头雌螨平均34.8粒;幼、若、成螨喜在叶底及叶缘分散为害,田间发生以5~6月、10~12月螨量大,对雨水冲刷及农药的抗性远比朱砂叶螨强,有逐步上升为桑园主要害螨之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桑始叶螨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螨繁殖方式可行两性生殖与产雄孤雌生殖。个体发育,雌螨自卵开始经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4个螨期。在重庆地区年发生15—16代。夏秋高温9—10天1代,早春、晚秋1月左右1代,1雌最多产卵78粒,平均43粒,雌螨寿命20天左右。雄螨寿命15—16天,早春越冬雌螨产卵繁殖的第一代,发育齐一,第2代以后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寄生植物除桑外,还构树。  相似文献   

4.
1发生规律与特点 适温干旱是螨类猖獗发生的重要因素,气温12℃左右时螨类虫口开始增长;16℃时成倍增长,20℃以上盛发,28℃以上时会受到抑制;相对湿度60%~70%最宜,暴雨对螨类有较大的冲刷作用。螨类世代历期短,在发生盛期,完成一个世代需14 ~16天,其中卵期5~6天,幼螨2天,若螨5~6天,成螨产卵前期1.5天左右;螨类年发生代数多,雌成螨寿命5~28天,存在世代重叠现象。螨类多以卵和成螨在叶背面越冬,“立春”后天气转暖时越冬卵出现盛孵期,春梢转绿后,大量虫口从上年秋梢转移到春梢为害,此时…  相似文献   

5.
1.世代年生活史饲养方法,探索出以盛水皿膜方叶法较优,此法简单适用,操作方便,单皿养螨数量多,饲养成功率高,并适合饲养桑上多种叶螨。 2.该螨可行有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发育从卵到成螨,雌螨经过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四个螨期,雌螨产卵期平均20天左右,一雌产卵最多可达78粒,平均33粒。成虫寿命雌螨20天左右,雄螨15天左右。卵期、早春、晚秋10天以上,5、8、9三月7—9天,6月上旬—8月中旬,4天左右。 3.重庆地区年发生15—16代,夏秋高温10大左右1代,早春晚秋一个月左右1代,5月、9月15—17天左右1代第一代发育整齐,第二代起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4.该螨除害桑叶外,尚可取食构叶。勉强取食柘叶,蒿叶,文献尚记载取食算盘子,但未见采到材料。重庆地区、只见害桑,未见害构现象,可能是当地桑树密集,食料丰富,以桑最喜好为故。迁移扩散主要是爬行,速度因光滑变异,光滑纸面每小时爬339厘米,桑叶叶面每小时253厘米,叶背210厘米,泥沙土120厘米,干河沙70厘米。  相似文献   

