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期癌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存良 《海南医学》2009,20(1):128-13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寻找适合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及对策。方法将2006年5月-2007年1月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晚期癌症患者52例,按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为传统家庭照料不提供家庭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在生存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心理功能、遵医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和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接受家庭护理干预组的家属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切实可行,能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常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202-5203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我院VIP病房的工作特点,对60例癌症晚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对癌症晚期患者开展舒适护理模式,减轻了患者的身体不适症状和焦虑恐惧心理,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生存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癌症晚期患者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4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疼痛情况、情绪状态、生存质量、患者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减轻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改善情绪状态,提升生存质量、舒适度,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问卷调查、交谈等方法了解影响晚期肝癌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肝癌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有长期卧床、疼痛、患者与家属的情绪障碍。结论: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癌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知晓度,有效止痛,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状态和临终需求等,以及其治疗前后的疲乏量表(PF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诊断知晓度、有效止痛、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状态和临终需求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S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S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干预组患者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9例癌症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将这些患者按照住院尾号分为干预组(35例)和常规组(34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对常规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癌症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100%,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85.29%,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各项专项护理可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显著改善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护理干预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方面的广泛应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我国于1990年制定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标准,将62例入住我院经确诊为癌症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除常规临终护理外,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临终护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按(QOL)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罗飞燕  刘俊  叶青 《中外医疗》2011,30(17):156-157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对80例晚期癌症疼痛的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控制疼痛的用药指导,健康指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综合护理及合理用药指导后患者达完全缓解的为68例(85%),部分缓解为10例(12.5%),无效2例(2.5%)。结论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癌症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陆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7):110-111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总结在癌症患者早、中、晚期家庭干预的方法,使癌症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本身之外的各种消极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癌症晚期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给予针对性系统的心理护理,并且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生命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价指标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干预组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后生命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心理护理是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加以护理干预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56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宁养院和肿瘤科病房收治的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对照组2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护理组2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护理后,护理组28例晚期癌症伴疼痛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分别为75.0%和42.9%,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系统、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舒适的度过最后的时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老年晚期癌症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40例接受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老年癌症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确保治疗有效的进行。结果:40例接受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老年癌症患者经有效的护理措施,病情稳定,顺利出院。结论:护理质量的优劣是影响细胞免疫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给予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对老年晚期癌症病人顺利完成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筱英 《吉林医学》2013,(8):1564-156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三阶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三阶梯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并比较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较好,护患满意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阶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过程中强化心理干预,可促进癌痛缓解、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在肿瘤科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主要护理方法,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92例,肺癌130例,肝癌78例。比较持续性、间断性用药和不用药患者的比例。将拒绝用药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化疗的280例患者作为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或加重情况,探讨晚期癌症疼痛的评估方法、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结果:持续性、间断性用药和不用药患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癌症晚期患者通常伴有疼痛,应指导患者持续性给药进行止痛,同时鼓励癌症晚期患者接受化疗,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晚期癌症伴有癌因性疲乏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4例于前两年在宁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将这64例被研究的晚期癌症病人平均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32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常规癌因性疲乏护理,护理组32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针对性、全面的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护理后,护理组35例癌症患者的PFS评分较对照组要低,同时较护理前有所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要高(P0.05),具有统计意义,同时叫护理前前有所降低。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针对性、全面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癌因性疲乏程度,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沈荣  滕其霞 《吉林医学》2016,(4):1005-100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晚期肿瘤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没有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健康教育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焦虑程度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焦虑评程度及满意度都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疼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邱惠玉  丁少冰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97-197,199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12例晚期癌症临终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做好两组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疼痛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在温馨环境的营造、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灵需要的实现、家属需要的关爱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疗效、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介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癌痛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心理干预,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按需按时用药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按需按时用药和各阶段睡眠情况优于同期对照组,用药前后NRS降分幅度也大于同期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护理心理干预,可提高镇痛治疗效果,减少止痛药剂量或推迟升级,提高晚期癌症疼痛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行为组和对照组,行为组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分别应用症状自评表(SCL-90)测定患者心理状况,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行为组SCL-90评分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等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能够明显消除晚期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这些患者情绪稳定,增强治疗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烦躁和睡眠障碍及总舒适度等生理和心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