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摄影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构造理想标准式像对的方法,实现对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像点量测精度进行检测。以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为例,利用单张实景航片构造理想标准式像对,通过像点的理论坐标与实际采集坐标的较差统计精度,该检测方法对其它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滕飞  周杨 《测绘通报》2012,(Z1):365-368
基于立体正射影像对的三维可视化环境具有三维可量测功能,可以快速、简单地进行真三维环境构建,并对地物进行高精度的三维坐标量测。本文探讨了立体正射影像对中立体辅助影像的制作方法、人工视差引入所采用的投影方法,并对高差精度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立体正射影像对的真三维可视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制了一种利用微型单像坐标量测仪和PC微机,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成果输出一套数据处理系统。此系统可用于小像幅影机,非量测摄影机所摄像片的解析处理。并给出了用于面积量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一种关系,它使我们能够确定某一张像片上一个三维目标影像是否与另一张像片上一个目标的影像相匹配。这种影像匹配算法要求在两张像片上有9个同名像点的量测值,它仅依赖于像点坐标,而无需知道物方空间坐标或两摄影机的内外方位元素。该关系可以用于变化检测或分类,而且,当两张像片的透视中心存在较大差异时,这种方法特别有用。该研究的副产品是“核线方程”,它在影像的自动搜索和相关算法中很有用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从单机工作方式向系统集成的工作方式转变,处理空间数据获得数字正射影像(DOM)已较为容易。但传统大比例尺城市DOM中存在建筑物倾斜、变形等问题,很难直接利用DOM进行精确测图。本文为解决传统DOM量测问题,提出可量测的影像高程同步模型(OESM),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获取DOM每个单元的高程信息,以还原真实三维场景。在OESM模型的基础上,DOM不仅可以实现"单片"精确测图功能,还可利用高程信息直接应用于大比例尺城市测图中的建筑物重建,避免传统摄影测量立体测图引起的繁复操作,提高人力测图效率。文中利用真实航空影像和点云数据(25pts/m2)进行了建筑物屋顶角点的OESM单片量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OESM模型测图精度可靠。  相似文献   

6.
定位定姿系统辅助航空摄影测量能够有效减少像控点布测数量,提升作业效率。本文通过一套搭载高精度POS设备的无人机航摄系统对某地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和数据处理,分析了不同像控点数量对成图精度的影响,验证了该系统能够依靠高精度POS设备,实现1∶500比例尺无像控点测图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宋伟东  铁治欣 《测绘通报》1993,(6):18-19,35
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地籍测量的现状,研制开发了一个以界址点数据处理为核心的界址点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备了地籍测量所要求的面积计算,分类统计等功能,还具有图形显示,数据检索等功能,实现了对测区内界址数据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结合西部某测区1:1万基础测绘项目,像控点测量方式采用GPS-PPK的方法,作业距离较长,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不需要建立无线电通讯数据链,阐述了GPS-PPK在困难地区像控点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9.
作者结合Apple-Ⅱ微机并参照国外有关资料用模拟数据曾进行了绘图和汉字注记的实验,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测图快速、舒适,处理方式简单、灵活等优点。现介绍如下:一、微机机助测图系统的结构和部分绘图功能  相似文献   

10.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两器分离是着陆后进行的第一个关键动作,也是后续着陆器探测和巡视器月面巡视勘察的基础,解决两器安全分离问题对于整个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实际任务中对分离决策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使用基于着陆器监视相机的单像量测方法对月面环境中障碍物和通信遮挡包络进行分析计算,评估两器分离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为两器分离决策提供支持。介绍了监视相机单像量测和通信遮挡包络计算方法,并对量测精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1.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三维测量系统,通过采集的激光测量点(点云)对测量区域实现三维测量覆盖。由于三维测量覆盖的网格密度受测距范围、激光发射频率、扫描角度和扫描频率等因素限制,单通道激光扫描难以完成高网格密度三维点云数据采集。为探索提高激光雷达扫描点云网格密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建立了激光雷达双通道扫描系统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双通道三维测量的实现机理,设计了双通道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演示系统。通过对比目标地物的实际扫描试验结果,验证了双通道激光雷达扫描仪的系统可行性和获得更高分辨率、更完整测量区域表面三维点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电子测量仪器自动记录数据格式转换程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利娜  伍鹏 《测绘科学》2011,36(4):186-187,190
电子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测量速度,提高了测量内外业的工作效率.但是目前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标准存在不统一,给内业处理和测绘软件的开发带来了许多麻烦.为解决原始测量数据与内业后处理软件匹配问题,本文选取了几种常用数据格式,包括LEICA TC1800原始观测数据格式(*GSI)、LEICA DNA2原始观测数据格式(*m...  相似文献   