6.
桑园朱砂叶螨生物学及测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砂叶螨是太湖流域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数量多,分布广。其产卵期长达21.5—45天;若取产卵高峰期的卵饲养,年发生为12代。单雌产卵52—134粒,寿命长达22—46天,越冬代成虫长达145天。桑叶螨类的寄主植物计有28科89种,每年为害期主要在8月。根据28年气象资料分析,其大发生年和雨量关系极为密切,凡月雨量在50毫米以下为发生猖獗年,100毫米以下为中等发生年,100—150毫米为轻微年。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合理地使用桑园杀虫剂,采用Jackkn ife统计推断技术,在16 L、(30±1)℃、RH 75%±10%,8D、(20±1)℃、RH 65%±15%的条件下,对寄主为桑树的朱砂叶螨种群水平上的亚致死效应进行了研究。朱砂叶螨成螨经杀螨剂“克螨特”亚致死剂量(60.83 mg/L)处理后,成螨寿命降低,雌螨总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内禀增长率(0.272 0±0.007 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338 6±0.005 5)。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丰县首次发现桑飞象为害桑树,并酿成严重灾害.此虫一年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3—10厘米土层内化蛹,蛹期12—17天;4月中、下旬成虫出土上树取食桑芽和叶片,交尾后2—7天产卵在枝顶及春季剪梢口下段等处,每头雌成虫产卵44—205粒,卵期15—19天;初孵幼虫入土取食植物.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每亩喷雾150—200斤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砂叶螨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从避免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控制害螨的抗性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敏感种群生存与繁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25、2.5、5、10、40 mg/L的螨危药液处理雌成螨,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83%、81%、75%、48%;药液对雌成螨和卵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是35.005 mg/L和0.690 mg/L,卵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成螨。与对照组相比,随螨危药液处理浓度增高,雌成螨的7 d总产卵量和孵化率呈下降趋势;用10、5、2.5、1.25 mg/L药液处理后朱砂叶螨种群的瞬时增长率(ri)分别是-0.083、0.142、0.214、0.298,而对照组为0.544,有效中浓度(EC50)值为1.627 mg/L。研究结果表明,用低于推荐使用浓度(40 mg/L)的螨危药液就能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蝎螨又称蝎虱或螨虫。蝎螨成虫为晶白色颗粒状。虫卵为灰白色半透明圆形或椭圆形。蝎螨在闷热多湿的夏天,特别是霉雨季节繁衍滋生旺盛,春秋季少见,冬季绝迹。蝎螨在繁衍滋生过程中常群居或聚集成堆,喜高温怕低温,喜潮湿怕干燥。当温度在30℃~36℃,湿度在85%~90%时,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200多粒,十几天便能发育成成虫,即繁殖一代。  相似文献   

11.
1 生物特性与发生规律1 1 在闽南地区一年发生 5~ 6代 ,严重为害期4— 10月 ,无冬眠现象 ,世代重叠 ,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为害时 ,视各类果实的成熟度 ,一般是果实接近成熟、果皮转色有果香味时为害特别严重。食心虫成虫似小蜂 ,像飞蝇 ,故果农俗称“蜂仔”、“果蝇” ,属双翅目害虫。食心虫成虫金黄色呈暗褐色 ,可在全天进行羽化 ,成虫羽化 11~ 13天后达性成熟 ,雌雄开始交尾。雌虫交尾后 2~ 3天开始产卵 ,每头雌虫产卵量 2 0 0~ 4 0 0粒。食心虫从羽化到产卵所需的时间 ,随不同季节而有显著差异 ,一般夏季约 2 0天 ,秋季约 2 5…  相似文献   

12.
1.小蜂螨繁殖习性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魏华珍小蜂满的雌螨和雄螨在蜜蜂的封盖巢房内交尾产卵。雌螨在巢房封盖后48~52小时开始产卵,而产卵高峰期是在巢房封盖后100~110小时,一头雌螨可产1~6粒卵,通常产1~3粒卵,卵产在巢房壁上端或巢房盖  相似文献   

13.
山植叶螨是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螨在苹果树枝干裂缝隙中和树干基部土缝中越冬。成虫3月上旬开始出蛰,3月底、4月初出蛰量猛增,进入高峰。4月中旬为产卵高峰,5月初为若螨出现高峰,7月上中旬为成虫全年为害高峰。9月以后绝大多数进人越冬状态,在果园很难找到成螨。 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有10余种。其中主要的有捕食螨中的苹果巨须螨,具瘤神蕊螨,中华植绥螨,深点食螨瓢虫(俗称小黑瓢虫),六点蓟马,小花蛤,中华草蛉和异色瓢虫等。其中以捕食螨、深点食螨瓢虫、六点蓟马的数量较多,小花蝽次之,其他天敌数量较少。 防…  相似文献   

14.
桑白毛虫在重庆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后的蛹在5月中旬进入羽化期.第1代桑白毛虫各虫态历期:卵期3.9天,幼虫期21.2天(25.99℃),蛹期61.5天,成虫寿命5~7天;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每头幼虫全龄食桑量9234.73mg,经6个龄期而化蛹;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每雌平均产卵量447粒,雌:雄=1:1.48.第2代桑白毛虫幼虫发生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盛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虫全龄经过46.22天(17.48℃),幼虫食桑量与第1代相近似,化蛹期集中在气温较低(15℃~16℃)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和药剂使用不当,诱发了二斑叶螨的发生与蔓延。该螨不仅为害苹果、梨、桃、大樱桃、草莓等叶片,还为害玉米、花生、大豆及多种蔬菜的叶片。轻者失绿变褐,重者枯焦脱落;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害虫。1二斑叶螨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0余代。以雌成螨在植株根颈部、杂草根部、落叶下、覆草下及村于老翘皮、裂缝中等处越冬。幼树上的叶螨多在根颈周围的土缝中越冬。根据其种群变化规律,一年中大体可分为6个阶段。一是出蛰期。当春季平均气温达10℃左右时,越冬雌成螨开始…  相似文献   