13.
设计开发了基于MySQL的测量标志点可视化管理及导航寻点系统,给出了系统总体构架和服务端与移动端的数据交互方式,阐述了系统中测量标志点可视化和信息化管理、移动端导航寻点和信息采集、导航轨迹测量与简化、多控制点的导航寻找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系统运行表明,服务端地图显示测量标志点和查询结果,界面直观、友好,实现了测量标志点可视化信息化管理;移动端的导航寻点功能可以提高外业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讨论了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组成、航飞计划设计、数据采集及其预处理,最后通过相关软件结合航摄地标点和航飞影像数据来评定整个系统的对地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房地一体调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CW-15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CA504倾斜摄影相机和工业级高精度差分GNSS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以湛江市龙头镇为试验区,通过人工喷涂和地物采集方式布设少量像控点,检验该系统在房地一体调查的精度和生产成效.试验表明:1)实景三维模型比照采...  相似文献   

16.
王星捷 《测绘通报》2019,(5):143-147
无人机测量已经融入了测绘行业的方方面面,也是测绘行业发展的重点。由于测量无人机产品昂贵、校园场地限制、维护复杂及飞手训练成本高等原因,无人机测量在教学上一直处于空白阶段。本文重点分析了校园地理环境和电磁干扰等情况,对无人机的飞行平台、航电系统、航摄系统、系统软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设计了教学测量无人机。对航空摄影测量、空三测量等教学测量试验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本文设计的测量教学无人机在进行1∶2000的空三测量,所测的数据误差符合国家标准;摄影测量获得的航片,通过Pix4D软件的处理生成了点云图、数字表面模型和正射影像图。本文研究有效解决了无人机测量在教学上的应用,为无人机教学测量设备和试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普遍应用,对其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而用户得到的资料仅经过卫星地面站的初步几何校正,仍存在不少非系统误差,对于应用者来说,还需做几何精校正处理。ERDAS IMAGING软件进行几何精校正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速度快等特点。只有通过精确几何校正,高分辨率影像才能在遥感应用的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野外数据,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里,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生成地籍图、表册等地籍资料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本文对地籍测量的内容与方法作了概述,主要阐述现代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对传统地籍测量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了比较,充分说明了现代测量技术的优越性;并对几种数字地籍测量模式进行了比较,针对不同要求的测量任务和不同环境的测区,应用不同的测量模式来完成任务,可提高测量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航测拍摄间隔的非工作状态时间,本文设计了一个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大面阵CCD数字相机合成系统。该系统将3路高速CCD相机数据同步后,通过在FPGA内设计SDRAM读写模块和SDRAM控制器,以SDRAM作为高速缓存,并构造图像数据合成单元,实现将多路高速CCD相机图像数据合成为一路数据输出。整个系统时序逻辑控制均在FPGA中完成,改变了传统一套记录单元对应一路相机记录的模式,实现了用一套记录系统同时对3路高速CCD图像的实时记录。在实际航测拍摄间隔大于4s的情况下,仅在约633ms时间内完成了图像合成和实时记录,大大提高了记录系统的效率,降低了系统功耗。  相似文献   

20.
基于KML的三维遥感影像地名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查询在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KML数据规范,设计了一种基于KML的地名数据库;对全球影像数据进行四叉树划分,开发了一个多分辨率的全球三维遥感影像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基于地名数据库来进行地名数据的查询,通过用户交互能实时检索并表达选中地区的影像数据,为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