16.
试验温度25℃条件下,室内测定我国农作物害虫的常用生物防治剂—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和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的耐饥能力,以及定量分析不同饥饿程度对两种捕食螨捕食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和捕食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捕食螨各螨态的耐饥时间与发育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螨态的阶段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根据饥饿半致死和致死时间(T50和T95),巴氏新小绥螨的耐饥能力明显强于尼氏真绥螨。除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的耐饥性存活曲线呈拱形外,两种捕食螨其它螨态的耐饥性存活曲线均呈凹形。不同饥饿程度的两种捕食螨雌成螨捕食朱砂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饥饿程度不能改变它们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但可使功能反应模型的各参数值发生较大改变。饥饿24 h的巴氏新小绥螨和尼氏真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若螨的捕食作用主要集中在取食的前8 h阶段,而未经饥饿处理的两种捕食螨雌成螨在开始捕食的24 h内各阶段的捕食速度变化不大。因此,饥饿处理对两种捕食螨雌成螨的捕食作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振英 《蜜蜂杂志》2010,30(3):29-29
<正>1蜂螨的繁殖特点1.1繁殖速度快当蜂群内子脾出现大幼虫时,雌螨侵入幼虫房内产卵,24小时内卵发育成若螨。幼螨靠蜜蜂幼虫、蛹体的营养发育成长。生命周期雄螨为6.5天,雌螨为7天。当蜂群大量繁育雄蜂时,雌螨喜欢在营养丰富的雄蜂幼虫房内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18.
克螨特系一种生理型选择性杀螨剂。经1982、1983年在桑树上防治螨害综合研究表明,使用73%克螨特2000、3000、4000倍的浓度,十五天后的校正防效和持效均高于3000倍的20%三氯杀螨醇。对家蚕的发育,用1000—3000倍的浓度喷雾,三天后采叶养蚁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隔七天采叶养蚁蚕,则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各种处理对茧丝质均无影响。喷施1000倍以内的高浓度药液或低温季节施用,可使嫩叶、芽梢产生药害,稀释3000倍以上则安全。克螨特是防治桑树害螨的一种理想杀螨剂,在稀释3000—4000倍的范围内使用,对家蚕和桑树均安全,对螨害有92.67%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拟小食螨瓢虫对芒果小爪螨的控制潜能,开展了16℃、20℃、24℃、28℃和32℃恒温条件下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芒果小爪螨成虫的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为评价指标,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芒果小爪螨成螨的捕食效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2℃时达到最高,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9186和0.0221 d。以软件Surfer11.0生成了芒果小爪螨成螨密度和温度组合下的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捕食量模拟值等值线图,反映出在温度为28℃~32℃时,猎物密度为40~50头,被捕食的猎物数达到最大值。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拟小食螨瓢虫发挥对芒果小爪螨成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眼顶芽瘿螨(Eriophyes dimocapi Kuang)又称龙眼瘿螨,是龙眼的一种新害螨。为探明此害螨在广西南宁一带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为害是否导致龙眼植株出现鬼帚症状等问题,作者从1996年6月开始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螨在南宁市全年均可发生,其中1~3月和7~8月为害稍轻,5~6月和10~11月为害较普遍,种群数量较大。龙眼鬼帚病株的病梢上,顶芽有螨芽率平均达75.28%~80.56%,健株上的顶芽有螨芽率为41.81%~44.58%。龙眼健株上的未萌动顶芽有螨芽率平均为67.50%~87.92%,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